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78526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钱钟书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时数1课时了解积累 一、背景知识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二、文学常识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

2、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著成绩。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体的散文集 ,短篇小说集 ,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 ,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 ;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等。 三、字音字形 1.注音 一蹴( )而就 梵( )文 轻鸢( )剪掠 精髓( ) 数( )见不鲜 颦蹙( ) 吞声咽( )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彗星 白炽灯 一蹴而就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羡妒 入场券 如雷灌耳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精湛 辨证法 轻鸢剪掠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补充注释轻鸢剪掠:

3、穷边涯际: 吞言咽理: 拔木转石: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来源:学科网ZXXK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三部分(第 段) 第四部分(第 段) 2. 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来源:Z|xx|k.Com 五、自己的问题思考探究一、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二、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三、作者对中国诗究竟怀着怎样的感情? 四、概括文化随笔的具体特征参考答案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谈艺录1、一蹴(c)而就 梵(fn)文 轻鸢(yun)剪掠 精髓(su)

4、数(shu)见不鲜 颦蹙(pnc) 吞声咽(yn)理 2、答案。A中诫应为戒,警惕的意思;诫,警告的意思。B中灌应为贯,贯通的意思;灌,浇、灌溉、倒进去或装进去的意思。D中的辨应为辩,缔应为蒂。3、补充注释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4、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5、”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5、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思考探究一、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

6、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为此,需要关照全段中与此相关的语句(“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后面“因为”说的是“不能尽职”的原因)。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公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二、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作者对中国诗究竟怀着怎样的感情? 钱先生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但他的热爱是用冷静的姿态和客观的心境来表达的,甚至带着对中国诗的善意而迫不及待的批评。四、概括文化随笔的具体特征.1.围绕中心话题,纵横捭阖.2.追求旁征博引,体现文化的厚重感.3.灵活运用各种艺术手法.4.内容上与文化息息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