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障工程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3296506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X 页数:9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保障工程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综合保障工程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综合保障工程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综合保障工程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综合保障工程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保障工程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保障工程精编版(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备综合保障技术,一、前言 二、综合保障工程概述 三、装备保障特性 四、装备保障性分析 五、保障性分析技术 六、综合保障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七、综合保障工程现状与建议,一、前言,保障 作战保障 后勤/装备保障 联合保障 一体化保障 信息化保障 精确保障 综合保障,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在装备寿命周期内,为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和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要的保障的一系列技术与管理活动。 (GJB 3872),2.1 综合保障工程定义,任务: 对装备设计实加影响,使装备设计得便于保障; 进行保障系统设计,在获

2、得装备同时,获得经济有效的保障资源,并建立起相应的保障系统,使所部署的装备是可得到保障的。 目标: 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减少人力和寿命周期费用。,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1 综合保障工程定义,主要工作: 制定与装备战备完好性目标和与装备设计间有最佳关系的保障性要求; 有效地将保障考虑纳入装备系统设计; 研制与获取所需的保障资源; 建立保障系统,实施装备早期部署,形成初始战斗能力。,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1 综合保障工程定义,a. 保障系统与主装备同步论证,同步设计,同步试验,同步交付部队使用。 b. 采用系统分析和综合协调的法,包括:,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

3、2.2 综合保障工程的工作特点, 装备的使用要求与保障要求间的综合协调; 装备设计与保障系统设计间的综合协调; 装备所需的各类保障资源间的综合协调; 新研装备与现役装备保障系统的综合协调; 作战性能、保障性能、研制进度、费用间 的综合协调。,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3 综合保障工程的作用,a. 是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必要条件之一。,2.3 综合保障工程的作用,a. 是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必要条件之一。,b. 是影响装备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影响装备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使用保障费/装备购置费=200300% 初始保障费/主装备研制费=550%,综合保障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对装备的使用与 维修保

4、障,(1) 使用保障 指为保证装备正确操作使用,以便能充分发挥其作战性能所规划的一系列保障工作。主要包括:,a. 使所设计的装备要便于操作; b. 迅速有效的供应能源和弹药补充加挂能力; c. 有完善适用的使用保障技术文件; d. 使用所需的检测设备及工具便于操作、携带; e. 适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f. 装备具有自保障能力; g. 有抢救与自救能力; h. 装备能合理和方便储存,并保障使用完好; i. 适用的场站、训练场所、仓库、码头设施等。,2.4 综合保障工程的研究对象,(2) 维修保障 指为保持和恢复装备完好技术状况所进行的一系列保障工作。装备研制过程中对维修保障的考虑主要包括:

5、,a. 制定维修保障方案 b. 规划预防性维修工作,减少维修时间和人员配备 c. 便于进行修复性维修,尽量采用通用和简易的工具 和设备; d. 简明适用的维修技术文件,便于维修人员操作; e. 易于实施维修人员的训练,维修人员不需要过高 的文化水平要求; f. 战场维修所需工具及设备便于使用、携带和转移; g. 维修备件配套定额和供应方案力求标准化,减少供 应品种和数量; h. 有适应各维修级别的固定设施及维修设备等。,2.4 综合保障工程的研究对象,2.5 综合保障的组成要素 指综合保障各不同工作门类的专业工作,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6 装备的保障性,(1) 保障性定义,保障性是系

6、统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及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GJB 451)。其中,,设计特性是指与装备使用与维修保障有关的 设计特性。包括: 可靠性与维修性等; 使装备便于操作、检测、维修、装卸、运 输、消耗品(油、水、气、弹)补给等。 装备保障系统设计,保障资源的满足程度有两方面的含义: 数量与品种上满足 保障资源要与装备相互匹配,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6 装备的保障性,(1) 保障性参数,a. 保障性综合参数 从总体上反映装备系统的保障性水平,装备特点和要求不同,选用的综合也不同(如表)。,其中,使用可用度(AO)表示为: AO = 工作时间 / (工作时间 + 预防性维修

7、时间 +修复性修时间+保障延误时间 ) 或 AO = TBF / (TBF + TPM + TBC + T LD) 式中, TBF-平均故障间间隔时间; TPM-平均故障预防性维修时间; TBC-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T LD-平均故障延误时间。,可用度,瞬态可用度,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6 装备的保障性,是指与装备的保障性有关的设计参数,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运输性等参数,如消耗品加装时间、再次出动准备时间、预防性维修工作时间、维修工时率、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以及运输性要求(运输方式及限制)等。,b. 保障性设计参数,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6 装备的保障性,指与保障资源

8、规划有关的参数,通常包括:人员数量与技术等级、保障设备和工具的类型、数量与主要技术指标和利用率、备件种类和数量、订货和装运时间、补给时间和补给率、模拟与训练器材的类型与技术指标、以及设施类型和利用率等。,c. 保障资源参数,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7 装备保障方案,(1) 定义 保障方案是指“保障系统完整的总体说 明,它满足装备的保障要求并与设计方案 及使用方案相互协调,一般包括使用保障 方案与维修方案(GJB 3872)”。,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7 装备保障方案,(2) 保障方案的作用, 论证阶段提出的初始保障方案是保障影响设计的基础和确定保障性指标的依据; 方案阶段经过

9、优化的保障方案是制定保障计划提出保障资源要求的基本依据; 工程研制阶段是研制保障资源的基本依据; 生产、部署使用阶段,是建立装备保障系统,制定维修制度,进行保障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二、综合保障工程的基本概念,2.7 装备保障方案,(3) 使用保障方案与维修保障方案,三、装备保障性分析,开展综合保障工作,必须进行保障性分析,它是进行装备系统研制,实现战备完好性与保障性目标的基础,是装备交付部队使用时能及时建立保障系统,提供经济有效地保障的重要保证。我国于年已发布国家军用标准GJB 1371-92装备保障性分析。该标准规范了装备寿命周期内实施保障性分析的要求和工作方法。,三、装备保障性分析,3.

10、1 定义,作为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是系统和设备综合保障的分析性工具。在系统和设备研制与生产过程中应用某些科学与工程的成果,通过反复地论证、综合、权衡、试验与评价的过程,以有助于: . 考虑保障问题以影响设计; . 确定与设计及彼此间有最佳关系的保障要求; . 获得系统和设备所需的保障; . 在使用阶段,以最低的费用与人力提供所需 的保障。(GJB-1371),保障性分析的任务: 一是提出有关保障性的设计因素,二是确定保障资源要求,任务需求,战备完好性与保障性目标,RMST等保障性设计要求,装备设计,确定,提出,纳入,任务需求,战备完好性与保障性目标,保障要求 保障方案,保障资源要求 保障计划,G

11、JB1371工作项目系列,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GJB1371工作项目系列,三、装备保障性分析,3.2 工作任务,a. 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确定保障性要求; b. 进行备选保障方案权衡分析,确定最佳保障方案; c. 进行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确定保障资源要求; d. 进行保障性试验与评估装备的保障性水平; e. 建立保障性分析数据处理系统。,三、装备保障性分析,3.3 保障性分析方法,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定保障性要求,保障性要求是对有关装备保障性和保障问题要求的总称,主要包括:保障性的目标值、有关保障性的定性与定量设

12、计要求、主要保障资源方面的要求以及保障性约束条件等。保障性要求是通过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来实现。其分析方法包括:,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定保障性要求,根据对新研装备的作战任务与使用要求及使用部队现场调研,分析现役装备系统在保障性方面的缺陷,现行保障体制与现役装备的保障系统所提供的保障资源适用性与否充分程度,提出改进要求作为提出新研装备的保障性约束。这些约束主要有:,(1)使用研究,a. 新研装备作战特点与使用要求; b. 工作环境要求; c. 现行军、兵种保障体制约束; d. 新研装备部署地域、装备数量与使用寿命要求; e. 维修人力和工时约束; f. 人员技能等级约束; g.

13、使用与保障费用约束; h. 使用环境下平均停机时间; i. 使用环境下再次出动准备时间; j. 标准化和共用性的约束; k. 现役装备存在而新研装备应避免的与保障性有关 的设计缺陷。,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定保障性要求,建立能代表或接近新研装备的各种特性和特征的基准比较系统,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有关保障性参数的可行性和改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应获得如下主要信息:,(2)比较分析,a. 新研装备的保障性设计参数与指标; b. 可能的高故障部位和造成停机时间的主导 因素; c. 提出有关保障设计特性的要求; d. 使保障性降低的潜在设计问题; e. 对安全性或人的因素有潜在影响的设计方

14、案; f. 保障资源的初步要求; g. 满足战备完好性、使用与保障费用要求的 备选设计方案、使用方案与保障方案。,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定保障性要求,(3)硬件、软件、保障系统的标准化,分析和提出使新研装备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役系统的硬件、软件和已规划的保障资源要求,以便减少备件的种类与数量,减少保障设备设计工作量,抑制保障设备的增长,降低装备的设计风险。,(4)改进保障性的技术途径,研究与提出改进和提高新研装备的保障 性水平的技术途径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3.3.1进行装备与保障系统分析制定保障性要求,(5)确定保障性的定性与量要求,综合上述分析结果,确定装备保障性和与 保障性有

15、关的设计特性的定性和定量要求,写 入研制任务书与有关合同文件。制定保障 性要求时应考虑如下原则:,a. 保障性要求应尽量作到量化和可检验,需要 拟定门限值或范围; b. 保障性要求应以使用值表达,要便于验证; c. 保障性要求是逐步明确的,有些要求可设暂 定值、初定值和确定值; d. 保障性要求应与有关的设计要求和其他性能 要求相协调; e. 信息不充分时,可作出假设,并作风险评价; f. 要组织装备设计和保障人员参与共同研究; g. 应重视费用制约。,三、装备保障性分析,3.3 保障性分析方法,3.3.2 保障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制定可行的备选保障方案用于分析价和确保障方案。过程分四步:,(1) 确定装备使用与维修功能要求 进行使用功能分析,明确装备预期环境中使用所必须履行的功能,并逐层向下分解,确定为使用与维修装备所必须的工作。,(2) 确定备选保障方案 保障方案制定是一反复迭代的动态过程,详细程度应与研制进展和所研产品层次相一致。,3.3.2 保障方案的制定与优化,(3) 备选保障方案的评价与权衡分析 参与装备备选方案的权衡分析,达到装备设计,费用、进度、作战性能、和保障性之间的最佳平衡,优化保障方案。要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权衡分析:,单因素权衡分析: a. 人员数量和技术等分析; b. 训练分析; c. 维修级别分析; d. 诊断权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