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91678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Word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论雅俗共赏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识以及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3.了解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他的理性的认识。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垮台()李翊()柳耆卿()两橛() 诲盗() 迁就( )绅士() 虚妄() 譬如()(2)多音字供禅差 参答案(1)kuyqju huqinshnwnp(2)nnchnshncchchchi cncnsh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答案(1)蜂拥峰峦(2)辨别辩论辫子(3)寒碜凄惨(4)教诲晦涩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雅俗共赏:_(2)参差错落:_(3)出奇

2、制胜:_(4)气盛言宜:_(5)一语破的:_(6)打成一片:_(7)一本正经:_答案(1)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2)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3)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4)感情充沛,语言就会合宜。(5)一句话就说明关键。(6)合为一个整体(多指思想感情融洽)。(7)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的唐诗选集。()(2)校园里有池塘五六亩,周围杨柳依依,乔木灌木参差错落,还有亭榭舟桥,环境很美。()(3)某演员在广州进行

3、新片路演时,被一位身穿红格子衬衫的疯狂男子扑倒,这个出奇制胜的行为吓傻了该演员,也使现场粉丝们惊呼一片。()(4)韩愈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有重要意义。()(5)帝国主义为什么侵略中东?一语破的,为了资本家的高额利润。()(6)画荷名家周华君多年来主攻荷花,他的荷画,泼、勾、点打成一片,花叶枝干,传情达意。()(7)他做什么事情都一本正经,从不马虎、草率。()答案(1)(2)(3)可改为“出其不意”(4)(5)(6)可改为“浑然天成”(7)2辨词填空(1)凝结凝聚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印尼上海江浙同乡会银会组织为了进一步_乡亲

4、们彼此间的情谊,加强团结,互助友爱,定于12月4日中午12时,在椰城海港餐厅举行每月聚餐一次的联欢会。今天的国家博物馆,_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广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的关心和奉献。答案凝聚凝结(2)功效工效功效:功能,效率。工效:工作效率。由于蛇种的不同,其疗效各有差异,但它们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均具有良好_。使用本设备能简化生产工艺,提高_,材料利用率高,精度高,强度好,企业经济效益显著。答案功效工效三、名言警句作者名句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

5、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匆匆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3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毁灭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9年2月写的

6、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而又不失清新活泼,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切和温暖,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主要著作:背影雪朝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二、背景展示“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论雅俗共赏是1948年出版的一本杂文集。作者站在“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场,或者说是接近于人民的立场,阐释了文学艺术应走的道路和发展趋势,书中各篇论文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说话的。这些文章,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古今融汇,观点新颖,有独到的见解

7、,是朱自清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将论雅俗共赏一文放在该书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也在此。三、文体知识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论的文学作品本身。“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孰雅

8、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你会豁然开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你会有所收获。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1)本文共10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在图中处填写出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2)不同时代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状况不同,请在图中处填写出宋代的状况。答案 分析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欣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笔记小说、杂剧、诸宫调等大量出现1文章主要谈论“雅俗共赏”,为何以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诗句开篇?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_答案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主要讨论“雅俗共赏”的发展过程,开篇

9、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有两个作用:一是照应题目“论雅俗共赏”,二是引出下文对“雅俗共赏”的讨论。2文章第二段把“安史之乱”当作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雅”“俗”问题在诗经中已有体现,但朱自清没有从先秦文学下笔,而是巧妙地截取了唐以后的文学发展史。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自此以后“士”和“民”的社会等级逐渐模糊,为“雅”与“俗”的自然融合提供了条件。作者如此截取,足以阐述“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流变。作者在论述唐宋两代时,也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有意识地偏重于其代表性文体所体现出的“雅”“俗”流变,做到详略有致,重点

10、突出。唐,作者述其“语录”“笔记”“传奇”;宋,述其诗、词、曲、平话、章回小说、皮黄戏等,进而阐述“雅俗共赏”历来其实是以“雅”为主,“雅”“俗”有宾主之分的重要观点。3唐代以前及以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什么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答:_答案唐代以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雅人的专利,俗人是无法欣赏文学作品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唐代以前门第等级制度严格,“士”“民”界限森严并且固定不变,俗人受教育的条件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再加上文学采用“雅”的样式,各种文学样式离普通百姓较远,以致造成了“赏奇析疑”这一雅人的专利。唐代以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出现了“雅俗共赏”的趋势。唐代“安史之乱”后,门第

11、垮台,“士”“民”分界弱化,文学内容及样式不断发展变化以贴近民众,所以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文学演变趋势。4“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这句话放在文章的末尾,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答:_答案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这个新时代,出现了新一轮雅俗之别。新文化以及新文学尽管以平民化为方向,背叛了传统的贵族文化和贵族文学,但仍然属于“阳春白雪”一类。“雅”“俗”彼此之间还有距离,甚至有隔膜,缺少共同语言。对立导向交融,新一轮文化融合开始进行,“雅俗共赏”“通俗化”及“大众化”号召就是这种客观趋势的话语表现。作者希

12、望看到在新时代里完成前所未有的、高质量的雅俗结合的事业。本文就新文化中“雅俗共赏”的话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阐明了自己的主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俗而不雅”的现象。被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几个路人不看信号灯随意结伙横穿马路)的俗而不雅的行为, 就引发了不少人的热议。有不少人认为中国人多、车多导致道路拥挤,还有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人们在路上抢时间、争路口情有可原。你对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不雅行为有着怎样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我的观点:_答案(观点一)反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是不顾自身安全的冒险举动,更是一个人自身素质差的表现。有法必守、有规必遵的生活观点必须牢记心中。(观点二)赞同。主要从竞争社会的时间观念方面论述,指出“中国式过马路”在不影响车辆行驶、不会出现影响出行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不受信号灯的制约横穿马路,如果死守规则而不知变通,可能会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