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案第四单元第12课淝水之战Word含答案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85540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案第四单元第12课淝水之战Word含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案第四单元第12课淝水之战Word含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案第四单元第12课淝水之战Word含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案第四单元第12课淝水之战Word含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案第四单元第12课淝水之战Word含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案第四单元第12课淝水之战Word含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案第四单元第12课淝水之战Word含答案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左仆射()(2)兖州()(3)郧城() (4)左衽()(5)硖石() (6)趣洛涧()(7)勍敌() (8)怃然()(9)蹙而杀之() (10)麾兵()(11)重以饥冻() (12)壶飧()(13)豚髀() (14)屐齿()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_(2)慕容垂拔郧城:_(3)引轻骑八千:_(4)兼道就融于寿阳:_(5)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_(6)蔑不胜矣:_(7)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_(8)复取寿阳:_(9)不觉屐齿之折:_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_(2)所陈策画:_(3)不闲军旅

2、:_(4)兵甲无阙:_(5)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_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可先为起第古义:_今义:前缀,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2)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古义:_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指上述年龄的人。(3)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古义:_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4)桓冲深以根本为忧古义:_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本来,从来;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彻底。(5)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古义:_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6)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古义:_今义: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3、;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的处罚决定。(7)融驰骑略陈古义:_今义:简单(跟“详”相对)。省去;简化。(8)其走者闻风声鹤唳古义:_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9)潸然流涕古义:_今义:鼻涕。(10)谢安得驿书古义:_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兵(2)去(3)信5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1)于(2)而6掌握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_(2)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_(3)栅淮以遏东兵:_(4)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_(5)使不得上:_(6)时方与客围棋:_(7)若败其前锋:_(8)欲不战以老秦师:_(9)击成,大破之:_(1

4、0)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_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见晋兵部陈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译文:_(2)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译文:_(3)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译文:_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见晋兵部陈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2)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2课外名句(1)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2)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司马光资治通鉴(3)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司马光资治通鉴(4)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

5、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费时十九年。二、背景展示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国呈现南北方对峙的政治局面。在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纷纷起兵,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各国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混战,直至前秦永兴元年(357),苻坚统一北方。苻坚降服了鲜卑、羌、羯各族,但又重用他们的首领。这些被统治的异族,“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阳平公融语)。只要有机会,他们随时都可能起来反抗。所以极力怂恿苻坚出兵

6、东晋的唯有慕容垂、姚苌这些鲜卑、羌族首领。出兵之初,慕容楷、慕容绍就对慕容垂说:“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可见这些异族完全是处心积虑地利用苻坚“骄矜已甚”的弱点,以便由此推翻前秦的统治。这些异族参与大战,别有意图,只求保全实力,伺机逃跑。史载,淝水之战失败后,慕容垂的三万兵力完好无损。三、文学常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前403),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959),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

7、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文白对译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文中有很多成语今天仍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B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苻融的一段话,意在引发敌人的速胜心理。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将晋军消灭,无奈事与愿违,导致的却是自己军队的溃败。D秦兵因后退而引发溃败,加上自相蹈藉,许多人受伤,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担心,又因为饥冻,死了十七八个人。1谢安真的是因为害怕而逃避现实吗?你如何看待谢安“出游山墅”,与谢玄“围棋赌墅”的做法?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