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7.3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235049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7.3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7.3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7.3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7.3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7.3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7.3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7.3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使用 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读数 (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 如图731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它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旋钮D、微调旋钮D和可动刻度E、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第3讲实验七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误差出现在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

2、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温馨提示 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 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读数和记数时估计位为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 例如如图73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2游标卡尺(如图733所示)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紧固螺钉,(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

3、、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读数见下表:,(4)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温馨提示 游标卡尺的读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清精确度 例如图734所示 易错读成1140.1 mm11.40 mm 正确的应为11.4 mm,游标卡尺不需估读,后面不能随意加零 例如图735所示 易错读成10120

4、.05 mm10.6 mm,正确的应为10.60 mm,(2)主尺上的单位应为厘米 主尺上标识的1、2、3等数字通常是指厘米,读数时应将毫米和厘米分清,游标卡尺主尺上的最小刻度是1 mm. 例如图736所示 易错读成(540.05)mm5.20 mm 正确的应为(5040.05)mm50.20 mm,(3)区分零刻度与标尺最前端 例如图737所示 易错读成13100.05 mm13.50 mm 正确读数为14100.05 mm14.50 mm.,二、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值,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

5、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0.1 V或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3) 对于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三、伏安法测电阻 (1)电流表、电压表的应用,(2)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选择 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进行比较,若Rx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

6、接法;若Rx较大,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临界值计算法:,实验试探法:按图738接好电路,让电压表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四、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注意事项 (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误差分析,【例1】 (1)如图739所示的三把

7、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自左至右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mm,_mm,_mm. (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7310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mm.,(3)图7311甲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A,表针的示数是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A,图中表针示数为_A. 图7311乙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V,图中指针的示数为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 V,图中表针指示的是_V.,(4)旋钮式电阻箱如图7312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

8、路的电阻为_.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08 7,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 解析(1)最上面图读数:整毫米是17,不足1毫米数是70.1 mm0.7 mm,最后结果是17 mm0.7 mm17.7 mm. 中间图读数:整毫米是23,不足1毫米数是170.05 mm0.85 mm,最后结果是23 mm0.85 mm23.85 mm. 最下面图读数:整毫米是3,不足1毫米数是90.02 mm0.18 mm,最后结果是3 mm0.18 mm3.18 mm.,(2)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

9、m15.00.01 mm2.150 mm. (3)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指针的示数为0.44 A;当换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指针示数为2.20 A. 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指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为0.5 V,指针示数为8.5 V. (4)电阻为1 987 .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99 9,用这样两个电阻箱串联可得到的最大电阻29 999 19 998 .故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 998 .,答案(1)

10、17.723.853.18(2)2 150(3)0.020.440.12.200.11.700.58.5(4)1 987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019 998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填代号)_ (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7313中_(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把图7314中的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及两电表的示数如图7315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mm,电阻值为_.,答案(1)ADEGH (2)乙如解析图所示 (3)0.6352.4,【例3

11、】 (2011课标全国卷,22)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7316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单掷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的读数I; (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使_,记下此时RN的读数; (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解析本题为用替代法测未知电流表的内阻,其实验步骤为:(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R0,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标准电流表

12、(或A0)的读数I;(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RN,使标准电流表(或A0)的读数仍为I,记下此时RN的读数;(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平均值,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答案(1)R0标准电流表(或A0) (2)RN标准电流表(或A0)的读数仍为I (3)平均值,【例4】 某些固体材料受到外力后除了产生形变,其电阻率也要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现用如图7317所示的电路研究某长薄板电阻Rx的压阻效应,已知Rx的阻值变化范围为几欧到几十欧,实验室中有下列器材: 电源E(3 V,内阻约为1 ) 电流表A1(0.6 A,内阻r15 ) 电流表A2(0.6 A,内阻约为1 ) 定值电阻R0,(1)为了比较准确测量电阻Rx,请完成电路图中虚线框内的部分 (2)在电阻Rx上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闭合开关K,记下电表读数,得Rx_; (3)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然后让力反向从下向上挤压电阻,并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最后绘成图象如图7318所示,除观察到电阻Rx的阻值随压力F增大而均匀减小外,还可得到的结论是:_.,当F竖直向下时可得Rx与所受压力F的数值关系是Rx_. (4)定值电阻R0应选用() A1 B5 C10 D20 ,单击此处进入 随堂备考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