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课程2演示教学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43329177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课程2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农村金融课程2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农村金融课程2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农村金融课程2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农村金融课程2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课程2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课程2演示教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金融学(2),第二章:金融理论与农村金融发展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五日,1.金融中介理论 2.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3.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流派,主要内容,1、涵义 2、产生 3、功能,一、金融中介理论,一、金融中介理论,2产生: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产生于意大利,1171年威尼斯银行正式成立。1609年荷兰成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德国汉堡银行成立。早期的银行具有高利贷的性质,过高的利息使得工商业者难以接受,利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联合起来办银行。 1694年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的诞生(演变为英国中央银行)。股份制银行大量建立与发展(一是直接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二是原

2、来高利贷性质银行的改制),现代商业银行的建立,标志着进入银行业发展的新阶段。,一、金融中介理论,在中国,金融业的产生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在某些业务甚至是世界领先的。春秋战国时期,借贷行为已经非常普遍了,是实物的借贷。形成独立机构是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宋代出现了金银钱银交易铺和便钱务,金代的“质典铺”,元代的“解典铺”。明清出现了当铺、钱庄、账局、银局、票号等早期银行业。,一、金融中介理论,中国第一家自办的近代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创办,额定资本为白银500万两,由于内忧外患,1905年中国通商银行基本上处于停业状态。同年8月户部

3、银行(大清银行)成立,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银行宣告停业。1908年交通银行(清政府邮船部筹设)成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1906年中国第一家有私人创办的银行是信成银行,只存在了几年时间,但私人投资银行(还有浙江兴业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信用制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创办,额定资本为白银500万两,由于内忧外患,1905年中国通商银行基本上处于停业状态。同年8月户部银行(大清银行)成立,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银行宣告停业。1908年交通银行(清政府邮船部筹设)成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

4、金融机构发展进入了新的重要阶段,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相继建立。,一、金融中介理论,3、功能 中介融资。金融中介机构不仅是间接融资的桥梁或纽带,而且在直接金融市场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集少成多。通过存款及其它形式的负债业务将小额零散货币集中,汇集成巨大资金流,进行放贷。 续短为长。通过银行将各个经济主体长短不一的资金进行长期贷款,实现期限转换,以满足不同期限的借款需求,降低长期借款的成本。 分散风险。商业银行通过众多借款者和广泛的借款用途,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一、金融中介理

5、论,节约交易成本。金融机构拥有专门的组织、人才、设备、网络、技术、经验等专业化、规模经济优势,从而大大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 发现价格。单个投资者和筹资者直接交易时的价格决定具有偶然性。金融机构通过众多资金供求者和需求者的集中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实现价格的公正。 提供支付机制。现代交易的支付手段通过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来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创新不断发展,金融服务日益完善。,一、金融中介理论,(一)金融发展理论历史演进 熊彼特创新理论(20世纪初期):最早从企业家才能和创新的角度论述了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纯粹的企业家在成为企业家之前,必须首先使得自身成为债务人”。金融体系的

6、功能实现是企业家才能、创新以及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体系为企业家赋予了生产性力量。那些通过新技术创新来推动发展的纯粹企业家们,只有在信贷和金融市场的支持下才能发挥其经济功能。 戈德史密斯(Goldsmith)金融结构理论(1969年):出版,指出金融结构的职责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重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通过怎样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和促进金融发展.各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种类/金融机构设立/经济总量等相互关系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同特征.,二、金融发展理论概述,麦金农和肖金融深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 内容:麦金农和肖分别在同年出版和

7、经典著作.在他们的模型中,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金融抑制(利率上限/较高的准备金率/指导性信贷政策以及对金融中介机构的歧视性税收政策等)对经济增长有严重的消极后果.麦金农和肖反对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模型,他们认为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看,分析范式中的关键性假设都是错误的.主张促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政策手段.,评价:麦金农著作核心是揭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内在原因和如何在不造成较大社会和经济代价的前提下实现金融自由化. 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金融发展政策/信贷政策.减少政府利率干预,由市场机制决定利率水平,扶持金融中介机构,建立

8、多样化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消除银行业垄断,取消政府信贷配置政策,鼓励市场机制为主导进行资金配置,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但金融自由化忽视了发展中国家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缺失和不充分,制度分析的重要性.从历史实践来看,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一直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之中.,(二)金融抑制经济学分析 现象:探索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普遍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利率水平金融产品创新业务领域等,都被严格地限制,即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尤为突出. 根源:20世纪8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执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共同采取了金融抑制政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却选择了共同的金融

9、战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战略,要求重工业优先发展条件下的资金积累最大化,重工业本身的产业性质决定了这样的目标函数.重工业的产业特点是需要密集资金/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约束条件则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的稀缺性.为保证经济发展资金必须有序流动.,措施(抑制): 为保证重工业发展所需资金,有必要对利率水平进行限制; 为克服资金的分散性缺陷,就必须设计一种最大限度筹集资金的金融体系; 为克服国家资金动员能力弱的缺陷,就必须建立一种对于金融体系有效控制的机制; 为克服外汇短缺的矛盾,就必须对汇率进行严格管制; 为保证资金按照政府的战略目标有序流动,就必须对金融体系的市场机制进行严格的限制.,结果:

10、 金融抑制导致市场交易取消,价格信号(利率)被严重扭曲,人为压低,较低的利率水平刺激了工业部门旺盛的投资需求,导致供给不足,国家必须采取”信贷配给”政策,银行成为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的工具.形成政府控制银行,银行控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格局. 中国1950年5月工业贷款利率3%,7月2%;1951年4月调低1.5-1.6%;1953年1月调低0.6-0.9%;1954年调低0.456%;1970年8月调低为0.42%,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实际利率为负数.日本是执行”准金融抑制”的代表,促进了经济复苏,隐藏了金融风险.,(一)农村金融抑制与制度变迁成本分担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一个边缘化的

11、、被抑制的地位,而农村金融边缘化的内在根源是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成为制度变迁成本的承担者,为经济发展、经济赶超和经济转轨贡献了巨大的金融剩余,而农村金融抑制成为提供金融剩余的重要内在制度基础。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实质是一种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过程必然伴随制度变迁的成本。制度变迁成本在社会经济不同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分摊是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成败的重要因素。,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发展中国家中,银行部门往往成为国家控制力最强的部门,银行部门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速度往往大大落后于一

12、般产业部门,因而大部分国家的银行体系即使在转轨过程中依旧维持着相当强大的国家控制和干预,政府通过利率控制和直接信贷配给而促使银行成为政府的“准财政代理人”,已经完成商业化转型的商业银行也遗留了大量的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特征(Cevdet.Denizer,Raj.Desai 控制利率水平.,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农村金融是制度变迁成本的实质分担者.对金融部门进行细分发现,发展中国家承担制度变迁成本分担的金融主体实际是处于弱势地位为农村居民和农业部门(企业)服务的的农村金融部门.由此可以解释商业银行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部门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又滞后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如农行). 中国农村金融

13、发展的现实,商业银行从农村大规模撤兵也充分证明了.”剪刀差”资金的净输出,大量农村资金向城市和工业产业的转移,通过从农村地区的金融剩余,为早期重工业发展和后期的国有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分担成本.造成农村金融长期的被抑制和严重的边缘化.,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二)二元经济结构与二元金融结构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本属于一种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是发达的现代工业部门;另一方面是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贡献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工业部门的劳动力蓄水池. 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中,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丰富,从而决定了现代部门的低工资,导致现代部门的高增长和资本家利

14、润份额的上升.随着剩余劳动力被吸收,数量逐渐减少,现代工业部门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传统部门被逐渐吸收到现代部门之中.这一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结束,劳动与资本一样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二元金融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必然存在二元金融结构.现代工业部门向传统农业部门索取农业剩余的途径,除了增加农民税收外,更主要的是通过扭曲价格机制(指令性农产品收购价格形成”剪刀差”)和金融资源的剥夺. 当大量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储蓄,输送到城市和国有工业部门时,称为”系统性负投资”现象.,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1994年以来,通过农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从农村到城市的资金净流出平均每

15、年高达568.2亿,1979-2000年通过信用社邮政储蓄渠道流出资金10334亿元.农村地区资金净流出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地区融资更加困难,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通过将吸收的农村储蓄大规模输送到城市和工业部门,为国家快速工业化战略提供了巨大的金融剩余,二元金融结构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三)农村金融三大基本学派 农村金融管制理论:主张政府干预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必要的利率管制和市场准入管制,设立专门的非盈利性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村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以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采取严格限制政策; 农村金融市场论:主张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作

16、用,政府最好不要干预,利率水平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管制,在资金方面应该尽量从农村内部筹集资金,同时采取各种市场化手段提高农村信贷回收率; 农村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完全对称,政府一定程度的干预对于弥补市场失败是必要的,同时政府应该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和对金融机构的保护性措施,鼓励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对农村非正规金融持积极的扶持和鼓励态度.,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四)斯蒂格利茨不完全竞争理论 认为金融市场中,作为公共品的信息问题往往产生于不同的领域,一是关于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的信息;二是关于金融机构经营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是一种公共品,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需要政府进行信息的监管.另外金融市场中存在外部性问题.一个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行为本身就对其他金融机构传达了有价值的信息,产生了外部性.同时,金融机构偿债能力涉及公共利益.金融市场还存在不完全竞争现象.,三、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理论流派,农村金融需要政府干预:因为信息非完全外生/市场不完全竞争/外部性等造成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失败和缺失,农村金融市场尤为突出,农户生产高度分散造成信息获取困难,农村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