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专用必修四高一下讲义第三单元22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91680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辽宁专用必修四高一下讲义第三单元22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辽宁专用必修四高一下讲义第三单元22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辽宁专用必修四高一下讲义第三单元22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辽宁专用必修四高一下讲义第三单元22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辽宁专用必修四高一下讲义第三单元22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辽宁专用必修四高一下讲义第三单元22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辽宁专用必修四高一下讲义第三单元22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3.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及现实意义。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脑髓()譬如()吝啬()羡慕() 玄虚() 残羹冷炙()答案supln sxinxunn zh(2)多音字孱挑与 冠答案cn/chntio/tioy/ygun/u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答案(1)翎毛/自诩/栩栩如生(2)憋闷/鱼鳖/蹩脚/弊端(3)辨认/辩论/辫子/花瓣(4)纯粹/憔悴/淬火/破碎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自诩:_(2)孱头:_(3)礼尚往来:_(4)国粹:_(5)冠冕堂皇:_(6)

2、残羹冷炙:_答案(1)自夸。(2)懦弱无能的人。(3)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4)原指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5)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6)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烤肉。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2)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3)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礼尚往来,勉强敷衍。()答案(1)。“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有点表里不一的感觉

3、。应用“富丽堂皇”(2)。不合语境(3)2辨词填空(1)吝啬吝惜两者都有“过分爱惜而舍不得”的意思。“吝啬”是形容词,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在句中常作谓语或定语,还常作补语。“吝惜”是动词,指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我只想鼓吹我们再_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他干活总是身先士卒,从不_力气。答案吝啬吝惜(2)不免未免两者都是副词,都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但“不免”是“免不了”的意思,加强语气,有“定然会”的意思。而“未免”则表示不以为然,有“不能不说是”的意思,缓和句子语气。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

4、拿来主义”怕_有些危机。有的人读书,只从表面看,不弄清背景,因此_望文生义,深入不下去。答案未免不免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2)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3)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4)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2课外名句鲁迅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4)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5)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

5、出的是奶、血。(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二、背景展示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4日。这篇文章针对现实立论,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

6、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东西。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三、文学常识杂文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中国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多有这类文章。“五四”以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杂文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杂文有以下四个特点:(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杂文对生活的反映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杂文常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也有以歌颂为主的正面说理的

7、杂文。(4)说理形象,议论生动。四、文化常识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冠冕堂皇”的省略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古代“冠冕”的演变:古代的冠通常仅仅覆盖一部分头顶,更多是一种礼仪上的要求。冠的使用一直沿续到中国封建时代的结束,其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冠式,其中皇帝重臣朝会或祭祀时所戴之冠又称为“冕”。(1)秦汉前没有“帽”这个字,古人将冠冕头饰统称为“元服”,因为“元”有“头”的意思。至商代,男子头上就已经出现了冠。(2)汉代以前,只有士大夫才有资格着冠,普通平民则使用一块布包住发髻,称为帻(z)巾。东汉末年至两晋南北朝时期,风尚为之一变,文人士大夫也以着巾为荣

8、。(3)进入唐代,幞(f)头普遍流行,成为官员的标准头饰。幞头源自民间的包头布,实际上是一种用黑色纱罗制作的软帽。宋代时,幞头结构也经改良,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故又称“乌纱帽”。(4)明代,汉冠再度流行,但样式已有很多变化。清代统治者为满族,满族服饰成为主流,体现在冠制上就是用顶子代替了各种汉冠。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使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面前展开,错综复杂,泥沙俱下,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今天就让我

9、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拿来主义。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1)本文是驳论文。驳论一般先批驳别人的观点,叫“破”;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请将“破”“立”两个字填入图中处。(2)请分别用两字词语写出“拿来”的三种正确态度和做法,并将其填入图中处。答案破立占有挑选创新1本文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作者开头为什么要先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答:_答案因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正是因为闭关锁国,盲目排外,才导致了国家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之后,就由排外变成了媚外。“闭关主义”是历史,“送去主义”是现状,批判二者是为了提醒人们不忘历史,关注现

10、实。又因为“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相对立的,“送去主义”的实质就是卖国主义,揭露批判“送去主义”是为了廓清人们的模糊认识,让人们认识到“送去主义”的危害性,为提出“拿来主义”做了必要的铺垫。2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答:_答案(1)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却有去无回;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2)实质:是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缺乏民族自尊,一味媚外求荣的卖国做法。3请结合文本前三段和背景,理解第4段中“抛来”“抛给”“送来”的含

11、义。答:_答案“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将其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没有恶意。“抛给”是指帝国主义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的阴谋罪行,是怀有不良企图的,非要你接受不可的。“送来”仅是国民党政府自欺欺人的说法,实质是“抛给”。4第5段的语言有何特点?答:_答案第5段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把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对照鲜明,对“送去主义”者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12、5在第8段中,作者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请根据文本内容填空。三种类型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昏蛋废物答案三种类型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加选择昏蛋保存清白“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物羡慕“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全盘接受(投降主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是丰富复杂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必须综合分析、全面概括,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第10段共五句话,这五句话回答了哪五个方面的问题?答:_答案(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2)对不同的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