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3391764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现今存世的有关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许多古籍对此评价是:“商人尚鬼”、“先鬼而后礼”。以上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B.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早期统治者对神权和礼制同等重视D. 先秦统治注重神权和王权的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反映商人敬神尚鬼,喜好占卜,信仰巫术,注重祭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反映商代统治者敬神尚鬼,注

2、重祭祀,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度( )A. 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B. 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C. 有利于巩固宗族团结D. 强化了社会等级分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宗法制有利于维系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这主要和宗法制重视血缘关系有关宗祠有利于维系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这主要和宗法制重视血缘关系有关,C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分封制的信息,A错误;材料说明宗法制是巩固宗族的团结,并不是说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

3、出宗法制强化了社会的等级分化,D错误。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C.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D.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从封建转帝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从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是春秋战国向秦汉时期转变的时代,由分裂割据到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分封制之下是贵族政治,而秦朝设立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实现了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根据所学可

4、知,神权政治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综上分析可知,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4.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A. 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B. 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C. 统治者

5、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D. 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答案】D【解析】【详解】由统计图表中“中央辖郡”和“王国辖郡”可以看出都有“郡”,并不能体现中央辖郡的地位比王国辖郡高,故A错误;图表中中央政府所辖郡的数量和人口数均远远少于王国,而这是西汉初年由政府设立郡国并行制的情况,不能说明中央政府已为王国势力控制,中央政府受到王国势力的威胁是在西汉中期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西汉,实行郡县制还是封国制,是由中央政府或者皇帝来决定的,故排除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央所辖郡的数量是王国所辖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人口数却是王国所辖的二分之一。根据一般经济与人口发展关系的理论可知,

6、用有限土地资源养活更多人口,说明其经济基础更好。由此可知,中央所辖地区供养了更多的人口,这就需要更好的经济基础。故选D项。【点睛】这一题的图表数字给人制造了一种假象,就是王国问题西汉初年就有,看似中央权力一开始就比地方要小。解题关键是要搞清郡国并行制是汉初汉高祖刘邦推行的制度,目的是加强和巩固皇权的,所以不会从一开始就有王国威胁中央的现象,而且在设置这一制度时,一定会首先保证中央控制的地区实力远高于地方王国的实力,搞清这一点,就不会被图表中的数字所迷惑了。5.元代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代行省A. 权力大而不

7、专B.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有一定独立性D. 有效控制了边远民族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指的是中书省委派行省管理地方,防止其割据一方,表明行省长官尽管权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节制,故A正确;B表述太绝对,错误;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元朝设立宣慰司管理少数民族地区,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联系所学行省制度的内容、特点分析解答。6.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A. 国家四分五裂是专制强化

8、的根源B. 中国专制呈现螺旋式的不断强化C. 专制的强化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D. 强化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分裂必将会导致统一,而“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D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国家四分五裂是专制强化的根源,A错误;材料也不是分析中国专制呈现螺旋式的不断强化,B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专制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不是说专制的强化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C错误。7.全球通史中谈到中国古代某项制度时说:“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

9、,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该项制度A. 缩小地方行政权力,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B.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C. 使中国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D. 其“公天下”的部分是其进步性之所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中国提供了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材料涉及的制度是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科举制有利于普通百姓可通过读书考试步入仕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天下”的因素,D选项符合题意;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地方行政效率无关,A选项排除;B选项属于专制主义

10、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B选项排除;中国科技文化在明清以后开始落后于西方,C选项排除。8.雅典人通过陶片放逐领袖人物,他们考虑的不是领袖的官职有多高,功劳有多大,而是国家的利益和他们自身的切身利益,这就迫使领袖人物们不得不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不可能成为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的帝王或官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陶片放逐法可以通过领袖人物特权影响民主决策B. 陶片放逐法表明了雅典民主决策具有较大广泛性C. 功劳突出的领袖人物被陶片放逐的可能性比较小D. 善于言辞的领袖人物在政治方面难以有发展空间【答案】B【解析】【详解】陶片放逐法“迫使领袖人物们不得不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不可能成为骑在人民的头

11、上,作威作福的帝王或官僚”,这说明领袖人物无时不刻在接受群众的监督,即雅典民主决策具有较大广泛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陶片放逐法就是限制领袖人物的特权,故错误;越是功劳突出的领袖人物被陶片放逐的可能性越大,故C项错误;领袖人物是通过演讲打动公民的,因此善于言辞的领袖人物在政治方面很有发展空间,故D项错误。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 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B. 注重预防和调节经济纠纷C

12、. 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D. 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是十二铜表法对公民用地的规定,用于避免公民之间因筑篱笆、筑 围墙、挖沟等引起的用地纠纷,说明古罗马利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调解公民之间的经济纠纷, 故B正确;“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不是材料主旨的体现,排除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得越过”、“应留”等规定可知,材料的主旨是体现对民众系列民事纠纷的调解,CD 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0.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 结

13、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其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这些规定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即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AB是南京条约的影响,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联系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11.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

14、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A. 海国图志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D. 新学伪经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和时间、人物可知,这一著作应当是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选项C正确;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与材料中“贼中不为无人”不符,排除A;选项B中并未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排除;新学伪经考出版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2.漫画是一种通过虚构、夸饰、写

15、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下列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漫画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选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中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B选项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C选项排除。D选项描述的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3.民国七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B. 民主共和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C. 新文化运动没有办法开启民智D. 专制遗毒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并联系所学史实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