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精选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0篇

上传人:资料****3 文档编号:143341130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精选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精选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精选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精选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精选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精选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精选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10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基础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出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固然让人兴奋,很多教师也十分拥护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大力支持在教学活动上进行创新,但是实际行动起来的时候又不敢放开手脚,担心太过创新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时候没了秩序,这些都是多年来传统教育留下的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如果不加以改进,势必会大大阻挠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得拥有创新意识,也就是成为“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要敢于怀疑现有教学方法的“老一套”,对新事物要拥有探求的勇气;在课堂教学中则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异想天开”,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细节,并对他

2、们思维的火花加以保护和支持。因此,成为一名敢于创新,同时能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基础。二、创新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温床教师要改变过去“填鸭式”课堂教学的弊端,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温床。1.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很多教师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个理念,推广“讨论式、互动式、交流式”等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但是当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时,发现学生的反馈根本不像想象中那样,学生的积极性很差,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似乎不太

3、愿意变成课堂的“主人”,这种情况导致很多教师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没有错而且值得提倡,但是与实践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个观点也正逐渐发展为很多教师抵制新课程改革的理由,他们不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有错,只是在实践中产生了分歧。其实,新课程理念与实际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差距,主要与过去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和课堂教学方法有关。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由于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主动思考,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学习方法也不需要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现在这种消极的局面。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机会,承担起改革教学体制的重要

4、责任,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从前被动接受知识的他们放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来,在教学中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真正对学生因材施教,寻找符合学生学习心性和习惯的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自然就会放开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地开发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2.创造学生创新的条件,优化学生思维的方式教师要勇于舍弃过去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建构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条件。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同时现实中又有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教

5、学情境,比如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举出具体的例子,带领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形成的良好氛围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优化他们探究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让创新真正成为学生的一项能力。在实践探究过程中,要提倡新、奇、活、巧的思维方式,只要学习内容与数学的发明过程稍有联系,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于可以举一反三的案例,要引导学生进行“变通”;适当地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在“求异”中发散自己的思维,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三、总结教育作为塑造和培养人格的工程

6、,要想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求快,而应该求精,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思考,教师需要做到的则是树立好创新意识,更要与学生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建构积极活跃的课堂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不懈的努力。新课程的理念是好的,而且必须得到深入的贯彻,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创新这朵鲜艳的花就会在学生身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生来就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随着好奇心的满足、问题的解决,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不断加深,自身也不断成长进步。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其引向对

7、知识的探究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学之前,总要对相关知识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知识的来由,通过数学故事的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不急于下定论,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并努力拿出有力的依据。对于错误的结论不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主动修正。有时我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有意出错,让学生去质疑,通过师生辩论得出正确的结果。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不迷信教师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科学态度。自信心的树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二、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8、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完整而正确地学习和再现知识。提高注意力是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增强思维敏捷度的基础。我在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第一步就是训练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如,通过“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相反口令”的训练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穿插了注意力的训练,如,把学生按有序数对排列,提问时,只叫数对,不叫名字。每隔一两天改变数对的排列方法,迫使学生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会走神。无论是我讲解,还是学生板演,都由学生自己评论,有意识地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帮助学生在

9、学习过程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轻松而快捷地解决问题。敏锐的观察力也是创新必备的要素。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改错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讲了幂的运算法则之后,我把相似题型的混淆错解罗列出来,让学生观察,通过对比相似题型的差别,找出错误并修改,避免了学生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列表进行对比观察,找出两个概念的异同,从而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在教学有关数的概念时,我采用“找朋友”的小游戏,让学生明确相同的数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就好比一个人穿了不同的外衣仍然还是他自己。而不同的数有相似的表述,要想区别,就必须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细微差别,抓住本质

10、特征。3.通过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灵活的思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思维是灵活的,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特有的优势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应用题教学时,我经常会出一些补充条件和问题的练习,根据一些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要求另外的学生去解答,通过一题多问,学生得出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另外,对于相同的一道题,我总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养成多角度立体思维的习惯。有时,我还会出一些智力型的数学题,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找出最简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11、。”人类社会所取得的许多进步都是与想象分不开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想象能力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在讲“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的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每两个相对的面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再将长方体纸盒展开,说明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六个面面积的总和。接着让学生合作计算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最后,只告诉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想象画出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并讨论其合理性,根据展开图计算纸盒的表面积。随着学生对长方体特征越来越熟悉,只要给出相关数据,学生就能在头脑中画出长方体的展开图,表面积的计算根本不是问题。在学习了对称、旋转、平

12、移后,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特性创作美丽的图画。学生绚烂多变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力。三、利用课外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美国一所学校的实验室里写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它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在学习了“概率”之后,我让学生收集各种有关中奖的规则,并利用概率的知识解释其中的规律,让学生明白规则的制定永远对商家有利。之后,我让学生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因为学生已经对概率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很轻

13、松就制定出许多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充分体现了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四、小结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切条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多角度的思维锻炼,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数学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一、从“概念、法则”的教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事件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后抽象为数学模型,抓住概念的实质,尝试用数学语言叙述对于学生概括或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再举反例加以验证,同时要以鼓励为主在教师的宽容和

14、正确引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学生对于一般难度不大的数学概念都能理解掌握,并能运用自如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索并感悟勾股定理情境:如图1、图2是画在方格纸上的两个图案观察图案,你能确定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吗?问题:(1)从图1、图2中,你能发现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通过对(1)的思考,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吗?分析:通过观察图1、图2,我们能够得到:C的面积=A的面积+B的面积由于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于是可猜想: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BCA图1图2二、

15、多给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接受能力较强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缺乏探究问题的体验,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例题和练习题,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讲解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如有不当,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一道题的最后结果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此做法的最大亮点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谐,学生展示自我的

16、欲望和参与学习的激情都得到最好的体现三、鼓励学生多质疑,在已有思维方法基础上大胆创新常规教学体现教师的权威地位,很多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讲”,包括体会都被教师取代,这样既节省时间,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可是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大大下降,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得不到发展因此,笔者经常培养学生在解完一道例题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提出第二种解题方法,留待学生课后讨论,这样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放得适度,收得在理,使课堂变得有效、高效四、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要准确地位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到位,以致于在讲课时“让学生讨论”,不管讨论的问题是否合理探究型教学需要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简单的或经过个人努力能完成的问题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在本节知识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有价值、有难度的问题适合学生交流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师有秩序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的结论比教师讲多次效果还要好得多总之,我们的教育应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