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粤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3250292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粤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粤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粤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粤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教法和学法的安排、教学流程的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涉及许多重要的战略、国策和战略思想,在九年级整个教材中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的教学需要四课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对应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44编写而成。具体内容如下: 4.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这部分的表述和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P85-P86部分的知识结构完全吻合。这

2、一目首先说明现代科技的重要性,接着介绍我国科技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再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介绍我国教育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此顺理成章的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这一部分则依次说明它的含义内容、实施的关键,最后是落实的意义。这样编写教材,既结构分明,又逐层加深。第二方面: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根据课标三维度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理解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能力目标: 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对

3、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体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二)重点难点的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认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课的教学难点我认为是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三方面:教法和学法的安排就九年级学生而言,学习本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准备,如近现代历史中所讲述的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学生都能通过长辈的讲述和自己的体验真切的感受到科技发展给家乡

4、带来的巨大便利。但这放大到国家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他们对其认识肯定不足。特别中国与发达国家较大的差距,他们的认识更是不深。加上本课涉及许多术语,例如战略、国策、科技革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所以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运用生动活泼的视频、图片等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体现思想品德课标所要求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首先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同时收集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以及著名科学家的事迹。课堂上让学生看视频(如神舟七号发射的视频、祖孙三代谈通讯方式不断变化的

5、视频、没有创新技术工厂倒闭的视频),谈感受;看图片(如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新产品的图片、袁隆平田间工作的图片、家长要孩子辍学打工的图片),讲心得。通过大量的材料和事实,引发学生的思考,触动他们的心扉,使他们能辩证的看待中国的科技和教育。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引导法、辩论法”,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目标。下面我从五大板块来解说本课时的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境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南京即将解放时说“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意思是说,国民党反

6、动政府就要被推翻,人民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不错,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人民翻身作了主人,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真是沧海桑田,社会巨变。请看视频祖孙三代话通讯。视频介绍的是爷爷写信给亲朋,伯伯拍电报给好友,我发e-mail给同学,如今爸爸换了可视电话。接着用四幅图片展示新技术的问世,使得我们的生活变样了。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是现代科技。第二板块:回顾历史,感受社会在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科技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同时,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家庭生活层面上,还需要让他们感受到由此而带来的社会变化。那么用图片和图表的形式让学生回顾近代和现代的三次

7、科技革命就上升到社会的高度了。用蒸汽机、电动机、电话、原子能的发明、电脑的应用等图片来展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为此设计两个问题:一是从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看,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如何?(极大的促进发展)二是生产力不断发展与人类社会又有什么关系?(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通过第二板块的设计,既复习历史知识,又使学生思维能力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由此,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结论。第三板块:一个中国,辩证看待 这一板块是本课的中心内容,是重点部分。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本课教学重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利用课前预习,列举我国在世界上

8、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和当代著明科学家的事迹。其中穿插播放视频神舟七号宇航员走出舱门、出示“当今谁的名字最值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图片。让学生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使他们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理想。二 、利用图表的形式揭示中国工业许多领域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工业科技领域相 比 国 家相 差 年 数冶 金美、 日10 -15年大规模集成电路美、英、法12 年以 上飞 机 制 造美、英、法 近 15 年汽车核心技术美、日、德 至 少10年电脑芯片技术美、 日 至 少10年精 密 机 床日、 德 约 15 年三、设计问题,用大班的形式讨论:怎样才能缩

9、小和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这是一条开放式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答案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力度;可以是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为海归派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是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注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可以是重视本国的国民教育,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四、在大班讨论的基础上,就国民教育问题作更深层次的辩论。要求同学辩论两种不同的观点谁对谁错,要讲清理由。观点一:“经济要上,教育要让,先把经济搞上去,等有钱了再来发展教育也不迟。”观点二:“再穷不能穷教育,即使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下,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不需要辩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种墙

10、化教育似乎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是这样吗?“发展教育”和“发展经济”谁轻谁重,无论是我们的家长,还是我们的镇长市长,有的有时都会产生模糊的看法。有的家长让子女打工赚钱,而放弃学业的事例,不在少数;乡镇领导,招商引资2000万和动员20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哪个对他更有影响力?这是不言而喻的。而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诱惑下,在学生的思想深处真正愿意接受学校教育的又有多少呢?所以,在我看来,理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它难就难在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灵魂的洗礼。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依靠科技发展;科技发展,依靠人才产生;人才产生,要靠教育。同时,通过

11、辩论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对个人而言,接受良好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对中国而言,人口 减 教育= 沉重的包袱 人口 加 教育= 丰富的资源第四板块:怎样创新,任重道远 这一板块主要通过一个私营工厂老板只是满足于原来引进的技术优势,最终由盛变衰的视频让学生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过讨论,提醒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如果一味依靠外来的技术,那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最多充当二流选手。一个工厂,包括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只是模仿、拼装、盗版,那它就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第五版块:作业设置,拓展延伸 作业的主要形式是思考题:作为我们90后的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这一板块是本课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又是着力点。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感悟生活的真谛,正确地认识自我,处理好自己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增强人生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以上是我的说课演讲的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斧正。附我的板书设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加快发展科技优先发展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创新首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