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4.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练)课件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3276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0.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4.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4.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4.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4.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4.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4.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4.4《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精练)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纺飞第 图 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侣 知能优化训练|1. (2015 无锡)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B. 用植物的花准制作指示剂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 用水鉴别 NH,NO, .NaOH NacCl 三种固体D.用 FeS0, 溶液.Cu 和Ag 比较 Fe.Cu 和Ag 的金属活动性 仿雪1. (2015 无锡)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D )A.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B.用植物的花辩制作指示剂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用水鉴别 NHNO, NaOH :NaCl三种固体D.用 FeS0O, 溶液.Cu 和Ag 比较 Fe .Cu

2、 和Ag 的金属活动性【解析】 Cu 和 Ag 与 FeSO, 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 铜,铁 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 D 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仿妆2. (2015 海南)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铁锈B.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C. 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D. 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仿雪2. (2015 海南)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_ )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铁锈A.用 B.月 C.月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自栈燃烧的方法 D.用区别羊毛和涤纶 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和氧化钠反

3、应,故 A 实验不能成功。 仿雪3. (2015 连云港)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 由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将浓硫酸沿器壁慢A | 稀释浓硫酸 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B | 鉴别氮气和氧气 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滴入酚酸溶液,观C | 测某溶液的酸碱度 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除去固体氛化钾中 | 加水溶解后,过滤、少量的二氧化锰 蒸发 仿雪3. (2015 连云港)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小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将浓硫酸沿器壁慢A | 稀释浓硫酸 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B | 鉴别氮气和氧气 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滴

4、入酚酸溶液,观C | 测某溶液的酸碱度 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除去固体氛化钾中 | 加水溶解后,过滤、少量的二氧化锰 蒸发 名雪【解析】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组组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 A 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将带火星 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能使林菜复的是氢气,不能使来条复燃的是氮气,可以鉴别,故 B 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 pH 试纸,不能使用酚栈溶液( 只能测定洲液的酸碱性) ,故C 选项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氧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闵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 D 选项提供的方案 二能达到目的。 总到 4. (2015 苏州)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0,干冷 琉7 过CH-人 十人 B C 图4-4-1 念雪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煤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氧气组成的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已 4. (2015 苏州)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性9了0,干冷 玻7航 Ya过CH.-人 二A B C 图4-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