鼻小柱缺损的修复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43407312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小柱缺损的修复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鼻小柱缺损的修复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鼻小柱缺损的修复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鼻小柱缺损的修复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鼻小柱缺损的修复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小柱缺损的修复技术操作规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鼻小柱缺损的修复技术操作规范鼻小柱缺损有全部缺失及部分缺失之分。部分缺失可发生于面部严重灼伤之后,主要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缺损,中隔软骨常无改变。全部缺损常为感染所致,可并发鼻中隔的损伤。在部分缺损,鼻中隔正常的情况下,可用耳轮复合组织瓣修复鼻小柱。鼻小柱较大的缺损或全部缺失,因合并中隔缺损,常用邻近组织或远处的皮瓣修复。应用鼻唇沟修复鼻小柱的方法较好,因老年人皮肤较松弛,更为适用。现将常用方法分述如下。(一)耳轮复合组织瓣修复鼻小柱【适应证】 此法适用于鼻中隔软骨完整的鼻小柱缺损者。【禁忌证】1外伤后瘢痕体质者。2对于鼻外形改善要求过高,不切实际者。【操作方法及程序】切除瘢痕,使鼻尖抬起复位,

2、取耳轮尾部耳垂复合组织约15cm,略微剖开创面。先固定一针于鼻尖,再缝合中隔黏膜纵行剖开的两侧创缘,最后缝入中部小柱基点。两鼻孔内垫通气皮管支撑,术后滴入025%氯霉素液预防感染。(二)鼻唇沟皮下组织蒂皮瓣或岛状瓣法【适应证】鼻唇沟皮下组织蒂皮瓣或岛状皮瓣重建鼻小柱,适用于鼻唇沟组织较松弛的中老年患者。【禁忌证】1外伤后瘢痕体质者。2对于鼻外形改善要求过高,不切实际者。【操作方法及程序】设计鼻唇沟皮下组织蒂皮瓣或岛状皮瓣时蒂可在上方、下方及内侧,以内侧的皮下蒂较近而便于转移。皮瓣取横形或纵形视黏膜缺损的程度而定。具体方法与鼻翼缺损有关章节相同,只是转移的道路需经过鼻底,且距离较远,皮下蒂较长。

3、(三)上臂小皮管修复鼻小柱缺损【适应证】单纯鼻小柱缺损或合并鼻尖下段缺损者。鼻中隔下端的软骨、黏膜缺损呈空洞者,更适用于上臂小皮管修复,以重建鼻小柱。【禁忌证】1外伤后瘢痕体质者。2对于鼻外形改善要求过高,不切实际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将受术者上臂前内侧中下段制成宽2022cm、长78cm的皮管(含皮下脂肪23mm),中段留桥部。2 3周后切断桥部,缝成细长皮管。3阻断皮管远端,训练血运1h以上,待无缺血变化时(需要2周左右时间)切断皮管远端。将其修整后插致鼻尖、鼻翼交界区,将瘢痕松解,使鼻尖抬起。受术者用手和前臂抱头顶,以固定上臂,接近鼻部,使皮管远端转位后较松弛,避免张力过大。4愈合后经血运训练,由鼻尖端供给皮管血运。切断上臂蒂,适当剖开皮管,在其与鼻中隔黏膜纵切剥离的创面上缝合,再将皮管断端接于上唇的小柱基部定点上。于鼻孔内置通气橡皮管。【注意事项】因皮管细长,在皮管成形、断蒂、血运训练、移植至鼻尖下方、断蒂修复小柱等每一过程中,都要做到准确、精细、创口一期愈合。因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故不宜操之过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