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3340938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贵不能淫练习及答案 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岂不诚 大丈夫哉诚: (2) 以顺 为正 者顺: 正: (3) 与民由 之由: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内容理解。 (1) 孟子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用自己的话回答 ) (2)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精题演练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父命 之命: (2) 富贵不能淫 淫: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妾妇之 道也

2、鹏之 徙于南冥也 B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又何间焉 C以 顺为正者咨臣以 当世之事 D安居而 天下熄已而 夕阳在山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的公孙衍、张仪之流。 B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摇唇鼓舌、曲意 顺从诸侯,没有遵守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道。 D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

3、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8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对比阅读 ( 一)景春曰: “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 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 ( 富贵不能淫 ) ( 二) 天祥至潮阳 ,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 入厓山,使为书

4、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 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 出涕,曰:“国亡不 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 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 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 ) 【注】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现作“崖山”,也是广东的 地名。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名将。张世杰:南宋将领。泫然:

5、流泪的样 子。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戒 戒 之曰 必敬必戒 C居 居 天下之广居 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D道 行天下之大道 行道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对于孟子所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 你有怎样的认识? (2 分) 4 语段( 二) 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体现了语段( 一) 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 的思想主张?请简要分析。(4 分) 富贵不能淫答案 孟子 知识梳理 1解释下

6、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岂不诚 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2) 以顺 为正 者顺:顺从正:准则,标准 (3) 与民由 之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大丈夫应该 )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 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 得上大丈夫。 3内容理解。 (1) 孟子在文

7、中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用自己的话回答 ) 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 礼、义。 (2)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 挑起天下战争, 这是崇尚强权, 极端的个人主 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精题演练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父命 之命:教导、训诲 (2) 富贵不能淫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妾妇之 道也鹏之 徙于南冥也 B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又何间焉 C以 顺为正者咨臣以 当世之事 D安居而 天下熄已而

8、夕阳在山 【解析】A.结构助词,的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怎么,哪里 / 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呢; C.都是介词,把,用; D.连词,表承接 /“已而”连用, 表示“随即、不众”。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2)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的公孙衍、张仪之流。 B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孟子认为

9、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摇唇鼓舌、曲意 顺从诸侯,没有遵守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道。 D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解析】C.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指顺从的行为,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 无原则,可见孟子对“妾妇之道”持批评的态度,而不是赞扬。 8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 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

10、、义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对比阅读 ( 一)景春曰: “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 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 ( 富贵不能淫 ) ( 二) 天祥至潮阳 ,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 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11、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 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 出涕,曰:“国亡不 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 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 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 ) 【注】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现作“崖山”,也是广东的 地名。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名将。张世杰:南宋将领。泫然:流泪的样 子。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12、一项是( D )(2 分) A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戒 戒 之曰 必敬必戒 C居 居 天下之广居 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D道 行天下之大道 行道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对于孟子所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 你有怎样的认识? (2 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 为民做主, 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 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 求,力争做个好人。 4 语段( 二) 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体现了语段( 一) 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 的思想主张?请简要分析。(4 分) 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 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不因国亡 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文天祥以死效忠,从容就义。这些均体现了讲 仁义、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的大丈夫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 惑、动摇、屈服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