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1.6《质量守恒定律》(精讲)课件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3247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1.6《质量守恒定律》(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1.6《质量守恒定律》(精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1.6《质量守恒定律》(精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1.6《质量守恒定律》(精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1.6《质量守恒定律》(精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1.6《质量守恒定律》(精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1.6《质量守恒定律》(精讲)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已第讲 质量守恒定律热点分类解析考点于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不参加反遍 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念雪(3)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4)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最好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2.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背仿雪3. 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全| 日丰灾原子的质

2、量不变微观一一分子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下(1) 六个不变(2) 两个改变(3)两个可能改变| 念雪 (2015 六盘水) 关于质量对误的是A.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 守恒定律的理解,错( )总质量等于生成物B. 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C.X+3H:0 一二2HPO, 中的X 为P0。解释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 仿雪【解析 煤人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质量变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 D 说法错误。【答案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这一定律解答问

3、题的能力。首先必须掌握质量 守恒定律应用的范 是化学反应, 该号 fF恒是质量的守重, 其次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物质质量总和,其微观的解释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均不变化。 仿 雪人笨是组练习1.(2015 龙岩六洁布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 + 2HCI NaCl+X1T +HO,则X的化学式为 习A. HL B. Cl0, 人0, me 族 仿冯1.(2015 龙岩) 洁面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s 反应原理为 NaCl0 +2HC1l NaCl+XT +H0O,则X的化学式为 有

4、A. H2 B. Cl0, C.0: D. Cl家 念雪2. (2015 衡阳) 把一定质量的 a,b,e,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昌 b ec d反应前的质量(g) | 6.4 | 3.2 | 4.0反应后的质量(g) | 5.2 | x* | 7.2A.a 和是反应物 B.d 一定是催化齐C.*=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候 站2. (2015 衡阳)把一定质量的 a,b,e,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5、物质 有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 6-4 | 3.2 | 4.0 | 2.8 |反应后的质量(g) | 5.2 | x | 7.2 | 2.8A.a 和是反应物 B.d 一定是催化齐C.x* =2.0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解析 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 和b,故A错误;d 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 B 错误;b 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 b 的质量为 3. 25 - 2g =1.2g,故C 错误。 念妇考点了BR 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 遵循原则:(1)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 遵守质量守便定律。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双(1)写: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将短线改为等号;(3)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加热,催化剂等) ;(4)标:标明生成物状态 1 或 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