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5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344463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5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人教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5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人教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5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人教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5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人教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5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人教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5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人教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5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Word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1从试题形式上看传记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文体,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命题者采用“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的形式出题,“2道选择题”全部为“4选1”的类型,这种命题格局,必将给传记阅读注入新鲜血液。2从试题考点上看传记文本侧重从“人”(传主形象)、“事”(传主事迹或人生经历)、“法”(表达技巧)、“情”(传主身上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四个方面命题,前两者成为高考热点。第1讲快速解读传记阅读的2种选择题传记阅读中选择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有理解分析类和概括分析类两种题型。试题的命制主要是围绕传主的人生轨迹、思想观点、精神品质、贡

2、献影响等4大要素进行,这也正是传记这种文体的核心所在。综合性选择题常见设误陷阱全国卷传记综合性选择题重在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命题者常围绕“人物”“事件”设置选项,往往通过增添、删减、拼凑、调换等方式,改变原文说法,让考生判断正误。综合选择题常见的设误陷阱有如下几种:设题方面陷阱类型判断技巧人物方面张冠李戴(对象)注意选项的人、事、物、情与原文是否一致,特别注意时间、地点、言论、成绩等方面。行为有偏差(行为)把选项中的相关内容,与原文中找到的传主的行为事件方面的内容比对,看描写传主的行为、情态、语言等词语,是否发生夸大或缩小的变化。曲解观点或建议(言论)在原文中找到与

3、选项对应的内容,仔细分析比对传主的建议、观点、兴趣等方面的内容,明确是非,有的需要概括提炼观点、建议。事件方面事件方面混淆时态(时间)注意原文中事件发生的确切的时间类的词语,也要注意含有时态类的词语,如“目前”“已经”“将要”“曾经”“过去”“之前”“之后”等。以偏概全(范围)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看其表范围的词语或原文对事件的表述是全部还是针对局部,是统一分析还是具体而论,是全称还是特称。混淆因果(因果)注意选项中表因果关系的词语与原文对事件因果的表述是否一致,或原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无中生有注意选项中说的传主所做的事,或传主的言论、行为、观点等在原文中是否存在,有的选项内容能从原

4、文概括出或有依据,这样的就不是无中生有。熟知类题通法“切片比对法”巧解理解分析类题“3步法”准解概括分析类题第一步:分析选项标敏感点仔细分析选项,较长的选项可将其拆解,再对各片段标注敏感点(表范围的限制词、表程度的关键词、表转折的关联词和论据句、结论句等)。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推断类选项常在推断(结论)处设误,或无中生有,或结论和依据不相吻合等。第二步:分析选项定区间先浏览选项,判定各项属于“概括分析”“概括推断”中何种命题形式;再回归原文,逐段细读,锁定文中对应的有效区间。第三步:针对敏感点细比对依据切片中的敏感点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域,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或信息,看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解

5、题思路示范典例1(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

6、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7、。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

8、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

9、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

10、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改编,理解分析类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出生在陕西农村的陈忠实上中学时就萌发了文学梦,在未能如愿考上大学中文系后,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小

11、河边,继续着他的文学梦想。B40岁那年,陈忠实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从此他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工作单位换成了陕西省作家协会。C从1985年开始,陈忠实走上了重建自我的道路,他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开始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D陈忠实的白鹿原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李满星的这个观点很值得肯定。解题思维原文信息选项切片比对分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

12、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A.出生在陕西农村的陈忠实上中学时就萌发了文学梦。(切片)切片涉及原文信息的前两句话,对这两句话进行压缩不难发现,该切片与原文内容完全相符。在未能如愿考上大学中文系后,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小河边,继续着他的文学梦想。(切片)切片对应原文信息的后两句话,原文有“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意思就是“继续着他的文学梦想”。故该切片正确。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B.40岁那年,陈忠实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从此他走上了

13、专业创作的道路。(切片)切片中的第一件事与原文信息表述文字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该切片正确。工作单位换成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切片)切片直接对应原文信息,只是在原文上变动了一个“也”字,表意不变,故该切片也是正确的。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C.从1985年开始,陈忠实走上了重建自我的道路。(切片)切片中“从1985年开始”界定了时间,与原文信息相符;“走上了重建自我的道路”与原文“开始重建自我”表述一致。因此,该切片正确。他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

14、性格”说中剥离出来,开始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切片)切片共两部分,前面所说的“剥离”对应原文信息第一句;后面所说的内容与原文信息最后一句对应。因此,可以看出,该切片正确。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D.陈忠实的白鹿原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切片)切片对应“相关链接”,这是何西来对陈忠实的高度评价,与原文表述一致。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

15、雨人生)李满星的这个观点很值得肯定。(切片)切片表述明显有误,属于张冠李戴,上述对陈忠实文学作品的评价并非李满星的观点。因此,可以判定该项错误。答案:D(理解分析类题)运用上述提供的方法,比对下面选项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说明理由。选项“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原文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的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