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275574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与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相关概念 1.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概念 2.政府信息公开,就是行政机关通过行政相对人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公开其政务运作过程,公开有利于行政相对人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其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抄录、收听、观看等多种形式,依法利用行政机关所掌握和控制的信息。,相关概念 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

2、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P84。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政府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政府对这种信息公开的请求有公开义务的制度。,主要内容: 一 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进程 二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主体 三 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四 信息公开制度及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 五 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六 信息公开与国家安全,一、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进程 美国是世界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信息公开制度由一系列法律构成:1、情报自由法。1966年,美国制定了情报自由法,该法案建立了公众有权向联邦政府机关索取任何材料的制度,政府机关有义务对公众的请求做出决定。根

3、据情报自由法,政府文件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才是例外。2、咨询委员会法。1972年制定的咨询委员会法,规定联邦行政机关的咨询委员会的组织、文件和会议等必须公开。3、隐私权法。1974年制定的隐私权法旨在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政府机关侵害,控制行政机关处理个人记录的行为,保护个人检阅关于自己的档案的权利。,一、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进程 4、阳光下的政府法。1976年制定,进一步规定联邦政府的50个机构和委员会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应律师的请求根据法律许可而举行的秘密会议除外;美国的媒体也几乎可无限度地报道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公众有权观察会议,取得会议情报。5、电子信息自由法。顺应网

4、络技术的发展于1996年通过,该法将美国各行政机构应当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信息内容确定为行政机构规则、意见、命令、记录和程序,对电子情报的检索、公开、期限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要求每一个政府机关以电子数据方式为公众提供索引材料或本机关指南,以便利公众提出信息申请。,一、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进程 迄今已有20多个国家制定了类似的法律法规,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俄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视,我国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政府信息往往处于秘密状态,难以为社会所用。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我国各种有用的信息大约有80由政府掌握,但是这些信息大多不公开。,二、政府信息公开的

5、内容、方式和主体 1. 内容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主体 2. 方式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第二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

6、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主体 3.主体 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两方面。权利主体是作为行使公民知情权的公民本人;义务主体则泛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授权的单位和组织。,(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 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自199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率先实行“检务公开”后,法院、公安等重要的司法部门也相继开始推行“审判公开”、“警务公开”等公开措施。 1999年,以政府上网工程为标志的电子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政务公开的进程。而2003年的“非典”则更进一步催生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 2007年1月,国务院通过并公布

7、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必将给新闻媒介对政府信息的公开报道带来深远影响。,(二)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 1.1904年2月,日俄战争中,日方将许多记者召集到中国长春,介绍战况。这次发布会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府新闻发布会。 2.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新闻发布形式始于美国。 3.对中国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闻发布工作逐渐被提到政府的工作日程上。 4.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了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这标志着我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新闻发言人 1.政府、政党和其他

8、的社会组织任命或者指定的代言人,其主要职能就是代表任命他的机构向公众发布信息。(汪兴明) 2.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三)新闻发言人 3.我国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主要有三种形式: (1)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定人、定时、定点举办新闻发布会; (2)邀请国务院部门负责人或发言人介绍有关情况; (3)遇有突发事件时,临时组织新闻中心,进行新闻发布活动。,(一)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知情权 1.包括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两种 积极权利,是指有关信息本来是应当让公众知悉的,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个人的手里,知

9、情权必须借助特定单位或人员的积极行为才能实现。 消极权利,是指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只是承担了不非法干预、妨碍的义务。,(一)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知情权 2.在学理上,知情权是从表达自由引申出来的“潜在”的权利。知情是表达的前提,而表达则是对知情的一种深化。 3.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知情权无疑是任何一项权利的潜在权利,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具有宪法依据。,(一)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知情权 4.我国现行法制保障公民通过新闻媒体实现知情权 保障公民从新闻媒体上自由地寻求、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规定有关部门、组织有向人民群众公开发布有关信息的职责,这种信息

10、的发布,一般都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 5.知情权也有边界。国家秘密、法人秘密、隐私受到法律严格保护,不得在新闻媒体上传播。,(二)意义 1.信息只有完全公开并充分流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是一个有限责任政府,无法包办一切事务。 政府和公民,特别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努力创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局面。,(二)意义 2.政府将其掌握的信息公开并使其得到充分的流动和利用,能够发挥出信息的最大价值。,(二)意义 3.随着我国加入WT,政府信息的公开就显得更加重要。 WT的规则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集中体现于它的透明度原则之中。 根据WT的透明度原则,凡是涉及到货物贸易

11、、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都要公开发布,集中刊登在官方的刊物上,(二)意义 4.政府信息公开是防止腐败的一种重要方法。 腐败产生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制衡机制;二是权力行使缺少透明度,容易产生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 要防止腐败,一是要形成权力行使的合理制衡机制;二是改变权力行使的方式,使其过程处于“阳光”之下。,(二)意义 5.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有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是推行依法行政和改革政府管理方式的要求,是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有些特殊新闻和信息有特殊的发布规则。有的由国家制定的部门统一

12、发布,其他传播媒介不得擅自报道。有的则规定了严格的发布程序,有的还实行实现审查。,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1.重要政务新闻 重要的政务新闻,是指执政党和国家的领导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会议和事件、重要文件以及有关领导人的重要公务活动等。 这类新闻一种是有正式文件或文书的,需以公告形式发表,另一种虽然没有文件文书,但也要有一个权威性的官方文本,称为公告性新闻。 这类新闻必须由国家通讯社即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并由人民日报负责刊载。,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2.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作品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包括:现任或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

13、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作品是指:描写、记述或涉及上述任务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报刊文章、音像制品、电影、电视作品。据此,当然包括新闻报道和其他新闻作品。 文件规定:“凡发表和出版这类作品,必须严格执行送审制度。”,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3.突发事件报道 突发事件,或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我国在若干法律、法规中对传染病疫情、地震震情等突发事件信息的披露有所规范。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作为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其中也对突发

14、事件信息的发布做出了原则的规定。,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3.突发事件报道 1)“总体应急预案”对信息发布的规定 “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3.突发事件

15、报道 2)某些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规定 汛情。2005年防汛条例(行政法规)第二十九条规定:“电视、广播、新闻单位应当根据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提供的汛情,及时向公众发布防汛信息。” 传染病疫情。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公开制度。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后重新公布。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传染病疫

16、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3.突发事件报道 2)某些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规定 核事故。1993年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行政法规)第二十三条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在核事故应急响应过程中应当将必要的信息及时地告知当地公众。”第二十八条规定:“有关核事故的新闻由国务院授权的单位统一发布。”1994年卫生部发布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条例(部门规章)规定:“核事故应急救援的有关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发布。”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还规定在核事故应急响应过程中如有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应予以行政处分、治安管理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对特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 3.突发事件报道 2)某些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规定 地震及其预报。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把开展地震预报作为政府指责并且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法制化管理的国家。1997年防震减灾法、1998年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行政法规),都有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