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43406470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神经改道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具有经中颅窝和(或)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适应证者,按术中发现面神经毁损,或需局部切除造成缺损者。2经过面神经残存部解剖移位,两断端尚能对合而无明显张力者。【禁忌证】1患者全身状况欠佳,不宜手术者。2术创局部感染严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者。3面神经受恶性肿瘤侵蚀缺损而局部病变未能清除者,宜缓行面神经修复术。【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与体位同“经中颅窝面神经减压术”。2切口及面神经管开放。根据术前检查分析,判断面神经缺损部位选定:(1)经中颅窝面神经减压术操作程序,充分暴露面神经迷路段,自内听道底的面神经孔至膝状神经及面神经水平段,探查其缺损位置与长度。(2)经乳突

2、面神经减压术操作程度,充分显露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直至膝状神经节及迷路段,判断面神经缺损的部位和范围。3颞骨内吻合术。面神经缺损部位在水平部或垂直段上部,缺损区长度3 mm,可采用此法。(1)将面神经管完全开放,上起膝状神经节下至茎乳孔亦完全磨开,使面神经充分显露。(2)将缺损断端内、外的面神经连完整的鞘膜一起游离出面神经管,使其断端在中鼓室内侧按膝状神经节与茎乳孔之间的直线距离对位。(3)在移位后的面神经沿线做一浅骨沟,为神经新植床,将面神经移入,并做断端对位缝合(鞘膜缝合34针)后,用筋膜覆盖保护之。(4)切口缝合与填塞包扎与减压术相同。4颞骨内与颞骨外吻合术。面神经缺损在水平段和(或)垂

3、直段,缺损区长度420mm之间,可考虑选用此法。(1)自膝状神经节至乳突孔的面神经管充分开放,并将茎乳孔开放。(2)将面神经两端充分游离,外周端沿茎乳孔向外分离其干段及至腮腺后缘,必要时可将面神经从腮腺后缘分离上移,直至断端无张力对位。(3)移位后的面神经处理同颞骨内法。5颅内颅外吻合术。岩部胆脂瘤、听神经瘤等所致面神经迷路段及内听道段缺损,在桥小脑角内尚可保留面神经中枢端,却无法经颞骨内吻合时,可考虑选用此法。(1)按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式,开放面神经管全程,并开放茎乳孔游离面神经颅外段主干直至腮腺后缘,使其能自由上移。(2)实现乳突轮廓化,并切除迷路后与乙状窦前之间的曹氏三角区骨板,切开硬脑膜进入桥小脑角。(3)将面神经的颅内段断端与远侧断端对位吻合,或用生物胶粘合,并用静脉管或筋膜包裹加固。(4)用肌浆及碎骨封闭鼓窦入口,用脂肪填充术腔,使移位的面神经远中无张力地贴在术腔软组织与骨面。6完成面神经断端对位吻合及术腔填充后,皮肤切口分层缝合,加压包扎,若确信止血彻底,可以不放引流。【注意事项】1术前力求正确判断面神经缺损的部位及长度,选择适当的术式。2缺损区两端要充分游离,断端切线整齐,实现无张力缝合。3术腔充填不宜过紧,但要防止发生脑脊液漏。4术后2周内应给抗炎、消肿及神经营养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