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329173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作 者: 苏 轼,读 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 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买 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娶 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请根据提示猜一位古代文学家:,趣味导入,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趣味导入,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

2、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作者简介,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背景介绍,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背景 介绍,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

3、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背景介绍,承 天 寺,背景介绍,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随笔式小品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朗读欣赏,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

4、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念 / 无与为乐者 遂至 / 承天寺 庭下 / 如积水空明 水中 / 藻、荇交横 盖 / 竹柏影也 但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朗读指导,请注意红色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考虑,想到,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原来,重点词语,“念”了什么?为何“无与为乐者”? 为何舍近求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因何“亦未寝”? 苏轼与张怀民谈了些什么?为何发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自主探究,1.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5、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合作探究,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合作探究,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

6、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比较阅读,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通达乐观,闲,

7、内容概括,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总 结,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 丹,拓展延伸,如果生活纯属劳累, 人还能举目仰望说: 我也甘于存在吗? 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拓展延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关于“月亮”的诗句,拓展延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拓展延伸,“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拓展延伸,“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拓展延伸,“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拓展延伸,“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拓展延伸,“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拓展延伸,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拓展延伸,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拓展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