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通俗文学概览PPT

日度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7KB
约51页
文档ID:143161569
通俗文学概览PPT_第1页
1/51

1,通俗文学与张恨水,,2,,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通俗文学发展的脉络 2、理解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现代性,3,,衡量文学的通俗性,不是看文本使用的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主要是看文学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能不能被大众接受 通俗文学主要在于它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大众并不是去深究它的思想内涵,也不是畅神在审美当中,而只是一般性的消遣和打发时间但有一些文言小说所反映的内容也是供大众消遣的,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男女情爱,可仍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如聊斋志异.,4,,一、现代文学转型与通俗文学形成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20世纪之交社会变革对文学的影响) 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西学动渐,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潮 2、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的式微,新的文学形式的孕育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5,,3、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晚清社会组织机构的变革,引起文化机制和文学的变化 1)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 2)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理性交往的空间,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

6,,3)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的转换(科举制度的废除,传统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被阻断),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4)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使传统的文学接受主体发生变化,文学成为民众文化参与的工具,培养了多样化的读者群7,,二、鸳鸯蝴蝶派文学 1、命名 在鸳鸯蝴蝶派的作品里有这样一句话,“卅六鸳鸯同命鸟,一 对蝴蝶可怜虫故命名之它是一个组织松散、思想并不统 一的文学流派,只是在创作倾向上相近,审美趣味相同、艺 术风格大体相同的一个松散团体它以描写婚姻恋爱为题 材,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礼教倾向,但又标举旧道德意识,它 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泛滥于二三十年代,直到1949年才在大 陆上消失 鲁迅曾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对其消极性和兴起的原因, 作了理性的批判和发掘8,,2、鸳鸯蝴蝶派的刊物和代表作品 它拥有众多的刊物,其中较著名的有,民权报是其发祥地,小说丛报是其大本营,礼拜六是其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刊物,故而鸳鸯蝴蝶派又有“礼拜六派” 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的玉梨魂、雪鸿泪史,吴双热的孽冤镜,李涵秋的广陵潮,蒋著超的蝶花劫,周瘦鹃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很不相逢未嫁时、九华帐里,包天笑的一缕麻、陈蝶仙的玉田恨史等。

9,,三、1930年代的通俗文学 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通俗文学,处于一个全新的时期,现代的以都市市民、职员、店员、部分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通俗文学读者群的出现,刺激着通俗文学的发展而通俗文学在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定型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反过来由“俗”及“雅”10,,30年代后,通俗文学虽然主要继承了传统白话小说章回体的形式,但在技巧方面也进行了革新探索这些作家不再走三言二拍、水浒红楼的老路,而是广泛地吸收和采用西方的小说技巧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张恨水,他的小说打破了雅俗文学之间的界限,对通俗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的贡献11,,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县,诞生于江西广信(今上饶地区)他自幼酷爱文学,对小说、诗词的喜好达到了入迷的程度16岁时父亲病故,19岁出外谋生,流浪江南,曾在安徽省芜湖市一家报社当校对,同年开始写作文言短篇言情小说1919年到北平,先后给私人通讯社当书记员、编辑、副刊主编,并开始创作白话通俗小说12,,经过自觉改革,他创立了现代性的章回体式,成为现代通俗文学的大师在他的文学观念里,始终不放弃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他说:“我一贯主张,写章回小说,向通俗路上走,决不写出人家看不懂的文字”。

认为:“中国的小说,还很难脱掉消闲的作用”他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的潮流,不甘落伍13,,他让章回小说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他注重章回的回目格式的变化,他尝试过言情以外的武侠、侦探、历史、讽刺、幻想、荒诞等各种写法,以把章回体调适为一种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这是张恨水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独特的贡献 张恨水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著名作家1963年,他回顾自己50年的写作生涯时说:“我这一生写许多小说,每日还要编报,写文章、诗词,曾有人估计,我一生大约写了三千万言”(张恨水:我的创作和生活)他的中长篇小说,据统计竟达110部以上14,,春明外史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不到三十岁,混在新闻界里几年,看了也听了不少社会情况,新闻的幕后还有新闻,达官贵人的政治活动,经济伎俩、艳闻趣事也是很多的在北京住了五年,引起我写春明外史的打算”(张恨水:我的创作和生活)所谓“春明”,原是唐代京城东面三门之一后世就将“春明”作为北京的别称这部百万言的巨著从1924年4月12日在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上连载,至1929年4月24日登完,前后历时5年多15,,它以记者杨杏园与梨云、冬青的感情纠葛为情节主干,再旁及社会某些角落。

其中杨杏园这一人物的气质是与作者相通的他为人正直,少年老成,洁身自好,清白自许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置身于旧社会黑色大染缸中,却要把持自己成为出污泥而不染的人物他对贫困者重侠义,而对不义者,却进行斗争;他似能分清善恶,但对恶势力往往仅是腹诽心谤而已,最后甚至在“恬淡学佛”中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成这部小说全用白话,通俗传神,与鸳鸯蝴蝶派文白夹杂绮靡庸俗的言情小说迥然不同,奠定了作者在小说界的地位16,,当春明外史还在世界晚报连载时,另一部巨著金粉世家又在世界晚报上披露它在1926年开笔,每天以700字在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连载,共112回,100万字人物繁多,场面浩大为张恨水赢得了更大的声誉金粉世家写京城三世同堂的国务总理金家,以其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穿插与金家有关的百十个人物,写出巨宦豪门一朝崩溃,整个家族树倒猢狲散的结局17,,“自然,也反映了当年官场和一般上中层社会相”金粉世家是指当年北京豪门哪一家?袁?唐?孙?梁?全有些像,却又不全像张恨水:我的创作和生活)纯是虚构的,但已经具有了典型性这部小说不是为言情而言情了,它着眼于大家庭腐朽过程的描绘,既不是单纯的暴露,也不沉醉于富丽生活的渲染,而与一般通俗作品不同,在故事中尽力开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18,,与春晚外史相比,金粉世家在艺术上有所提高,人物描写细致,倒叙的开头,结尾呈开放状态,也终于脱离了儒林章法,而向红楼结构靠拢到了发表啼笑因缘,这个北方故事却在1930年的上海新闻报上一气呵成地连载完毕,于南方引起轰动,奠定了他成为全国性通俗小说大家的名声尽管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此篇确实成为作者小说艺术的高峰19,,啼笑因缘于1929年至1930年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曾轰动一时作者自己分析过这部代表作成功的原因,说:“在那几年间,上海洋场章回小说,走着两条路子,一条是肉感的,一条是武侠而神怪的啼笑因缘,完全和这两种不同”(张恨水:我的写作生涯)而情调仍是通俗文学,为市民读者接受且能耳目一新的20,,当时“上海市民见面,常把啼笑因缘作为谈话题材,预测他的结果文坛中竟有“啼笑因缘迷”的口号啼笑因缘还被改编成戏剧、评弹、电影,当时的明星、大华两影片公司为争夺拍摄权还打过一年多官司于是啼笑因缘创了畅销书的记录 啼笑因缘主要描写平民少爷樊家树与说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的爱情悲剧故事,中间穿插了军阀刘德柱仗势霸占沈凤喜和关寿峰父女锄奸扶弱的情节21,,啼笑因缘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

首先,它揭露了封建军阀飞扬跋扈、穷奢极欲的丑恶面目 其次,杨杏园的清白自许和冷清秋的淡泊自甘等言行,以及他们参禅学佛的忍让哲学的烙印大大淡漠,出现了一种对豪门抗争的侠义豪情 第三,樊家树与沈凤喜相爱的过程中,并不受“门阀”、“节烈”等封建观念所左右,也具有反封建的内容22,,啼笑因缘在社会言情外,又渗透了“武侠”因素虽然起初是应南方报纸编辑的要求而加写关寿峰、关秀姑父女的,但这不是一个无意的试验在作者看来,刘德柱之流是“为富不仁”,是暴虐的强者,樊家树是奈何他们不得的,这就需要“除暴安良”、“锄奸扶弱”的豪侠所以他的文字于“言情”中掺合了“侠义”,细腻中挟带了豪爽然而这一点,正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小说较强的艺术性也是吸引读者的很重要因素:,23,,首先,作者是写人物的高手,不仅是具有传统小说描写外貌、语言、行动的纯熟技巧,而且具有现代小说刻画心理的细致手法 其次,结构紧凑自然妥当,无懈可击;情节曲折迭宕有致,引人入胜;暗示伏笔前后照应丝丝入扣在家树与凤喜的爱情悲剧主线中嵌入与秀姑、丽娜的多角关系,错综复杂但有条不紊,悬念叠出又结局难料,其他人物不断上场,但却派好了用场24,,再次,叙述语言简炼雅洁、生动流畅;人物道白富有个性,雅俗共赏;景物描写烘托氛围,感情浓郁。

写家树出场:“院子里静沉沉的,只有蜜蜂翅膀震动的声音,嗡嗡直响”,表现闲适清静凤喜遭难后家树生病,“在这阴沉沉的夜色里,这院子里就显得有一种凄凉萧瑟的景色表现忧郁伤感,这时秀姑来探视却不露面,留下字条“风雨欺人,劝君珍重”,表现侠义深情而家树写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表现无可奈何全书耐人寻味处接连不断,而又十分雅洁绝无色情描写25,,1938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夜深沉,它写歌女杨月蓉与车夫丁二和的恋爱悲剧,表现下层人民的不幸,已触及到旧社会吃人的本质,批判现实的深度显然进一步加强了夜深沉本是京剧曲牌,作者用这支曲贯穿全书,推动情节发展26,,以上四部小说标志着作者思想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但大体上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界分为前后期如果说前期与旧式言情小说接近,则后期越来越向现实主义新文学靠拢 “九一八事变”后,他写成了短篇小说集弯弓集自1936年起,先后写出了宣传抗战、反映市民阶层悲欢离合、暴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长篇小说热血之花、石头城外、大江东去、八十一梦等抗战胜利后,曾任北平新民报经理兼副刊编辑,写有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长篇小说27,,八十一梦是张恨水写实精神远扬的一部代表作品,创作于抗战时期。

它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通过梦幻的形式,以辛辣的笔调,巧妙的构思,深刻地揭露了抗战时期“大后方”国民党官僚的贪污腐败、投机商人的巧取豪夺,描绘了一幅“雾重庆”的纸醉金迷、光怪陆离的百丑图28,,它实际上只写了14个梦,将国难期间大后方的种种丑陋现象做了奇特的观照,想象的依据不出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古代文学的范围(个别的外国人物也有出现)如借古典小说的形象影射当时的贪官污吏,他们大权在握,唯利是图,亦官亦商,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发国难财守南天门的警察都办猪八戒是个贩运私货的老手,他说:“这座天门是我把守,我不查私货,你放心运过来就是了小说还辛辣地讽刺了天堂权贵西门庆的作威作福,他“现在是十家大银行的董事与行长,独资或合资开了一百二十家公司”他那位穿着入时,裸胸露背的姘妇潘金莲也仗此耍尽了威风 29,,“寓言十九,托之于梦”是古小说中已有的写法,但八十一梦有暴露也有反省,对当政的腐败和丑陋民族性的批判都不留情面,有很浓烈的“谴责小说”的意味在结构上,它采取短篇连缀的方法,做一个梦,写一个梦,每梦各自成一段落,内容上互不相涉,似乎又回到旧小说的路上,但由于有“我”这个人物连接各篇,使得梦幻的意念有了内在的思路。

标志着张恨水对章回体小说的改良和完善又有了新的进展30,,四、四十年代的通俗文学 四十年代的通俗文学并没有被左翼文学等以战争为主题的文学那狂潮压倒,与高昂的情调相比,通俗文学依旧以市井弄堂、都市生活、市民的琐碎事情娱乐市民,如张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