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四(共20篇)

上传人:资料****3 文档编号:143338715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四(共2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四(共2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四(共2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四(共2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四(共2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四(共2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四(共20篇)(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思考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前提,是语文学科的发端,是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语文素养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很多,如对于优美字句的积累及对语文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文学品味、自身价值、思想观念等方面。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积累;评价机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一些事物已经有一个大致简单的判断力,同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规范化的课本。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所学的

2、语文知识加以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一、注重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调查显示,提升语文素养应该建立在学生平时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学生只有平时注意不断地积累和进行大量的语言汇总,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平时的积累可以使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流畅地表达。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语言、提升素养的关键时期,大量的语言积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那么,平时的积累应该是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

3、相结合,只有将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课内积累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内积累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课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积累大量优美的句段。教师可以将这些安排在课本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在讲到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这个成语的由来,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积累这个故事的同时掌握这个成语,并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个成语。2.课外积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应该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联系在一

4、起。对于学生课外的积累来说,语文作为语言的基础在任何场合都能够用到,它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找到一些适合学生积累、易于学生掌握的优美词段。教师要想树立良好的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件爆发之后,教师可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进行积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了解一些时事。其次,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文章或古诗句,对一些优美的有用的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进行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加强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二、培养语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

5、程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包括阅读、识字、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都能够流利地将任何文章表达出来,同时体现语文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感。简单地说,语感既包含对语言的朗诵和文字的正确使用,同时又包含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既包含学生运用文字的准确性,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语言的表现力。所以,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总之,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体现在规律上,而是体现在语感上。三、指导运用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归宿学生学习语言,提升文学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语言进

6、行合理运用。语言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本中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个人语言能力的提升,与人更好地沟通、交流以及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举行一些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能够使学生将积累的东西应用到实际表达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提升文学鉴赏与评价能力。参考文献:1李彦明.

7、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2011.2李冬香.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宁夏教育,2007(3)作者:邓玲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一小学.第二篇: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探究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教育,是实施各项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少数民族地区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化,而且也习惯运用本族的语言,所以就造成学生汉语基础普遍较差的现象发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语文教材中的词句、片段等掌握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并不是他们所擅长的。因此,提高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水平,是摆在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笔

8、者通过对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望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水平有所帮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我国少数民族小学生语文教学,存在着特殊性。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最先接触的基础的一门学科教育就是小学语文。小学语文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更是实施各项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其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优劣,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乃至在国际社会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礼仪之邦的形象也会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影响。一、影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的

9、过程。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品德、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然而许多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开展的却不是很顺利。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与学费时费力不说,教学效果更不容乐观。阻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小学生的语言环境影响、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影响,以及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来自农村的小学生占绝大部分,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的语言主要用本族的语言,有很少一部分才会运用汉语,有的学龄儿童甚至在入学前根本没接触过汉语。这个因素必定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影响。家庭是儿童

10、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小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拮据,孩子也大多属于留守儿童,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这类孩子就很难接受学前教育。即使生活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由于受到家长汉语水平的限制,孩子的语文水平也会相对滞后,这对于小学儿童的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后,是学校教学条件及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场所,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重任。然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却是令人堪忧,教学环境比较不尽人意,很难和城镇小学相提并论。首先民族地区小学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其次就是没有完善的教学设备。这两

11、点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二、促进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措施(一)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丰富小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相应的教学基础设备要逐渐完善,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和经济条与城市相比,相对滞后,这就直接导致这些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不是很完善,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的现有教学设备,客服一切实际困难,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进行汉语文学习,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

12、,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压力得到减轻,愉快地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学生,乃至整个少数民族的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加大普通话普及的工作力度,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学生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拥有自主探索、合作团结的学习方式,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积极动手实践,养成对新问题和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第一语言是其民族语言,民众进行交流的语言最多的也是其各自的民族语言,此种情况使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学生已经习惯了本族的语言环境,难免在学习汉语文的时候会产生抵制情绪,

13、就像城市里的孩子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对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加的普通话普及的工作力度,塑造汉语语言环境,使普通话普及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各个位置,奠定了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基础。这样不仅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而且使学生处于普通话交流的状态中耳濡目染,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就指日可待了。三、结论综上所述,将民族地区的语言和文化特色,与其小学语文教学恰当地融合,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教育命题。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经验,增强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进一步的更新观念。近些年,社会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并且在少数民族地区加

14、大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条件,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教育水平。对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文教学进行分析、改革与创新,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所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帮助学生们在语言学习和文化积累方面打好基础,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提高,掌握更多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作者:田梦秋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乡中心校第三篇:小学低年级写作能力培养方式研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整体的思维能

15、力和逻辑能力都不强,智力发育的也还不全面,老师在教语文写作的时候,孩子们大多会因为觉得非常的难而害怕写作,加上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非常的少等原因,都造成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迟迟得不到提高,而这也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就小学生低年级写作能力培养方式进行简要探究。一、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其视野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步入校园的大门,对于一些都还是那么的未知,对许多事物也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探知欲。并且这时候的孩子大多都活泼爱动,想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百分之百的集中精力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尽量着重于对基本知识的教授,比如说生僻字

16、、词语解释、造句等方面。当要求孩子们进行写作的时候,孩子们的脑袋里可能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些什么又或是写出来的东西题不达意。首先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非常有限,对于写作要求不能够彻底明白,另外其视野也受到课本的影响,可能孩子们的心里只有书本上那些仅有的素材,每天反复的朗诵阅读也将他们的视线局限在了书本之上。所以面对老师给出的写作要求,孩子们一是不能很好地抓住中心思想,二是即使绞尽脑汁也不知从何下笔。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老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尽量让家长给孩子购买一些课外的阅读书籍,让孩子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也可以让孩子们适当地看些电视或是卡通动画,以此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家长们也应该多带孩子们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成长,同时对更多的事物进行认识,对于写作而言也能收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比如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写作指导看图写话中有一幅图是一只小兔子手里提着个篮子坐在大象的背上,让学生通过对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