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复习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43311705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复习课程(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福荫 E-mail: Tel:020-8521366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必须研究先行。 教研兴教,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为了 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和人才强国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教研兴校,强校育人。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力。,教育科研的地位与价值,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进行研究性学习: 认识教育改进工作完善自我; 促进教师发展:由教学新手教学能手科研型教师; 科研型教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要持续参与 教育实验和批判性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

2、教师成长的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 教育科研使教师应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行动; 教育科研使教师增长教育智慧; 教育科研使教师找到优化教与学的方法。,教育科研是优秀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即问题,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选择真正的问题研究。 爱因斯坦: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 研究是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育课题研究是发现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发现规律,认识真理的过程。 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重点、以学生为关注中心, 立足教学实践为基础、指向学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和育人水平为目的。,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律和特点,教育课题多以行动研

3、究为主(计划行动评价 反思) 教师不仅是研究对象,而且是研究者; 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是研究内容,而且是研究目的; 教育行动不仅是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而且是基本的 研究过程。,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科研必须突出特色,特色是教育科研的生命。 教育科研特色必须注重创新,创新是科研的灵魂。 创新首先要积累,即是在求实基础上创新,同时要 遵循科学方法。 教育科研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教育科研没有失败,只有成熟!,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律和特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科规划)课题: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部分, 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国家重大课题 国家重点课题 国家一般课题 国家青年课题,教

4、育科研课题的类型与层次,教育部课题 教育部重点课题 教育部规划课题(单位资助) 教育部青年专项 特别合作项目 与教育部人事司合作的“园丁工程” 与教育部体卫艺司合作专项 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专项 省级 厅市级 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类型与层次,教育科研课题的类型与层次,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 国家级高校教学团队 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 国家级高校精品课程 国家级高校网络精品课程 国家级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 国家级高校精品教材 国家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高校人才培圳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高校教学成果,课题申报要素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综述 研究基础 研究内

5、容 研究假设 研究理论 研究方法 研究经费 研究队伍 预期成果 课题立项(蓝图,科学有效),课题的申报要素,课题申报的注意问题,字体 字型:宋体、楷体 字号:不要五号,起码小四 行间距:清晰 要有分段分层次的三级目录与标题: 一、 1、 (1),课题的开题报告,开题(施工计划,分工、过程和阶段目标) 明确研究主题 明确研究思路 明确技术路线 明确研究分工 明确研究进程 预测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著作、音像、软件等),课题的中期报告,中期检查(半成品,调整完善) 国家重点报告会制度 会议检查制度 抽查制度 书面报告制度,课题的鉴定结题,鉴定结题(成品) 1、科学性(分辨真伪)问题、方法和结论

6、 信度(测验与其自身的相关程度); 效度(测验与研究对象的相关程度); 测验要设立常模对照和标准化。 (同一条件对所有人以同一方式实施测验) 2、创新性(分辨新旧):问题、方法和观点 3、规范性(方法、过程和表达) 4、工作量(数据、资料、事实、成果) 5、应用性(决策、学术和实践的社会互证) 6、可持续性(深化研究、推广),课题的研究思路,1、课题的选题价值? 2、课题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创新点? (1)国内外同类课题综述:国外用A方法,国内用B方法 (2)课题用A+B方法,或C方法 3、课题理论基础? 4、课题技术路线? 5、课题研究内容? 6、课题个案研究? 7、课题研究假设? 8、

7、课题研究方法? (1)研究客观问题用量的研究方法 (2)研究主观问题用质的研究方法 9、课题数据收集方法与数据统计方法? 10、课题研究得出什么结论?,课题的技术路线,国家重大课题: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文献调研阶段分析实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课题的技术路线,比较分析,理论分析,方法选择,文献调研,资料收集,框架构思,第二阶段,阶段分析,资料研究,数据处理,补充调查,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三阶段,理论与方法,资料整理,专家咨询,第一阶段,课题的研究方法,国家重大课题: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1、理论研究与计量研究相结合,以理论分析为主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8、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现状研究是研究别人做什么,是客观的。 现状研究不能用列举式写法,永远列举不全, 只能用概括式写法。 现状研究述评国内外有多少个流派说法, 这些研究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家重大课题: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 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 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

9、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 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 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进行了分析。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民族复兴与富民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教育与人力 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系统分析了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 国情、成就、挑战与机遇:勾勒了未采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 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 举措建议。,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综上,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 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研究:(发现的问题)

10、 第一,在衡量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时, 构建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指标体系; 第二,对改革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发展、 演变过程的深入研究。 第三,从经济增长机制角度研究教育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四,从教育的经济特性出发研究改善教育发展 不平衡和提高落后地区教育质量的公共政策。,课题的选题价值,选题价值是论证出来的: 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国家重大课题: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社 发展的关系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各领域学者 关注的焦点,但是在这一问题的具体研究上, 如前所述,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便致力于: 1、衡量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

11、差距, 2、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分析产生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4、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 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国家重大课题: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1构建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指标体系衡量我国教育 发展的地区差距 2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地区 差距的历史变迁 3产生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4以经济增长机制为视角,研究教育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作用 5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具体政策建议,课题的主要内容,国家重大课题: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1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开发人力

12、资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从历史的视角观察中国地区发展差距,包括经济发展 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及其相互联系; (2)从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出发,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 分析教育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结合中国实际, 提出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评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界定本课题的具体研究问题, 厘清有关概念,为科学客观地研究我国教育发展地区 差距问题奠定基础。,课题的主要内容,2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状况、特点及成因 (1)借鉴国际上对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研究,构建衡量 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以测算中国各地区教育综合 发展指数。构建包

13、括教育发展数量指标(如预期受教育 年限、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入学率等)和质量指标 (如教师资格合格率、生师比、教育质量等)的综合 指标体系,以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及地区差距。 (2)衡量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我国教育发展 地区差距的特点。采用最大最小系数、相对差异系数、 加权相对差异系数、趋同系数和泰尔系数、基尼系数等 多种方法,计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重点是分别衡量东、 中、西三大区域教育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 分析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课题的主要内容,(3)分析产生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a、分析经济发展因素对于教育发展及其地区差距的 影响; b

14、、构建教育投入指标体系(包括教育经费的投入量、 增长比例、占GDP比重、来源结构比例等),从经济 发展状况和教育投入角度衡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 差距的原因: c、从财政体制、知识发展模式、开放程度、政府作用等 国家宏观法律、政策、发展战略方面分析产生我国 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深层原因。,课题的主要内容,3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 (1)以经济增长机制为视角,分析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作用。从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对经济增长,进而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出发,分析缩小 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必要性; (2)从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我国 目前经济建设和各级教育发展的

15、良好态势等因素出发, 分析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可行性; (3)缩小我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具体政策建议: 本课题拟从因地制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基金 使用效率、教育向民间开放、确保教育质量等方面, 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课题的重要观点与假设结论,国家重大课题: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1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其目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政府实现发展战略的 转变:从“以物为本”的经济增长战略转到 “以人为本”的知识发展战略。 3.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 “以人为本”的知识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教学成果综述,教学成果定义 教学成果类型 教学成果层次

16、 教学成果名称 教学成果内容 教学成果论文,教学成果定义,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 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并经过两年以上教育 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成果类型,教学成果从教学工作领域上看涉及教书育人、 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 等领域; 教学成果从对象和层面上看涉及专科、本科 和研究生教育等对象; 教学成果从具体内容看涉及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学科专业 (课程)、方法技术手段、人员队伍和校内外 实习实验践基地等。,教学成果层次,校级教学成果; 省级教学成果;省内首创 国家级教学成果:国内首创的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特殊贡献 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教学成果名称,教学成果的名称是该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