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漫画ERP

上传人:野原 文档编号:143235099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漫画ERP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编]漫画ERP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精编]漫画ERP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精编]漫画ERP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精编]漫画ERP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漫画ER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漫画ERP(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画ERP第一代汽车最容易坏的部位是方向盘,原因是人们在减速停车时,除了踩刹车,还习惯性地拉方向盘。奇怪的现象:好东西却用不好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的缩写,中文多数翻译为“企业资源规划”。只看字面,实在不知道它是啥玩意儿,但大家都从各种宣传中知道:(1)它是由美国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中发展出来的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大型应用系统,已经普遍为各种规模与行业的企业所采用,而被证明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管理工具;(2)ERP的重要性在国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经过广泛的宣传,许多企业都上了ERP,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现在连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开始在上ERP了,ERP在

2、中国开始进入普及应用阶段;(3)虽然ERP的成功率在逐年上升,但凭良心说,真把ERP用得非常好的企业不是很多。而实施ERP高风险、高失败率的印象,却让许多企业产生了很大的戒心。这就怪了,这么一个好东西,又有这么多企业在用它,但许多人却用不好,这是为什么?我在书上看过一个问题,它请读者们指出第一代的汽车最容易损坏的部位是什么?我猜了半天都不对,书上揭晓的答案居然是“方向盘”!原因是第一代开汽车的人都有拉马车的经验,因而每次在减速或停车的时候,他们除了踩剎车,还习惯性地拉方向盘,因此,没有多久就把方向盘给拉坏了。减速或停车时为什么要拉方向盘呢?有什么作用吗?完全没有,但老习惯就是改不了!一个企业在

3、开始使用ERP时,也有许多人工操作的老习惯、旧思维是极难改变的,因而ERP就用不好了。工具决定了用法,便宜的扇子不能摇扇,只能摇头。新工具必定会要求新的使用方法,因而要求使用者做相对应的“改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工具的本质与影响。工具决定了用法工具决定了用法!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却被许多人忽略了。老王上街,想要买把扇子。卖扇子的说一把十块钱。老王嫌贵了,问有没有便宜点的。卖扇子的拿出另一把扇子说只要一块钱。老王说:“是便宜多了,但怎么一下子就降成十分之一的价钱了?”卖扇子的说:“价钱不同,用法也不同。十块钱的这把扇子,你用手拿着摇,就可以扇凉了。”老王问:“那这一块钱的扇子呢?怎么用的?

4、”“手拿着扇子,不要摇它,摇头!”“工具决定了用法”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呀,但为什么人们却总是会犯错呢?我认为是没有把“需求”和“工具”之间的关系搞清楚。需求和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这样的。(1)需求促进了工具的创造。例如,天热促使聪明人创造了扇子。(2)工具决定了使用的方法而满足了需求。例如,扇子决定了使用的方法(手摇),满足了人们想要凉快的需求。(3)工具本身的进步会创造新的需求。例如,电风扇的发明创造了人们不需要用手摇就可纳凉的需求。当然,电风扇有它新的使用方法:插电,而不是用手摇。此外,工具不断的发展,也将持续创造人们的新需求,如空调机的发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需求与工具之间有着极为密

5、切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但又彼此制约。ERP与企业需求间的关系ERP是一个利用计算机来执行的应用系统,一个绝佳的“工具”,它的目的是满足企业提升管理的“需求”,当然ERP也有它正确的“使用方法”,正如我们在上面所说的互动关系一样。要想正确地了解ERP及它的使用方法,我们就必须先弄清楚企业的需求,看看ERP解决了哪些需求,因此才能正视ERP的作用,不会产生过多的期望,或是反向地低估了ERP的作用。在对ERP作用的认识中,“过”与“不及”都将造成误区而误导ERP的应用。把ERP比喻为车子,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了。车子让我们的行动加快,一个人跑得再快都不能取代车子。同理,我们将会说明ERP的最大作用

6、在“解决手工作业下的管理死结”,因而ERP是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另一方面,车子需要加油、保养,它无法跳过大水沟,也绝对飞不起来。同理,我们将解说“正确的管理模式是让ERP充分发挥功能的先决条件”,而企业绝对无法靠ERP来解决市场定位、产品工艺、产品滞销等问题,因为ERP功能的设计根本不是针对这些需求来做的。下一章中我们就先来探讨企业需求的内容。把ERP比喻为车子,车子让我们的行动加快,人跑得再快都不能取代车子。有的企业一直不用ERP渐渐丧失了管理竞争力,也有的企业上了ERP而把内部管理弄得乌烟瘴气,比不上还糟,这是怎么回事?问题需要细化前几年流行一个说法: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

7、找死。ERP若这么可怕,横竖都是个死,那还有什么好谈的呢?有的企业一直不用ERP而渐渐丧失了管理竞争力;也真的有不少企业用了ERP而把内部管理弄得乌烟瘴气,比不上ERP还糟。这是怎么回事?有不少专家强调“企业管理不好,故要用ERP来帮忙!”但另外也有专家呼吁“管理不好是上不了ERP的!”这两个矛盾的主张,到底哪一个才对?不好说,说不清楚?其实,这是犯了太过粗略而不细化的毛病,因而其结论的科学性太低!赫胥黎(AldousHuxley)先生说:“把不好说的说出来,是文学;把说不清楚的说清楚,是科学”。想要提高科学性,就必须下细化的功夫,因为细化是一个让我们“增进理解,增强把握”的手段。早期我们的老

8、祖宗说元素有五个:金木水火土。现代科学则分出了一百多个元素,因而更准确地了解与把握了物质的特性。有人说“人能生小孩”,另有人说“不行”!其实,他们讲的都对,也都不完整。能生小孩的是女人,不能生的是男人。细化后,就容易沟通与掌握了。想要把握企业的管理需求,管理者要有哪些细化后的理解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内容是:经营(战略)、管理(战术)、机会三者的综合效应,决定了企业赚钱的多寡。(1)细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不同本质,了解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具体含义,才不会“为了管理而管理”,因为离开了经营需求,管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例如,一个品牌公司若在经营上采取外包供应的策略,则生产活动及其管理都完全取消了

9、,没有作用与意义了。(2)细化管理活动为“决策”与“交易处理”两大部分,掌握其内容的不同本质,才能进而理解优化管理的方法,不会混为一团而纠葛不清。(3)细化信息系统和管理模式的不同本质,了解信息化为管理经营服务的具体含义,才不会“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因为离开了管理需求,信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本章先说明前两者细化的内容,来说明企业的管理需求。经营与管理的细化一个企业的赚钱能力,依据多数研究的看法,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经营、管理、运气。经营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定位,而表现为企业选取的目标市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因而决定了企业在其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有许多学者把这个因素称为战略。管理因素主要

10、是指企业内部执行经营战略的活动,主要包括了人员能力、管理模式和工作系统三个层面。有许多学者把这个因素称为战术。经营(战略)、管理(战术)和运气三者的综合效应,决定了企业赚钱的多寡。三者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呢?不同的专家各有其观察与意见,大体来说可用三个1/3来表示,即各占约三分之一。其中,运气因素是不能由我们主观把握的,它涉及的变量太多,还没能研究清楚,因而许多人就用“命”来看待它。经营和管理这两个因素的科学性,则随着全球对企业管理持续研究的成果而愈来愈高。科学性是指“可预测性”,就如手握一只笔,放手则笔必定会往下掉而绝对不会往上飞一样,是我们可以预测的。因而,研究经营与管理的效用就愈来愈大,非

11、常值得做。更重要的是:经营与管理的竞争性是与同业比较而得来的。有的企业赚钱,以为自己内部的管理也做得不错,其实可能是竞争者太差。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做得很好,但却不能赚钱,可能是因为经营生态转变了,因而必须做经营的转型。经营活动主要对外,而管理活动则强调对内,这二者的本质是极不相同的。近来的管理研究让我们知道:企业成功之后必定会“熄火”,想要东山再起就势必转型,但转型的成功率却低得吓人。高层主管对此要有非常透彻的领悟。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要比经营活动高多了,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它也是ERP项目专注的焦点。竞争的基础在演变经营环境在不断地改变,使竞争规则也跟着改变。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来描述这个现

12、象。(1)敌无我有:这是最佳的竞争状况,因为根本就没有竞争者,是独门生意,可以自由定价。这是数量的竞争。(2)敌有我优:如果竞争者也会做,也有量产的技术了,但我做的质量比较好,就能胜出。这是质量的竞争。(3)敌优我廉:如果竞争者的质量也很好,那么我要卖得比较便宜,才能赢他。这是成本的竞争。(4)敌廉我走:如果竞争者卖的也很便宜,那么,这个生意就没有什么赚头了,我就该走了,不玩了。数年前讲“敌廉我走”并没有错,但如今新的竞争条件却显现为“敌廉我快”,只要供应的速度比竞争者快,还是可以获胜。为什么呢?一个品牌公司,面对他的销售渠道,必须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库存来支撑销售的需求。如果供应的提前期能减少一

13、半的时间,整个库存不就可以对应地减少一半吗?这是多大的节省?尤其对像衣饰、鞋子等有流行时尚考虑的行业来说,库存的减少更是重要。无怪乎像鞋业这种被称为传统行业的企业,现在也在进行信息化与精益生产,因为交货的速度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接单条件”了。电子业早就经历了速度的大革命。1995年美国知名电脑公司对其OEM供货商提出了955的要求,955是什么?95%的订单要在5天内出货!2004年,中国台湾的神达公司在他们出版的维它命计划中宣称已经做到982,即98%的订单都是在2天内出货的。机械行业也开始感受到出货提前期不断被要求减缩的巨大压力。这些事实都在表明:速度已经成为新的竞争条件!十多年前北美的企

14、业就曾发出警告:以往大吃小,今后快打慢!因此,如今的经营需求是在数量、质量、成本这三大要求之外,增加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速度!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醉解千愁。企业管理上则是:一快解千愁!如今的经营需求在“数量、质量、成本”之外,增加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速度!管理需求的真正内容经营需求产生了管理需求,而进一步产生了管理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例如,接到客户订单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如采购原材料、加工制造,以达成出货给客户的需求。管理需求的内容有许多种表达的方法,而且它有层次上的区分,就像马斯洛教授把人类的欲望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一样。类似地,我把制造企业的管理需求也分成了5个层次,如下所示。L1:职能

15、管理(FunctionalManagement)。把每个单一职能的工作做好,如研发、营销、采购、生产、财务、人事等。L2:职能整合(FunctionalIntegration)。把四个职能循环的工作做好,即研发循环、销售与应收账款循环、采购与应付账款循环、生产循环,最后以财务职能做总的整合。L3:供需整合(Supply-DemandIntegration)。把内部采购与生产的供应,和外部市场的需求,做紧密及机动性的整合。L4:预见管理(AdvancedManagement)。依据市场的预测及主生产计划(MPS,MasterProductionSchedule)来进行预见式的管理,同时机动性地做

16、好订单变异和工程设计变异等管理工作。L5:链接管理(ChainManagement)。与客户及供应厂商做链接,进行密切的协同式管理,进行协同的预测,设计,与供货商交货计划(VDS,VendorDeliveryScheduling)等工作。与马斯洛欲望五层级的理论一样,管理需求中每一阶段的需求,都是在前一阶段的需求被满足后,才能有效满足的。换言之,这五个阶段也就代表着企业内部的能力阶层,而且是逐阶建立的。例如:若第二阶的管理能力没有做好,就不可能建立起第三阶的能力,因而也无法有效地满足供需整合的管理需求,这时超量采购与生产的情况很难避免,因而成本将会较高,影响了“省”的竞争能力。我把管理需求的真正内容用“管理能力五阶”的图示来表达,同时也把各项竞争基础的对应关系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