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8章图的测绘教材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43168772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第8章图的测绘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测量学第8章图的测绘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测量学第8章图的测绘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测量学第8章图的测绘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测量学第8章图的测绘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学第8章图的测绘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第8章图的测绘教材课程(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地形图的测绘,一、地物 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森林等; 二、地貌 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悬崖、冲沟等;,基本概念,三、地形 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四、地形图 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平面图:在图纸上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正射投影,8.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图上一段直线长度 d 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 D 之比。,2、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 中比例尺地形

2、图1:1万、1:2.5万、1:5万、1:10万 小比例尺地形图1:20万、1:50万、1:100万 我国规定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七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用途,2、比例尺的精度,地形图上0.1mm长度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地图图式分类,地图图式,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三、地形图图式 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符号和方法,1) 比例符号 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用规定符号画出的地物符号; 房屋、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 2) 非比例符号 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绘到

3、图上的符号; 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独立树、路灯、检修井等。 3) 半比例符号 长度可按比例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 小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1、地物符号,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地物符号依比例符号,地物符号不依比例尺,地物符号 半依比例尺的符号,2、地貌符号,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一般是等高线。 平坦地区注记散点高程。,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线的几个概念,等高线的间距h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等高线的平距D相邻两等高线的水平距离。 坡度 i 三者的关系: i=h/D,基本等高距,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间

4、的水平距离,用d 表示。,坡度,基本等高线(首曲线) 计曲线为了便于计数每隔5个等高距画一根加粗的等高线 半曲线(间曲线)为了较好地表示局部地区地形的细部,以等高距的一半用虚线加绘的等高线 辅助曲线为了更好地表示局部地区地形的细部,以任意高程用短虚线加绘的等高线,等高线的种类,典型的地貌,山头、洼地、山脊、山谷、鞍部、绝壁或悬崖,1) 山头和洼地,2) 山脊和山谷,3) 鞍部,4) 陡崖和悬崖,等高线的特性,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跨越邻幅或许多幅图后闭合;,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才会重合或相交;,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

5、变方向,因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应与转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应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等高线疏),表示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等高线平距小(等高线密),表示地面坡度大(地形陡峻) 。,3、注记符号,作用:对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的补充说明。,表示方法:文字、数字、特殊线段等。,8.2 经纬仪测图,8.2.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一、收集资料 规范、图式、控制点、旧的资料等,二、图纸准备及控制点的展绘 图幅类型:40cm40cm、40cm50cm、50cm50cm 标准图幅: 50cm50cm 1 km2 图幅数:1:500(16幅),1:1000(4幅) 图

6、纸:聚脂薄膜 绘制坐标方格网(一般已有) 控制点展绘:确定图纸西南角坐标,控制点坐标展绘,点A: x=1124.89 ; y= 538.67 ;H=76.4,极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二、测量碎部点的基本方法,2、 碎部点选择:地物、地貌特征点 应选择能反映地物形状的特征点。如房角、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等。 地貌选择在山顶、鞍部、地性线坡度变化的点、山脚线等控制地貌形状的特征点。 为如实反映地面情况,即使变化不大的地方,每隔一定的距离也应该立尺测取碎部点。 碎部点测量前,观测员与跑尺员应该先在测站上研究需要立尺的位置和跑尺方案。,1、施测方法: 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i,架图板

7、测定竖盘指标差x、选定零方向。 碎部点立尺、照准、观测、记录、计算 读取水平角、上、下、中三丝读数、竖盘读数 计算水平距离D及高差h,算出碎部点高程H 用半圆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极坐标法将碎部点缩绘到图纸上,并注上高程 ,进而勾绘等高线。 重复步。,三、经纬仪测绘法,在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测量碎部点位置数据(水平角、水平距离、高程),用绘图工具展绘到图上的一种方法。,各自責任,跑尺员: 观测员: 记录员: 计算员: 绘图员:,地物的测绘,将地物的形状特征点测定下来。如地物的转折点、交叉点,曲线的弯曲变换点,独立地物的中心点,地貌的测绘,确定地貌的特征点,即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的地形变换点,山坡

8、的倾斜变换点,山脚的地形变换点等等,测绘地形图的一般要求,必须抓住地物、地貌特征点 正确处理视距长度。取决于测点间距离、比例尺、碎部点性质。长精度低,短影响速度。 合理掌握碎部点密度(特别是地貌点,必须是特征点。 适当取舍(小路、树,起方位作用)。 工作有计划,一般从图廓边开始。(针对你们,刚开始尽量先测简单的地方,慢慢熟练) 加强测绘工作检查(搬站检查零方向)图上所有文字和注记尽量字头朝北.,跑尺方法,地物(除正确选择地物轮廓外,还要根据实地地物的分布,采用不同方法,保证不遗漏,不重复,简单): 地物较多,分类立尺,避免连线错误。 地物较少,可采用螺旋形跑尺法,由近及远,搬站后,由远及近。

9、如果有两名跑尺员,要分工明确。 晴天上午测图,最好在测站西方立尺,下午在测站东方立尺。,四、等高线勾绘,先勾地性线(连接地貌特征点),再内插等高线。 原理:比例内插法 (1)相邻两点的坡度视为均匀坡度。 (2)等高线之间的平距与高差成正比。,方法:计算法、目估法、图解法,步骤:定有无、定条数、定两端、平分中间,图上: 48mm / 6.4m = 7.5mm / m 首点:(22-21.2)7.5mm = 6.0mm 尾点:(27.6-27)7.5mm = 4.5mm 平分: 22、23、24、25、26、27,地貌: 沿等高线跑尺,跑尺消耗少,绘图不容易 沿地性线跑尺。,5、跑尺方法,地形图测

10、绘的过程,大比例尺测图的计划设计; 地形控制测量; 地形测图的准备工作; 碎部点的测定; 图边测图及图的拼接; 地形图的检查; 地形图的整饰。,第1步:大比例尺测图的计划设计,了解任务概述、测区情况,收集已有资料 技术方案的设计 组织计划 仪器配备 安全措施,第2步:地形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意义:确定图根控制点的坐标、高程 方法: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仪器:经纬仪、水准仪 步骤:选点埋石观测计算 要求:,第3步:地形测图的准备工作,图纸的准备:聚酯薄膜 裱糊图板 绘制坐标格网(一般已有) 展绘控制点,控制点坐标展绘,点A: x=1124.89 ; y= 538.67 ;H=76.4,第4步:碎部

11、点的测定,野外测图的内容 以图根控制点为测站,测绘所选的碎部点,将碎部点展绘到图纸上,并勾绘出地物和地貌的形状,即得地形图。,一个测站的测绘工作,在测站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定好零方向,量取仪器高 用视距法测量测站附近的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即所选取得碎部点),并计算出测站至各个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 用极坐标法将碎部点展绘到图纸上,紧接着勾绘地物和地貌,测量中的人员分配,立尺员选点要有计划,点子分布均匀,尽量一点多用,必要时勾绘碎部草图,供绘图者参考 观测员读数时注意记录者和绘图者是否听清楚,要随时把地面情况和图面点位联系起来,观测碎部点的精度要得当; 记录、计算员(两人或一人)记录

12、应正确、工整、清楚。重要地物备注说明,碎部点水平距离和高程均计算到厘米,注意高差的正负号。 绘图员随时保持图面的整洁,抓紧在野外对照实地地形勾绘整理。边测、边绘、边勾等高线;随时将图上与实地对照检查(距离、高程、方位),第5步:图边测图及图的拼接,图边测绘: 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一般要求每幅图西南均测出图外1cm 图的拼接:相邻图幅的拼接 限差:地物相对位移:2mm 高程相对偏差:相邻等高线平距,第6步:地形图的检查,检查的内容 1、图根控制和碎部测量的原始记录和计算成果是否正确,项目填写是否完整 2、地物、地貌各要素测绘是否正确、齐全,取舍是否恰当,图示符号运用是否正确,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第7步:地形图的整饰,地物符号按照图式规定描绘清楚 等高线修饰,使之圆滑、清晰,并加粗计曲线 绘制内外图廓线,接边图,图式比例尺 写图名、图号、数字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测图单位,时间,经纬仪测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