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中心稿)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3311742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中心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中心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中心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中心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中心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中心稿) 浙江省景宁县城北中学 张志盛 323500 会写的秘诀在多写,写好的秘诀在多改,这是许多作家的心得之言。修改是整个写作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传,大文学家王勃写了两句得意的诗:“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来他在水里淹死了,死后还不忘这两句,天天在水上闹鬼,反复念着这两句。一天,有个人由此经过,听见了说:“你这两句诗还不算太好。要把与字和共字删去,改成落霞孤婺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挺拔更好吗?”据说,从此王勃就不再闹鬼了。这当然是个笑话,但是许多作家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却是不争的事实。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初云

2、到,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字,复圈去而改为入,旋由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容斋续笔)这一诗句因之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 作文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整体写坏和局部写糟,要分别对待。 整体写坏的问题可能是选材上的,也可能是立意上的,还可能是文体上的。对这些问题,小修小改可能很难解决, 最好的方法是扔掉重写。老舍先生说:“要勇敢地写出,不成功,就勇敢地扔掉。”对于毛病比较大的文章,有时与其拆东墙补西墙地大修改,还不如另起炉灶重写。因为,如果把那篇不成功的文章搁在一边对照着修改,自己的写作思路很容易受到原来思维定势 _,不大容易跳出“老框框”、“老路子”,结果,改来改

3、去,还是一张老面孔。扔掉旧稿重写,有利于更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新意。俄国作家果戈理,就经常烧掉他认为是“不成功”的作品。有一次,他把自己刚完成的剧本有声有色地朗读给著名诗人茹科夫斯基听,看到茹科夫斯基打起了瞌睡,他觉得这位诗人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新剧本投入火中烧掉了。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最终使他写出了死魂灵等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 但写作中更普遍的问题是局部写坏。修改的要领是增补、删除。如何把握好增补这道工序呢?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自己的文章,不但用作者的目光,更要用读者的目光来审视,看看自己文章的观点、材料和文字有没有确定需要增补的,缺什么就补什么,观点不全

4、面就增补观点,材料不够就增补材料,而在文字上的增补,可能会多些。但是文字上增补时,应该特别“吝啬”,能不增补就不增补, 能少增补就少增补。增补时一要防止夹生;二要锦上添花,防止画蛇添足。如何进行删除呢?删除的重点一般是材料和文字。材料庞杂,要删除;文字多余,也要删除。托尔斯泰说:“对于聪明而敏感的人来说,写作艺术之所以好,并不在于知道要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写什么。任何出色的补充,也不能像删节作品那样大大改善作品。”所以不要过于偏爱自己的作品,要大胆的删除。那些平庸的对话、平庸的情节、平庸的心理描写、平庸的高谈阔论,都是删除的对象。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删除那些过分华丽、晦涩、空洞的字、句、段,要像鲁迅先生说得那样:“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记住一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