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教材用书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78488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教材用书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教材用书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教材用书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教材用书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教材用书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教材用书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必修4教材用书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Word含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包容1包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会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会有浩渺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会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包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2包容是什么?是被议员们讽刺的林肯,在宴会上给予微笑的谦让;是被廉颇挑衅的蔺相如,能够不怒不惊,平静安详。包容,是宽广的胸怀,是深沉的涵养。3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这门学问,是来自内心“善良仁爱”的自然流露。包容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你随随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

2、弃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种善良的结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它是人修身养性的一本“真经”。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它是香兰被人踩倒却留香脚底的气质。包容是一种幸福。能够包容别人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种幸福。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琐事困扰中作茧自缚,更不能在无尽痛苦中度过。纪传史的开创者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

3、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生殖器官的酷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时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战国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

4、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史记司马迁的父亲在汉朝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

5、贯串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十二篇,表(大事年表)十篇,书(典章、书籍)八篇,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三十篇,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简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一、通假字1可予不通“否”2拜送书于庭 通“廷”,译为“朝廷”3召有司案图 通“按”,译为“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译为“仔细”二、古今异义1传

6、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指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2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到那里。 今义:以前。5左右欲刃相如古义:指侍从。今义:方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表示概数。6明年复攻赵古义:指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7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8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7、。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见识短浅而又地位低微。今义:鄙视、轻视。三、一词多义1负2使3引4徒5幸6以7顾8因9传10而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 杀乃使其从者衣褐 穿怀其璧 怀揣着蔺相如前曰 走上前臣乃敢上璧 献上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向人敬酒或献礼臣语曰 告诉赵王鼓瑟 弹奏2名词作状语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奉璧西入秦 向西怒发上冲冠 向上(二)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毕礼而归之 使回去以绝秦望 使断绝归璧于赵 使归(三)形容词活用1

8、形容词作名词而绝秦赵之欢 友好关系宁许以负秦曲 理亏2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整饰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羞,不忍为之下 以为羞且庸人尚羞之 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为先;以为后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 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 逼迫秦王恐其破璧 使破碎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表判断)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也”表判断)3我为赵将(“为”表判断)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为”表判断)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也”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于”表被动)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被动)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动)(三)省略句1今

9、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2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宾语“之”)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四)状语后置句1以勇气闻于诸侯(现代汉语语序:以勇气于诸侯闻)2故燕王欲结于君(现代汉语语序:故燕王欲于君结)3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现代汉语语序:臣头今与璧于柱俱碎矣)4乃设九宾礼于廷(现代汉语语序:乃于廷设九宾礼)5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现代汉语语序: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五)宾语前置句1何以知之(“何以”译成“凭什么”)2君何以知燕王(“何以”译成“凭什么”)(六)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现代汉语语序为“求可使报秦者人”)(七)固定句式公之视

10、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译成“比怎么样”)课文主旨廉颇蔺相如列传围绕着蔺相如记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美德,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忠尽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脉络梳理一、阅读课文1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1下列各句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智慧和胆识的一项是()臣愿奉璧往使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拜相如为上大夫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璧有瑕,请指示王ABC D解析:选D属于间接表现蔺相如的智慧和胆识;是对蔺相如的任命;其对象为秦王与群臣。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11、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廉颇战功卓著、地位显赫和蔺相如地位卑微、不为人知,二者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的矛盾埋下了伏笔。B缪贤的话,表现了蔺相如不仅具有忠于赵国的思想品质,还具有分析复杂形势的政治敏锐性,也为下文蔺相如勇敢、机智的表现作铺垫,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C蔺相如对比了赵王送璧时的隆重仪式和秦王受璧时傲慢的神态、轻率的动作,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行为,并用以死相拼的誓言相胁,表示了不受欺诈的决心。蔺相如表现得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失使者的身份,不致把事弄坏,又擒纵自如,轻重得当。D“廷叱秦王”回合中,蔺相如在秦廷上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将

12、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解析:选CC项,“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行为”错,秦王的做法,只能说明秦王有欺诈的迹象。二、阅读课文141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3下列各句属于表现蔺相如勇敢、不畏强权的一项是(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相如张目叱之A B C D解析:选C是蔺相如和廉颇劝赵王的话;说明廉颇谨慎持重,有长远的眼光;说明赵国在宴会上的胜利。4下列对“渑池之会”故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3、故事开始叙述“秦伐赵,拔石城”“复攻赵,杀二万人”表明了秦强赵弱、形势严峻,目的是借以反衬蔺相如的非凡才能。廉颇深谋远虑的一席话则表明忠心,为后文化解二人矛盾埋下伏笔。B作者对“渑池之会”会场的描述采用了三组对比:秦与赵双方的对比、蔺相如与赵君臣的对比、蔺相如与秦君臣的对比,这些对比意在表现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双全、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品质。C廉颇与赵王诀别,语言虽少,意义却深,体现了他重国事、有勇有谋的性格,也突出了随赵王前行的蔺相如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暗写廉颇,赵国在会上取得的成果,跟他的功劳也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他后来“宣言”的一个原因赵王叙功而

14、不及他。解析:选BB项,“秦与赵双方的对比”意在表明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说明斗争的形势严峻。三、阅读课文172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5下列各句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的一项是()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相如闻,不肯与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相如引车避匿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 BC D解析:选A说蔺相如再次被提拔;间接说明蔺相如的高尚品质;表现廉颇忠心为国、勇于改错的精神。6下列对“负荆请罪”故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廉颇起初“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说明居功自傲只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表现了他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精神。B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并且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