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答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377498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答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答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答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答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答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答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基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答案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通辽职业学院护理系 张秀英,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WHO提出: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有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 合理使用抗生素 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 医院感染,目的要求,了解:1.医院感染的类型。 熟悉:1.医院感染的概念。 2.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掌握: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3.物理消毒灭菌法,医院感染现状,据WHO调查,全球平均医院感染率为8.7%。 各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波动在,如美国为,英国为.,日本为.。 具报道我国普通医院的感染率为5.22% , 37家大学附属医院

2、的医院感染率为6.25%。 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室有各类型的ICU、新生儿病房、危重病人抢救室、神经外科病房、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病房、血液病房和肾病病房等。,医院感染现状,医院感染发病率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这主要是由于级别高的医院、教学医院与大医院收治的病人病情重,病种复杂,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插入性操作等所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2.6%。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患者; 各种侵入性操作; 环境; 药物使用; 医务人员因素; 消毒液 (浓度),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几起有代表性的医院感染事件,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医院工作者) 包

3、括: 1.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 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1. 入院前已开始的感染。 2. 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分类 全身各个系统、部位发生的感染 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 内源性感染、外援性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以外: 其他病人、医务人员、外环境等。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多见于病人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等)。,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 抗生素滥用 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二、医院感

4、染发生的条件,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感染源,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 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菌携带者 病人自身正常菌群 医务人员 医院环境及其他方面,感染 =,微生物的数目该微生物的毒性 宿主抵抗力,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通路或方式。 1、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如母婴间疱疹病毒等 间接接触:有媒介传递(如医务人员的手、穿 刺、导尿、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2、空气传播:飞沫、飞沫核、菌尘,传播途径,3、生物媒介传播 4、共同媒介传播 水源传播 饮食传播 注射、输血、输液传播,易感人群,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

5、人 1、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2、侵入性诊断治疗的病人 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 5、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6、老、幼及营养不良者,三、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1. 定期参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 2. 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3. 加强手的清洁与消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 操作规程 4. 掌握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作到合 理使用 5. 加强自我防护 6.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

6、疑似病例,及时检查,控 制蔓延,并及时向上报告,医院感染研究展望,1新病原体的出现与发现 2减少新耐药菌株的出现 3消毒灭菌新方法、新药物的研制 4医院感染控制中计算机的应用 5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检测,第二节 清洁 消毒 灭菌,一、概念,清洁 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目的:去除和减少微生物, 并非杀灭微生物。,一、概念,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 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 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一、概念,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二、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7、,二、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 方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 光照消毒法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电离辐射灭菌法 过滤除菌,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膜、细胞壁,从而导致其死亡。 干热法:燃烧法、干烤法 湿热法:煮沸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法、 低温蒸汽法、流通蒸汽法,物理消毒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干热消毒法和湿热消毒法效果比较,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导热速度 慢 快 穿透力 弱 强 消毒时间 长 短 所需温度 高 低 破坏性 大 小,干热法-燃烧法,物理消毒灭菌法,特点:简单、迅速、彻底、 破坏性大 适用:耐高温或不需保存的物品 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不

8、可在火焰未 熄灭时添加乙醇或人离开、不能在 木板或木架上燃烧。 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剪禁用此法。 不得将引燃物扔入消毒的容器中。,干热法-干烤法,物理消毒灭菌法,适用:耐高热,不耐湿的物品 消毒:箱温120140, 时间1020min 灭菌:箱温 180, 时间 2030min,湿热法-煮沸消毒法,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 玻璃和橡胶类等。 方法: 物品洗净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时间是 水沸后开始计时,中途加入物品应在水 第二次沸腾后重新计时。,物理消毒灭菌法,湿热法-煮沸消毒法,注意事项 煮沸消毒前,物品要刷洗干净。 物品放置要合理,各面要与水充分接触。 根据物品性质决定放入水的

9、时间及消毒时间。 玻璃、金属及搪瓷类物品冷水放入,消毒时间 10-15分钟。橡胶类物品纱布包好,水沸后放 入,消毒时间5-10分钟。,物理消毒灭菌法,湿热法-煮沸消毒法,注意事项 水的沸点受气压影响,海拔高,水的沸点低, 需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算消毒时间。 水中加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增强杀菌作用, 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消毒后应将物品及时取出,置于无菌容器内。,物理消毒灭菌法,湿热法-压力蒸汽灭菌法,主要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 潜热- 是指当1g100 C水蒸汽变成1g100 C的 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适用范围: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如

10、各 类器械、敷料、搪瓷、橡胶、玻璃制 品及溶液。,物理消毒灭菌法,湿热法-压力蒸汽灭菌法,分类: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压力:102.97kPa 温度:121C 时间:1530分钟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压力:205.8 kPa 温度:132 C 时间:510分钟,物理消毒灭菌法,湿热法-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 器械或物品灭菌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擦干或晾干。 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体积不超过 30cm30cm25cm。 盛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无孔容器必需将容器 盖打开,以利蒸汽流通。,物理消毒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 灭菌包放置合理,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 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 被灭

11、菌物品待干燥后取出。 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物理消毒灭菌法,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法 生物监测法 化学检测法 常用3M 压力灭菌指示胶带法。,低温蒸汽消毒法,适用于:不耐高热的物品,如内镜、塑料 制品、橡胶制品等的消毒。 注意: 控制其温度在7380, 持续1015min进行消毒。,物理消毒灭菌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适用于食具、便器的消毒处理 消毒时间:15-30min。 要求:100C的水蒸汽。,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 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 日光曝晒法 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物理消毒灭菌法,

12、光照消毒法,日光暴晒法 床垫、毛毯、衣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 方法:将物品放在直射阳光 下曝晒6h,定时翻动, 使物品各面均能受到 日光照射。,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消毒使用的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为200 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250270 nm。 常用的紫外线灯管 15W、20W、30W、40W,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杀菌机制 促进微生物的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 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 变性。 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氧化能力丧失。 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 氧。,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

13、法,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空气消毒 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 有效距离不超过2m。 消毒时间为3060min。 物品消毒 有效距离为2560cm。 消毒时间为2030min。 消毒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使其表面受 到直接照射。,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注意 紫外线及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不利,注意保护病人 及自己。 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为2040,适宜湿度为 40%60%。紫外线的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7min后 开始计时。关灯后,如需再开启,应间歇34min。,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注意 保持灯管清洁。 定时检测,以保证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W/cm

14、2 或记录使用时间,凡使用时间超过1000h,需更换 灯管。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原理:臭氧发生器在电场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 氧气转换成高浓度的臭氧,依靠强大的氧 化作用杀菌。 主要用于:空气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 消毒、物品表面消毒。,物理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注意 空气消毒时,人员必需离开,待消毒结束2030min后方可进入。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对多种物品都有损坏。 温湿度、有机物、pH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原理: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极化进行高速运动

15、,频繁改变方向和相互摩擦,温度迅速上升,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适用于:食物及餐具的消毒、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物理消毒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注意 微波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应避免小剂量长期接触或大剂量照射。 微波无法穿透金属面,故不能以金属罐等容器盛放消毒物品。 水是微波的强吸收介质,用湿布包裹物品或在炉内放一杯水会提高消毒效果。 被消毒的物品应为小件或不太厚。,物理消毒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原理:利用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 行辐射灭菌。 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如高分子集合物等。,物理消毒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注意 由于放射线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由于氧对射线杀菌有促进作用,灭菌应在有氧 环境下进行。 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物理消毒灭菌法,过滤除菌,用机械的方法除掉物品表面、水、空气、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物理消毒灭菌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化学消毒灭菌法 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化学消毒灭菌法,原 理 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常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剂的分类,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根据物品的性能及各种微生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