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统筹“四块三带”协调区域发展.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3224753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统筹“四块三带”协调区域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统筹“四块三带”协调区域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统筹“四块三带”协调区域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统筹“四块三带”协调区域发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筹“四块三带”,协调区域发展知识卡:区域发展的“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概括为“四大板块”,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三个支撑带”。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21cnjy四大板块【热点聚焦】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提醒:请注意“四大板块”与“三个经济地带”的

2、区别。 “三个经济地带”见九下教材P112图843。【考点分析】1国家根据各地的优势,实施了哪些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率先发展)等。2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这说明发展区域经济要坚持哪一原则?因地制宜。【变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这需要我们坚持哪些原则?(1)因地制宜、优势互补;(2)共同富裕。3为什么要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原因+意义)(1)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的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原因)(2)只有因地制宜地考

3、虑到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4“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有何意义?(1)有利于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更好地实现全国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5依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可分为哪几个经济地带?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这是体现我国区域发展宏观格局的三个经济地带)请比较上述三个经济地带各自发展区域经济的条件和特点: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低,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差,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程

4、度较低。中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科技教育水平较高,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济发展程度高。6东北地区除了振兴老工业基地之外,还可以发展什么特色产业?请说明理由。(1)产业:发展农业。(2)理由: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且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7东部、西部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东部优势平原广阔,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肥田沃土,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工业和交通基础好,教育发达,人才

5、、技术资金雄厚,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劣势矿产和能源相对短缺,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部优势草场资源、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畜牧业的优势条件;有壮美的山川,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污染少,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劣势地处内陆,山区面积广,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社会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制约西部发展。优势互补东部地区应对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西部地区应该发挥其在资源方面的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东部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8西部大开发的意义:(1)经济: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6、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2)政治: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3)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三个支撑带【热点聚焦】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考点分析】(一)“一带一路”1“一带一路战略有利

7、于加强我国与哪些大洲的联系? 亚洲、欧洲、非洲。“一带一路”战略体现出我国海陆位置具有怎样的特点与优势?海陆兼备。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2我们可以从“一带一路”战略中追溯我国古代哪些对外交往的事件?(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2)明朝:郑和下西洋。3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什么?元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陶瓷之路。(2)原因:元代疆域空前辽阔,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交通畅通,对外

8、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盛;造船能力提高,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等。4泉州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威尼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到达的最远地区。请设计一条从泉州港出发到达威尼斯的最短航线。泉州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威尼斯。威尼斯的气候类型、主要人种、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分别是什么?(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2)主要人种:白色人种。(3)宗教:基督教。5“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基本国策?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哪一特征?(1)对外开放。(2)经济全球化。6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原因有哪些?(共建“一带一路”有何积极意义?)(1)时

9、代主题角度: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经济全球化角度: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扩大国际投资,促进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改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便人们购买来自各地的产(3)区域发展的角度: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国际角色角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履

10、行了自己的国际义务,承担了国际责任,发挥了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5)国内意义角度: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等。(6)对外开放角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我国与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合作中加快自己的步伐。(注意:一般需要结合材料分析)7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应该

11、注意哪些问题?(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注意维护国家安全。(3)注意吸收各国先进经验,提高开放水平,取长补短、优势互补。(4)始终把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二)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 1京津冀的气候类型、所处地形区、地理分区、经济地带:(1)温带季风气候。(2)华北平原。(3)北方地区。(4)东部经济地带。2请根据图2,简述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1)地理位置:西倚太行山脉,东临渤海。(2)地形特点:以平原为主。3河北是天津的“米袋子”“菜篮子”

12、。试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河北的宜农条件。(1)地形: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2)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农业生产。4人民解放军解放北京、天津的时间和战役:1948年11月至1941 9年1月。平津战役。5结合图3,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角度分析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意义?(1)措施: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考虑京津冀各地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要更好地发挥京津冀各地的优势,开展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2)意义: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更好地实现全国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6自觉打破自

13、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最终实现“1+12、1+2 3”的效果。这对当前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要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要更好地发挥出各地的优势,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7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请分析原因。为此,我国实施了哪一工程?(1)自然原因:位于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季风不稳定性,导致降水不稳定,有的年份出现旱灾等。人文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增加;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损失严重。(2)工程:南水北调工程。8提醒:关于天津,还可参考天津自贸区专题。(三)长江经济带1为什么长江有“黄金

14、水道”之称?因为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变式】请分析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自然成因。(1)地形:长江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江阔水深。(2)气候: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流量大。1月均温高于0,终年不冻,可四季通航。2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为什么?上游。因为上游河段流经地势第一、二级和第二、三级的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列举一项与此相关的重大资源调配工程,并说说有何意义?(1)工程:“西电东送”。(2)意义:不仅带动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还满足了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同时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

15、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3长江干流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4长江见证了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请举例说明。(1)鸦片战争:1842年8月,英军舰船闯入南京长江江面,清政府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3)甲午战争: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开放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5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人力资源丰富等。6请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长江上、下游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1)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2)因地制宜:长江下游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丰富,可大力发展综合性工业基地、高科技产业;上游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