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166485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引 论,实验心理学乃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主流 。认知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的心理过程,只能依靠输入(刺激)和输出(反应)的东西推测内部发生的过程。因此,认知心理学特别依赖于实验方法。,认知神经科学,许多心理学家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认知神经科学是心理学最有希望的发展方向。认知神经科学把心理与大脑的统一理解作为自己的目标,强调心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这个简单的真理。它要求在具体的实验中,把心理过程与实时相应的神经过程联系起来。为满足这样的要求,研究者必须

2、首先依靠实验设计来确认某种心理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仪器记录到的脑内变化过程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具有某种明确功能(心理活动)的脑活动。,观察的意义,自然观察是许多科学分支的主要研究方法。天文学的发现是靠观察得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建立在对自然界周密的观察之上。儿童心理学、动物心理学也都依靠观察获得了重要的发现。,观察的例子(1),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著名的心理学家荆其诚在干校养猪时,曾观察到非常有趣的母猪哺育幼仔的行为模式:母猪先后分娩仔猪以后,每一仔猪立即找到母猪身上的一个合适的乳头,而且从此以后始终从这一乳头吃奶。,观察的例子(2),更有趣的是,母猪在喂奶时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呼噜鼾声,

3、一旦它在喂奶中途入睡,停止发出呼噜声,其乳腺也就会停止分泌乳汁;而这时正在吃奶的小猪中也必会有一头仔猪从侧卧的母猪背后绕到母猪的头部,用鼻子拱动母猪的鼻子,似乎在通知母猪继续放奶;于是母猪醒来继续发出呼噜声并分泌乳汁。这些行为模式在每一窝中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出现,以达到母猪哺育后代的目的。,实验,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自然观察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而实验方法则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它能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因果性的说明。,实验法的优点,实验者规定了他将要研究的事物。 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

4、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这样,通过控制某事件的发生,他就可以使它重复产生,以便确信某种现象是不是前后一致。 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做独立的检验。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该条件引起的。,实验法的优点,简要地说,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新的现象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都可以由不同的研究者各自做出检验。而且,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什么是心理学实验呢?,心理学实验要求额外变量保持恒定,而仅仅操纵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并且它还设定一个虚无

5、假设(a null hypothesis):因变量的平均值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如果所获得的实验数据拒绝(或否定)虚无假设,那么实验者就得到了一个可靠的结论,即因变量是明显地受自变量影响的。,心理学实验框架的构成,一是实验设计,即怎样操纵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 二是数据分析,即对虚无假设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问题。,主试和被试。,主试(experimenter)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subjec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人与动物都可以作为被试。,心理学实验中的3种变量,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

6、le)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自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如声音和灯光。 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被试的行为。 当自变量的水平(数量)有了变化并导致行为的变化,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或者说,自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可以分为4种,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例如,灯光与声音引起的反应时不同,强度不同的声音引起的反应时也不同,我们把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在记忆实验中,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

7、少见到,那么单词在书刊报纸中出现的频率就是它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在记忆实验中,两组被试都在同一实验室学习,但在测验时,第一组被试在原来实验室进行,而第二组被试换一间实验室进行,研究者想要知道,不同的测验环境是否对记忆有影响。,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老年记忆的研究中常把老人的记忆与青年人的记忆作比较;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年龄、性别的选择十

8、分重要。 对于被试特点自变量,只作选择而不能改变,这和可以任意调节声音刺激的强度是不同的。,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1),当破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便产生了。 例如,研究者对3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是否对记忆有不同影响感兴趣。第一组被试对每次呈现的3个单字机械复述即死记硬背;第二组用每次呈现的3个单字造一句子;第三组对3个单字所代表的实物形象进行想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2),例如,如果3个单字是狗、水、月,那么被试就可以想像一只狗对月亮汪汪的时候掉进水坑了。 三组的学习的时间是相等的。这样,三组被试由于使用的学习方法不同

9、而产生了差别。这种差别可以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应该指出的是,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都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而造成的。,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如在刚才叙述的记忆实验中,三组被试学习完毕即进行再现和再认测验,能够再现和再认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反应变量。,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结果)得分很高,有时得分很低,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种因变量(或测量被试反应的方法)是不可靠的,它缺乏一致性。,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

10、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例如,在问题解决的实验中,你规定的因变量是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解决问题的多少。 当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且是按困难程度越来越难排列时,解决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是有效的; 但如果问题很多且非常容易,那么解决问题的数目就不能说明或测量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只不过是说明或测量阅读速度罢了。,因变量的敏感性,如果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就说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 :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当要求

11、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例如,要求被试学习30个单字,有些人读一遍,有些人读两遍,有些人读三遍。测验表明,3种情况下被试都能再认90以上的单字。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习遍数(即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并未造成再认百分比(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再认这一指标(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低限效应(floor effect),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如在刚才的例子中,如果要求被试学习200个单字而不是30个,测验又由再认改

12、为再现,结果表明,3种情况下被试的再现百分比都不超过20。,常用的因变量指标,反应的正确性。如计算的正误次数,走迷宫进入盲路的次数,射击中靶的次数等。 反应的速度。如反应时间,完成一次作业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件数。 反应的难度。可以定出一个难易的等级,以测定被试者能达到什么水平。如智力量表等。 反应的次数。即一定时限内被试做出反应的机率。如几种判断中某种判断出现的机率。 反应的强度。如唾液分泌的滴数,皮肤电阻变化的大小,膝跳反射的幅度等。,额外变量,当在一次实验中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条件保持恒定。因为只有这样,实验中的因果关系才能得到明确的说明。 所以,额外变量

13、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因此可以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自变量的混淆(例子),在对声音的反应时实验中,如果没有控制好预备时间,预备时间有时较长(如4s),使被试的准备松弛了;有时较短(如0.5s),又使被试来不及准备,这都会对反应时产生不利的影响。 结果测出来的反应时的长短就不仅是由声音决定的,同时也是由预备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这样,如果实验的目的是要考察声音强度对反应时的影响,但由于预备时间忽长忽短也造成了

14、反应时的变化,那就不能得出关于声音强度与反应时关系的正确结论。,斯楚普实验范式(1),各个心理学分支的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 例如,研究言语过程的一种实验方法斯楚普测验(stroop test)就是一种实验范式。 在斯楚普测验中使用一系列颜色词(红、绿、黄等),但词义与书写该词的颜色不匹配。例如,“红”字用绿色写,“黄”字用红色写等。 实验中当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字的颜色时,被试常常自动地首先把字读出来了,这就是颜色命名的过程与读字过程的竞争。,注意抗干扰能力的测定,红蓝绿黄 绿黄蓝红 黄绿蓝红 蓝红黄绿 蓝绿红黄 红绿蓝黄

15、黄绿红蓝 黄绿蓝红 蓝红黄绿 蓝红黄绿 绿黄红蓝 黄绿红蓝,斯楚普实验范式(2),由于阅读是一种自动化过程,因此人们倾向于先读字,这样,字义的自动加工过程就干扰了有意的颜色命名的过程。 自从1935年斯楚普测验范式首次出现以来,在这几十年里与它有关的研究已经超过700篇。 研究者通过将它稍作改动已将它广泛应用于个别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大脑左右半球差异等领域。 近年来,人们又将斯楚普范式应用于记忆、无意识知觉的研究中。,启动效应实验范式,为了研究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Tulving等人于1982年设计了补笔(word fragment completion)这一实验范式

16、,如今这一范式已广泛运用于内隐记忆的研究中。,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词干补笔:例如,将jui 补写成juice和将a a in 补写成assassin。 知觉辨认:例如,给被试r、e、c、t、a五个字母组成的字母串,要求被试判断这一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单词,记下被试的反应时间。然后把这一字母串放在一列词汇确定测验中,让被试第二次判断是否构成一个单词,同样记下被试的反应时间。用第二次反应时间减去第一次反应时间的差来说明内隐记忆。,变量混淆及控制,在心理实验中,常常见到混淆变量的例证。 实验设计的种种技术都是主动地避免一定变量种类之间的混淆,但是不能企望选择了特殊的设计就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心理实验中容易忽略并导致混淆变量的因素太多,心理学家将由自变量的混淆及被试者特性引起的典型错误概括成四个效应,它们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顺序效应(1),顺序效应发生的前提是,在对某个被试实施一个以上的因变量收集和自变量的内容多于一个的研究。 比如,要查明某课程教学对智商的影响,研究者采用二次智商测量。 课程开始前先测一次,以后过一段时期再测量一次,并企望课程对智商的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