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PPT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3157878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PP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目录,1、月经的形成,2、正常的月经及月经不调,3、月经不调的病因病理(中医、西医),4、月经不调原因及月经不调的表现,5、月经失调 - 中医辨证类型,6、月经不调的治疗手段(中医、针灸、西医),7、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月经的形成,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在月经周期中的月经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从而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或消除,导致下丘脑对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继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增多,因而使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多。此时,雌激素又刺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素使孕激素分

2、泌增多,导致排,卵。此期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升高。这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加强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导致黄体退化,进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失去这二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减少,又开始了下一个月经周期。,1、周期: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都不尽相同,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绝大多数人在28-35天之间,但也有少数人短至20天或长达45天一个周期,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月经有规律,均属正常现象。 2、行经期:女性的经期大约是3-7天,出血量最多的时候集中在前3天,以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

3、。有的人经血干净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儿,俗称“经血回头”,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人经期长达10-20天,月经淋漓不尽;有的经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正常的月经及月经不调,疾病机理在于气血失于调节而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由于肝气郁滞或者肾气虚衰所致。而以肝郁为主,肝为肾之子,肝气郁滞,疏泄

4、失调,子病及母,使肾气的闭藏失司,故常发展为肝肾同病。 肝郁: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则月经周期正常。若情志抑郁,或忿怒伤肝,以至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 肾虚:素体肾气不足,或年少肾气未充,或久病失养,或多产房劳,损伤肾气,或老年肾气渐衰,使肾气亏损,藏泄使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以至月经周期紊乱。,月经不调的病因病理,中医篇,1、局部即于它本身的因素引起。常见的有子宫肌瘤特别是子宫粘膜下肌瘤,即使是体积较小的肌瘤,也会引起月经过多;其次是子宫腺肌症和盆腔子宫内股异位症。由于子宫内膜向子宫肌

5、壁生长、子宫增大等因素,月经量往往较多。 2、全身性因素主要是机体处于高雌激素状态时,引起单纯性的月经过多。 3、血液病,像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不良等出血性疾病; 4、肝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大、凝血不良;,月经不调的病因病理,西医篇,5、分娩后或流产后的第一次月经量可能偏多; 6、使用激素、抗凝血药物等也会造成一次性月经量过多。凡月经量多,都要查找原因,以免造成慢性失血性贫血而危害健康。,月经不调的原因,、贪凉: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量过少,甚至闭经。,、压力:正值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

6、及不排卵,就会开始紊乱。同样,长期的心情压抑、生闷气或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到。,、便秘:便秘可能会引起女性紊乱。直肠内大便过度充盈后,子宫颈会被向前推移,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子宫壁会发生充血,并失去弹性。如果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就会发生腰痛、紊乱。,、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性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干扰与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不调。资料显示,每天吸烟1包以上的女性,不调者是不吸烟女性的3倍,月经失调 - 月经不调的表现,1、不规则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月经过

7、少,经量及经期均少;月经频发即月经间隔少于25天;月经周期延长即月经间隔长于35天;不规则出血,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出血全无规律性。以上几种情况可由局部原因、内分泌原因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2、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 3、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4、闭经。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期以上,5、月经失调 - 中医辨证类型,1、阳盛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鲜红或紫红,伴有面赤,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苔黄,

8、脉滑数。 2、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不多,甚至减少,色鲜红质稠,伴有面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虚不摄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4、肾虚不固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质稀薄,伴有腰脊酸痛,腿脚无力,舌淡,脉沉、细、弱。 5、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月经不调的治疗手段,中医篇,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

9、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

10、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治疗月经不调之针灸篇,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

11、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月经不调的治疗手段,西医篇,(1)出血与贫血:由于经期长及经量多造成。除一般止血措施外,可酌情选用激素或刮宫止血。 (2)周期紊乱: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 (3)不孕: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功能失调引起无排卵,是月经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也是不孕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有些患者虽然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也能引起不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促排卵药物,改善卵巢的功能或代替垂体及下丘脑的部分功能。,7、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1、卵泡期。以补血养阴为主,同时补肾阴的药物中加入补肾阳药。促使卵泡发育成熟 2、排卵期。此时应在养精血的基础上加入通络、行气、活血的药物,以促发排卵 3、黄体期。此期阴阳并补,而以补肾阳为主。创造一个好的受孕环境,为孕卵着床预备条件。 4、月经期。此时因势利导,用活血调经法,以求行经通畅。,现代医学对生殖内分泌周期性变化,在内分泌调控下采用中医中药分期治疗,既考虑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又顺应体内的阴阳消长,保持了中医固有的辨证施治及整体治疗特色。不孕不育专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诊疗方案,根据月经周期、排卵期、子宫内膜、卵巢的不同变化分阶段用药,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以中药治疗为主进行个性化治疗:,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