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江苏专讲义第四章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72914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江苏专讲义第四章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江苏专讲义第四章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江苏专讲义第四章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江苏专讲义第四章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江苏专讲义第四章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江苏专讲义第四章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江苏专讲义第四章古诗鉴赏专题二Word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鉴赏评价D级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读标题,探内容第一首:_提示诗题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触发缘由:访友不成。“休暇日”交代“访”的时间,“侍御”暗示友人的官员身份。第二首:_提示诗题交代了写作

2、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触发缘由:访友不成。“隐者”点明了友人的身份。(2)读正文,明主旨第一首:该诗关键“情语”是“空”字和“怪”字,表达了作者访友不成的怅惘之情和对友人居住环境或诗思的欣赏赞叹之情。第二首:该诗的隐性情语句子是日暮归来雨满衣,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鉴赏韦诗第一句叙写作者一旬中九天为公务奔忙,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休假日。第二句写作者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不料却扑了个空。“不遇又空还”把作者乘兴而来却寻访不遇的沮丧、懊恼的心情表现得非常真切。三、四句从赞美友人的“诗思”入手,进而衬托出其不凡的人格。末句妙语双关,既是对友人居住环境的具体描绘,又是对友人“诗思”“诗境”

3、的比况形容。李诗的前两句写隐者远离城市,不愿经过城市,所以认识他的人很少,但这并不能改变隐者的志趣。他的平生志向就是过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后两句的主人公既可以理解为诗人,也可以理解为想象中的隐者,其中“沧江白石渔樵路”写的是作者(隐者)渐次走过的路,他行于沧江之上,走过白石之地,踏过樵夫的路,穿过渔夫的径,就这么一路洒脱地走来,从清晨走到日暮,然而傍晚时分,忽然下起了一阵秋雨,以致“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答题思路:_答案根据诗歌标题及“九日驱驰一日闲”可知,作者是乘兴前往的;而根据“不遇”“又”和“空”可知,作者是很失望的;根据最后两句可知,作者对王侍御

4、的品格是欣赏和叹慕的。形成答案:_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题型归类:领悟思想感情题对应考点:D(2)(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答题思路:_答案诗句中有“识者稀”,也就是少有人知;“哀猿啼处有柴扉”可知其住所在深山,并且居室简陋;“沧江白石渔樵路”可知其与渔樵为伍。以上都可以暗示“隐者”的身份。形成答案:_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题型归类:概括形象题对应考点:D(1)(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_答案该题要求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既然要赏析“表达效果”,就少不了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又与内容理解分不开。先说韦

5、诗结句,它是对友人所居环境的描写,是个写景句,写景角度有视觉(雪满山)、触觉(寒流),两个角度都写出了环境的清、冷,以此暗示友人品性的高洁、诗风“清骨”的原因。再说李诗结句,它有两种理解:一是理解为想象作者日暮归来,雨水满衣,可见作者与隐者的友情;二是理解为想象隐者日暮归来,雨水满衣,可见隐者与自然相融之深。无论哪种理解,手法都是想象,都是突出时间之长和活动特点(雨),以此表达感情。答题步骤为:先理解内容,再点技巧,后说效果。“效果”中的“情感”是个难点,需要通过景物好好挖掘其中的情感。形成答案:_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覆满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

6、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三是暗含对友人的欣赏叹慕之情。(编者加)第二首诗的结句,(从作者角度)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作者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从隐者角度)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象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题型归类:赏析艺术技巧题对应考点:D(1)2.(2015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

7、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读标题,探内容:_提示诗题交代了作者写作此诗的缘由:友人乔迁新居。(2)读正文,明主旨该诗的“情语”是“开颜”“认得”两个词语,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新居的祝贺和赞美之情和对友人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鉴赏这首诗写作者在秋天到窦员外落成的新居参加宴饮后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新居周围的优美景色,风景中处处蕴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首联一开始就直抒胸臆开颜,下文即围绕此展开。渠水环绕的新居,周围群山在秋色的点缀下显得愈发动人;而新居旁边,碧松通月,红药待春,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在写景时,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极富层次;碧松、红药,色彩斑斓。此情此景,让作者流连忘返。无怪平

8、日文书甚多忙得不可开交的作者,也偷得半日闲,想要长留此间了。这首诗,短短八句,情景交融,读后如随作者踪迹,看到一幕幕动人的画卷。(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答题思路:_答案窦员外是地方小官,在京城长安崇德里置了房产,新居落成,邀请好友刘禹锡前去观赏,作者便写了这首贺诗。诗歌首二句写自己前去观赏新居时的闲适愉悦的心情;三、四两句描写的是新居周围的美丽景色;五、六两句是写新居内栽种了松树和芍药,由此可见主人的高雅品味;最后两句是夸赞主人也是作者自指,写出了宾主的志同道合。概括起来,就是:事(贺新居)、景(新居周围景色)、人(新居主人)、情(作者心情)。答题时要特别注意题干“联系全诗”的

9、提示,才能答全要点,否则,可能只答出“事”“景”两点原因,而“人”“情”两点原因可能被忽略。形成答案:_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题型归类:把握诗歌内容题对应考点:D(2)(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答题思路:_答案写景艺术,就是写景时运用的艺术手法。颔联写新居周围“渠水”“秋色”“点山”之景,是远景,实写;颈联由在新居内栽种的松树、芍药,联想到了碧松朗月、红药开放之景,是近景,虚写,表现了作者的高雅情怀。这两联作者由新居之外到新居之内,采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等手法铺陈写景,景中含情。题干要求“赏析”,自然包括“点技巧、说效果

10、”两大步骤。可惜答案给得太简略,不能不令人遗憾。可把答案修改为:铺陈,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写出了友人新居周围环境的优美;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的角度,使得描写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由实而虚,由眼前的碧松想到“通月朗”,由红药想到“待春还”,写出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趣;借景抒情,突出了首联中的“爱”“开颜”。形成答案:_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题型归类:赏析艺术技巧题对应考点:D(1)(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题思路:_答案诗歌尾联是作者情感的总结,大意是:不要说案头摆放了

11、很多文书,坐于其间的却是一个像我一样充满诗情雅致的人。作者把自己与友人并提,不仅表明了朋友间的志同道合,也不乏羡慕之情;同时,作为贺诗,也表达出了对主人的恭维之意。理解时要抓住“莫言”“认得”两个词语,尤其是“认得”一词,情感尤其丰富,要好好玩味。所给答案过于简单,如果这样表述更为合理:对新居风景的热情赞美,对窦员外新居的羡慕之情,与窦员外有志趣相同之感,抛却纷繁事务的轻松。形成答案:_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题型归类:领悟思想感情题对应考点:D(2)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两联写景虚实结合,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极有层次。颔联写院外远景,透过院门

12、可以看到水面泛着清光,隔着墙头可以看见远山的秋色;颈联写院内近景,几棵松树,很多芍药,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春天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颔联是实景,颈联由实而虚。3.(201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读小序,探内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