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编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3355012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5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80编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80编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80编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80编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80编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80编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80编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学生人人学习 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 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究竟有哪些联系,学生根本感受不到 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课标同时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 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

2、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 亲切感。”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 趣味性,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 “数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 受到数学的乐趣,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 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

3、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 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 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 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 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 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 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

4、一。他认为,教 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生 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因此他主张在教学方式 上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 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二)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 塔尔主张 “现实的数学”, 主张 “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 用于现实。” (三)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行为中进行学 习,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获得直接经验。 学生应该主动地进行学习, 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 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

5、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 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 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 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结构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 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 真正成为教材的

6、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提高教师的教学 能力。 2、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形成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通过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 途径和方法,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找 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 最佳切入口,使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自己所必须的有价值的 数学知识,在数学上根据不同的能力水平有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二)研究内容 (一)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

7、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探索的研 究。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 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养成随时加以认 真观察和详细记录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 数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决。 (二)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的实践体 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研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 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 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 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

8、据这一理念我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努力 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生活”这样一个数学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 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 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创设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 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具体做法可以是: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 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分 数的意义这一内容

9、时,开头引入: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 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人提着苹果,“哇,好多的苹果 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苹果,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 地说:“师傅我想吃苹果。”可是唐僧说:“想吃苹果可以,不过我 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 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 块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 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 那么要是只有一块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 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

10、(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 人得半个。)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 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 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 识。 思维始于疑问, 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 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 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 来,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 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

11、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 教学推理时,教师课前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礼物吗?(喜 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请你猜盒子里 装的是什么?(出现学生乱猜)同学们猜什么的都有,那到底是什 么呢?请听老师的提示,盒子里装的是熊大和光头强其中的一个。 请你猜猜是谁?(学生再猜。)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你 们能确定吗?请听老师的第二个提示,盒子里装的不是熊大。你现 在能猜出来了吗?说说你的想法。 老师亮出光头强,揭晓答案。刚才在游戏中我们顺利的猜出了盒 子里的光头 强。是因为老师给了大家的什么?对,这就说明我们 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 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来猜。

12、像这 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3、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 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 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 程。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先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收集的 关于古时候人们掌握时间的方法的资料。然后请学生欣赏一组古人计 时的图片,(课件演示古人用太阳和月亮来掌握时间、立竿测日影、 日晷、水钟、铜壶滴漏、沙漏等方法),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了古代 人们记时的方法,学生在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了解了相关数学文化。 (

13、三)挖掘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提 升学习品质的研究。 根据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的现实生活环境,有效地挖掘 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源,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 展,合理地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 资源。通过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使学生初步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 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不断地自觉地自我拓展、 自我完善其数学素养和学习品质,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挖掘数学生活化内容的途径

14、的研究。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学习资源,他们或无形或有形地出现在学 生的生活中。对于那些学生未曾遇到的或未意识到的数学现象而言, 教师要能挖掘,如汽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城市所用的路程单位,卡车 的载重量等;对于那些学生在自己的领域中常常发生的数学现象,教 师要引导,如购买学习用品时人民币的处理,生活中随时可见的时间 问题等。发掘运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材料能帮助学生凭借这些具体的 事例感悟抽象的数学意义,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 生活同在,从而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对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 发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1、从教材中挖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

15、求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 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我在保证科 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 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许 多的规律,有图形的,故事文字的,动作的,物体的,只要你在 生活中仔细观察, 勤动脑筋, 一定会发现更多更有趣的规律。 如同学们,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大家开心吗?一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开联欢会 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这些彩旗、花朵和灯 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 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

16、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 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又如随着音乐我们来做做健美 操轻松一下吧。 在我们的动作里,大家发现规律了吗?枯燥的内容 就这样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学生不但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新的 学习中,同时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 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 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并使这些生活中 的问题数学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做法: (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 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一些 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 资料呢。如在教学“编码”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到街道、家里、 校园等生活中去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编码的数,学生汇报时,有 的是街上看到的汽车牌照,有的是从校园的自行车上找到的钢印码, 有的是从商店里看到的包装袋上条形码,还有的则是从家长的身份证 上看见的身份证号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