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docx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43154487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技术导则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34序言城市体检是指对城市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和反馈,揭示城市运行发展状态。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发展战略部署,并明确要求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要健全规划实施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

2、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2019年,住建部开始布置城市体检工作,率先在全国选择11个城市开展试点。2020年,全面部署推进城市体检工作,并要求以“防疫情、补短板”为重点,推动城市品质、治理和人居环境质量同步提升。当前,我省城市内涝灾害问题仍较突出,“城市看海”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有效治理城市内涝问题,我们以城市体检的理念、方法、实施路径和机制为指导,组织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体检,在城市内涝问题方面查病根、补短板、强机制、增实效,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进行先行性探索,致力推进城市治

3、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 总则1.0.1为推动我省各城市有效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体检,突出问题导向,切实排查梳理城市内涝等问题,分析查找原因,补齐短板,构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应对内涝的综合处置能力,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各城市开展排水防涝自体检和第三方体检,主要涉及城市排水防涝方面的规划管控、源头减排、管渠系统、排涝泵站、行泄调蓄、内涝高风险点、积涝点、信息化与应急处置等八个方面;其中城市防洪系统的体检、评估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实施。1.0.3城市排水防涝体检应采用“自体检+第三方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

4、客观反映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建设提供支撑。1.0.4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监督检查机制,推进城市体检工作常态化运行。1.0.5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除满足本导则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3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4城市防洪规划规范GB 51079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6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8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9

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10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设计标准图集11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12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3 术语3.1.1城市体检城市体检是指对城市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和反馈,揭示城市运行发展状态。3.1.2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urban drainage system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又称“城市雨水系统”、“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指收集、输送、调蓄、处置城市雨水的设施及行泄通道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包括源头减排系统、雨水排放系统和防涝系统。3.1

6、.3内涝 local flooding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3.1.4排涝泵站 storm water pumping station又称“雨水泵站”,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提升雨水的泵站。3.1.5防涝行泄通道excessstormwaterpathway承担防涝系统雨水径流输送和排放功能的通道,包括城市河道、明渠、道路、隧道、生态用地等。3.1.6调蓄设施 storage and detention facilities用于防治城市内涝的各种调节和储蓄雨水的设施,包括坑塘、湿地、地下调节池(库)和承担防涝功能的绿地、广场、开放式运动场地等。3.1.

7、7调蓄容积 detention volume雨水池中用于调节径流峰值的容积。3.1.8源头减排系统 source control drainage systen场地开发过程中用于维持场地开发前水文特征的生态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的总体。3.1.9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低影响开发是指基于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措施来实现对场地开发后增加径流雨水的水量和水质控制,使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后的自然水文状态尽量接近于开发前。3.1.1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根据多年日降

8、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3.1.11设计降雨量 design rainfall 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4 体检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实际,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指标评价体系包含规划管控、管渠系统、排涝泵站、行泄调蓄、源头减排、内涝高风险点、积涝点、信息化建设和应急处置等八大指标及其子指标,有效梳理和评估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存在的问题

9、和短板,为下一步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完善提供科学指导。具体指标评价体系层次如下所示。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指标评价体系框架类别体检指标单位完成情况指标内容规划管控排水防涝规划-是/否是否完成规划编制并批复实施;城市内涝治理标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否是否完成规划编制并批复实施。源头减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总体及分区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达到海绵城市标准的城区面积/建成区总面积管渠系统各排区雨水管网达标率%各排区达到设计重现期的雨水管网长度/雨水管网总长度。雨水管网功能性缺陷及以上比例%功能性缺陷级以上雨水管长度/雨水管网总长度。排涝泵站标准排涝泵站完成比例%已达标准的排涝泵站总规模/规划排涝

10、泵站总规模。行泄调蓄城市河道治理完成比例%已按标准治理的河道长度/城区水系总长度。各排区调蓄水面率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雨季可实现调蓄功能的雨水面积占排区面积的比例。涝水行泄通道完成比例%涝水行泄通道完成总长度/规划涝水行泄通道总长度。积涝点内涝积水点密度个/10平方公里内涝积水点个数/10平方公里。内涝高风险点城区下穿立交桥、低洼地、地下空间等隐患点密度个/1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内涝高风险点个数。信息化和应急处置城市排水防涝信息系统和智慧管理平台-是否构建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排水防涝指挥调度系统,是否具备内涝预警、调度指挥、智慧决策等功能。城市内涝应急处置能力是否有城市排水应急预案、以及

11、应急人员、物资和设备准备情况。5 一般规定在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体检前应做好基础资料搜集和设施排查的相关准备工作,在体检过程中应通过数据分析、居民满意度调查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反映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存在的短板,为城市下一步排水防涝系统的提升提供支撑。5.1 资料收集5.1.1 城市近3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最新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5.1.2 城市建成区内现状1:1000或1:500矢量地形图。5.1.3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已批复的相关规划。5.1.4已建、在建或拟建(近期开工)的市政道路、建筑与小区、城市水系和城市绿地与广场等源头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图或竣工

12、图材料(电子版)。5.1.5城市现状雨水管网和合流制管网图纸资料(应含管材、管径、管长、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建设年限、设计标准等)。5.1.6城市建成区内现状水系资料(含起始点、长度、断面尺寸、设计水位等)。5.1.7城市建成区内排涝泵站的图纸资料(含设计标准、装机规模、汇水范围、内外河设计水位等)。5.1.8城市建成区内调蓄设施资料(含调蓄容积、汇水范围、调蓄水位等)。5.1.9城市建成区内行泄通道的施工图资料(含起始点、长度、起始点地面标高、区段内最低点标高等)。5.1.10城市下穿桥、铁路涵洞、低洼地、地下商场、地下人行通道、人防工程等内涝高风险点的排水设施位置、设计标准、规模及高风险点

13、的地面和底高程等数据。5.1.11建成区内近5年历史积涝点的位置、积水深度、积水面积、积水时间和对应设计降雨量等数据。5.1.12城市外洪对城区侵袭造成积水、涝灾等位置、时间、汇水面积、对应降雨量等数据。5.1.13城市排水防涝智慧化管理平台的日常管理、内涝预警、调度指挥、预警预报会商机制、协同联动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等管理制度。5.2 设施排查针对现状建成区内排水防涝基础资料不完善或缺失及排水防涝设施存在的短板,结合相应排水分区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现状,进行系统排查。5.2.1 对现状雨水管渠系统进行普查或实施更新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检测(QV或CCTV),排查建成区内雨水管渠的基本信息。5.2

14、.2 现状调研各排涝泵站和内涝高风险点的排涝设施参数,普查现状排涝泵站及内涝高风险点的基本信息。5.2.3 经地理信息测绘,排查现状源头减排设施、行泄通道、调蓄水体的平面布置、断面、高程、水位等基本信息。5.2.4 通过雨季现场调研、标记、测绘、监测等技术手段,排查建成区历史积涝点的基本信息。5.3数据分析5.3.1 水文气象依据城市长历时和短历时不同设计重现期下对应的降雨水文数据,分析某次降雨事件是否属于超标准降雨。5.3.2 地形地势通过对建成区内地形地势的模拟,系统分析积涝点与地形地势的关系。5.3.3 规划管控查阅相关专项规划,判定各规划编制及批复情况,并明确排水防涝体系中源头减排、雨

15、水管渠、排涝泵站、行泄调蓄和积涝点整治系统的完整性。5.3.4 源头减排按照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城市水系和广场绿地按排区分类统计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标准,并复核是否满足专项规划对各排区管控单元的要求。5.3.5雨水管渠通过各地市搭建的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或已开展的雨水管渠系统的普查和检测成果:1.分管材统计不同设计重现期下的现状雨水管网长度;2.对已达到规划标准的管段,分排区统计不同功能性缺陷等级的雨水管网长度;3.通过对城市现状雨水排放口进行编号管理,查取不同雨水排放口所属排区、孔径、底标高等参数,依据对应排口的受纳水体底标高、常水位、设计水位及最高水位数据,结合此排口上游汇水区域最低点地面高程关系,综合分析雨水管网系统排水是否通畅。5.3.6 排涝泵站依据服务范围内最低点地面高程和各排涝泵站服务范围、规模、扬程、水位等参数,复核现状排涝泵站的实际标准。5.3.7行泄调蓄1.根据现状建成区内行泄通道的服务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