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教案学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403451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教案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教案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教案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教案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教案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教案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教案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教案学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已、就、中、疾、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然、焉”等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 能举出几个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事例吗?(积累

2、活动一)提示:头悬梁 (孙敬) 锥刺股(苏秦) 凿壁偷光(匡衡) 映雪夜读(孙康 ) 闻鸡起舞(祖逖)正面伤仲永反面二 能说出几句劝勉学习的格言吗?(积累活动二)提示:学而不厌,侮人不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激励学习方面的一篇美文。三 .作者简介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曾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继赴楚国,由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著作终老其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一书共20卷,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所作,少数出自其弟子之手。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四教师范读或听文本朗读录音。五学生

3、自读。六文本解读。(一)第一二段:1 提领重点词句。重点词:已 于 輮 有 中 然 就 参省 知重点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 问:文本的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提出中心论点。3 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4学生试读试译。(二)第三段:1提领重点词句:重点词:而 疾 假 水 绝 生 重点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小结: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学习的作用。4 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善假于物的事例吗?5 学生试读试译。提示:乌鸦喝水 诸葛亮借东风 草船借箭 狐假虎威(三)第四段

4、1提领重点词句。重点词:焉 跬步 无以 一 用心 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难译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问: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学习的哪个方面?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讲的?明确: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从三个方面来讲的:一要勤积累,二要坚持不懈,三要用心专一。七小组活动。试把文本的结构纲整理出来。 提高自己 青出于蓝中 学习的重要性 冰寒于水 木受绳则直 知明而行无过矣心 (正面设喻) 改变自己:輮木为轮 金就砺则利 论 学习的作用:弥补自 登高博见点 己不足(反复设喻)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善假于物也 假舆马 假舟揖学 要积累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神明自

5、得 圣心备焉不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可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要坚持不懈 骐骥 驽马 以 (正反对照设喻) 朽木 金石已 要专一 蚓用心一 (积的保证缺一不可) 蟹用心躁八探索文本写作特色。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试结合最后一段谈一谈。九整理知识卡片。通假字:輮 有 知 生 兼词:焉活用:輮 水 利 一 上 下 日古今异义:金 爪牙 寄托 用心 闻实虚词:劝 已 中 然 就 疾 假 致 绝 焉特殊句: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难译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固定结构:无以(有以)名句:课内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节选之外的名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附劝学练习学案( 一 ) 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 木直中 ( ) 绳 虽有 ( ) 槁暴 ( ) 不积跬 ( ) 步 锲 ( )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 驽 ( ) 马十驾 假舆 ( ) 马者 輮( ) 以为轮 用心躁 ( ) 也 生 ( ) 非异也。 A . B . C . D . ( 二 )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 . 假 ( 借助,利用 ) 舟楫者 狐假 ( 借助,利用 ) 虎威 不假 ( 借助 ) 思索 B . 冰,水为

7、( 做,凝成 ) 之 行将为 ( 被 ) 人所并 为 ( 为了 ) 之奈何 C . 非利足也,而致 ( 达到 ) 千里 专心致 ( 尽,极 ) 志 闲情逸致 ( 兴致,情趣 ) D . 劝 ( 劝勉,鼓励 ) 学 劝 ( 用道理打动人 ) 导 劝 ( 劝说,阻止 ) 架 ( 三 ) 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 .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 . 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 . 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

8、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四 ) 下列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 ) 使之然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瑜等率轻锐继其后吾妻之美我者其至又加少也 A . B . C . D . ( 五 ) 指出没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 ) A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六 ) 指出句中多义词的正确义项 1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A . 断,断绝 B . 极,非常 C . 横渡,横穿 D . 高超,绝妙 2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9、 ) A . 客舍、房舍 B . 住宿、休息 C . 放弃、不要 D . 施舍 3 .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A . 金属 B . 黄金 C . 锣 D . 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 七 ) 将下面这些比喻按要求加以归类 1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 .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 . 用相同

10、类型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表达意思的有_ B . 将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从对照中揭示道理的有_ ( 八 ) 下面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的几种翻译,请选出最佳的一句 ( ) A . 刻一下就舍弃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B . 刻一下就放掉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刻成 C . 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D . 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成功;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 九 ) 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A . 积土成山

11、,风雨兴焉 /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B . 善假于物也 / 于是余有叹焉 / 青取之于蓝 C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不如登高之博见 ( 十 )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B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C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 ( 只是 ) 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12、,没有强健的筋骨。 ( 十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 A . 善假于物也。 B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 蚓无爪牙之利 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 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 . 达到 隔断 猛烈 功劳 B . 得到 渡过 大 成绩 C . 得到 断绝 快 功绩 D . 达到 横渡 强 成功 3 . 填空。 本段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 ( ) 和 ( ) 的论证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