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ppt课件(必修1)文言文部分

上传人:快**** 文档编号:143258599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40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ppt课件(必修1)文言文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0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ppt课件(必修1)文言文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0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ppt课件(必修1)文言文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0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ppt课件(必修1)文言文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0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ppt课件(必修1)文言文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ppt课件(必修1)文言文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ppt课件(必修1)文言文部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一、记常识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学常识。 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又要重视 ,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2.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韩愈是唐代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 。,况,卿,法制,教

2、化兼用“礼”治,退之,古文运动,文以载道,昌黎先生集,3.苏轼,字子瞻,号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 、弟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4.柳宗元,字子厚,世称“”,也称“”。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东坡居士,苏洵,苏辙,黄庭坚,辛弃疾,欧阳修,柳河东,柳柳州,“永州八记”,二、明通假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

3、字并作解释。 1.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4.君子生非异也(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6.或师焉,或不焉( )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8.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9.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 10.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车柔,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有,同“又”,再一次;暴,同“曝”,晒干 知,同“智”,智慧 生,同“性”,天赋,资质 受,同“授”,教授 不,同“否”,不从师 冯,同“凭”,乘 缪,同“缭”,连结,盘绕 尊,同“樽”,酒杯 僇,同“戮”

4、,刑辱,这里是遭到贬谪 趣,同“趋”,往,赴,三、释实词 解释下列实词。,终止,与世隔绝,非常,横渡,借,凭借,利用,与“真”相对,不真,假装,向远处看,盼望,希望,名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听见,见闻,见识,听说,使听见,闻名,出名,道理,主张,思想,学说,道义,说,谈论,志向,理想,观点,老师,有专门技艺的人,学习,效法,从师,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军队,读作“chun”,传达,传授,读作“chun”,流传,读作“zhun”,传舍,宾馆,读作“zhun”,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读作“chun”,传递,传送,善行,与友好,擅长,善于,好,对,做好,处理好,兴起,发生,发动,调发,兴

5、盛,复兴,起,起来,兴办,举办,行走,去,前往,实行,做,行为,品行,古诗的一种体裁,端正,高,这个,正确,这样,致意,引申为劝酒,通“嘱”,嘱托,类,连缀,写作,等,辈,最终,士兵,死,通“猝”,突然,仓促,终于,最终,名词,成功,名词,功效,名词,功绩,读作“qin”,形容词,强壮,读作“qin”,形容词,弓强硬有力,读作“qin”,形容词,强大,读作“qin”,有余,读作“qin”,动词,勉强,连词,因为,名词,用处,动词,做,为,病,名词,形容词,快,速,动词,厌恶,憎恨,动词,痛恨,动词,嫉妒,四、析虚词 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解释为“从”;后者引进比

6、较对象,解释为“比”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解释为“对”“对于”,也可不译 介词,“向” 介词,“被” 介词,“自”“在”,代词,代人 代词,解释为“这类”“这些” 助词,解释为“的”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两者都是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代词,代“它们” 两者都是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代词,代“我” 动词,解释为“到”“往”,他,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代词,代词,那些,代词,作主语,他们,他们的,作定语,代词,这,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语气词,岂,难道,表反诘,却,表转折,就是,帮助表示判断,两者都是“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两者都是语气词,不译 疑问代词,哪里 疑问代词,怎么 于此,兼

7、词 转折关系,却 递进关系,而且 转折关系,可是 假设关系,如果 并列关系,不译 并列关系,并且 修饰关系,地 因果关系,就,便,五、懂活用 找出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2)名词用作动词 渔樵于江渚之上( )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吾师道也() 顺流而东也( ),西、东,向西、向东 日,每日 日,每天 上、下,向上、向下 渔樵,打鱼、砍柴 梦,做梦 水,游泳 师,学习 东,向东流,(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

8、麋鹿( )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 吾从而师之( ) 孔子师郯子( ),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异,以为奇特 师,以为师 师,以为师,2.动词活用 正襟危坐(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3.形容词活用 耻学于师( ) 圣益圣,愚益愚( ) 小学而大遗( ) 不耻相师( ) 穷山之高而止( ),正,使端正 舞,使舞蹈;泣,使哭泣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第一个“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六、通古今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1.古义:长江、黄河。

9、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2.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3.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情感等放在某人身上或体现在某事物之中。 4.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5.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6.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7.古义:先秦、两汉的散体文。今义:泛指文言文。 8.古义:古人从师之道。今义:古老的道路;古代的政治、思想、风尚等。 9.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10.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内心迷茫,没有方向。 11.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12.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13.古

10、义:跟从并且。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14.古义:成为美景。今义:指金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金、纯银的量。也泛指质量。 15.古义:未尝。今义:没开始。 16.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17.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七、明句式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及标志。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此世所以不传也( )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者,也,表判断 ,也,表判断 也,表判断 也,表判断,2.倒装句 (1)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凌万顷之茫然()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1)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 (2)利爪牙,强筋骨;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3)介词结构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介词结构“于蓝”后置,“于蓝取之”,即“从蓝草中提取出来”; “于蓝青”,即“比蓝草青” 正常语序为:于赤壁之下游 (4)不知句读,不解惑;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为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12、3.被动句 (1)不拘于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省略句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望西山,始指异之() (4)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3.(1)“不拘于时”的“于”表被动 (2)“困于周郎”的“于”表被动 4.(1)省略主语和介词:(余)居(于)是州,(余)恒惴栗 (2)“则”前省略“士大夫之族” (3)省略主语和宾语:(余)望西山,(余)始指(之)异之 (4)省略宾语:木直中绳,车柔(之)以(之)为轮,八、诵名句 将下面的名句填写完整。 1.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 2.故木受绳则直,。 3.君子博

13、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风雨兴焉;,蛟龙生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7.,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8.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10.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而青于蓝,而寒于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驽马十驾,朽木不折,金石可镂,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11.句读之不知,或师焉, ,吾未见其明也。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已。 13.清

14、风徐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1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15.纵一苇之所如,。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16.其声呜呜然,。 ,。,惑之不解,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水波不兴,歌窈窕之章,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17.,固一世之雄也。 1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举匏尊以相属。 19.寄蜉蝣于天地,。,。 20.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

15、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九、集成语 1.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正襟危坐:整理一下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语出苏轼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3.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将完或散席后桌上杯盘碗筷散乱杂陈的情景。狼藉,像被狼践踏过似的。语出苏轼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4.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比喻声音悲切凄凉。语出苏轼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某个人、某个事物非常渺小。语出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十、积素材 (一)角度点拨 1.荀子劝学 (1)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2)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角度点拨:持之以恒;优势与劣势,2.韩愈师说 (1)写作素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角度点拨: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