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

上传人:野原 文档编号:143150771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荐}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荐}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荐}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第三十四章抗菌药概述【重点与难点解析】(一)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化学治疗、抗菌药物、抗生素、化疗指数、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抗菌药物后效应(PAE)、耐药性。(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方式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影响核酸代谢,如喹诺酮类;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三)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细菌改变靶位结构,如利福霉素类;细菌降低外膜的通透性,如头孢菌素类;细菌加强主动流出机制,如四环素类;细菌改变代谢途径,如磺胺类;细菌产生灭活酶,如青霉素类。(四)耐药性产生的预防及用药监护耐药性产生的

2、预防:严格按适应症选药,防止滥用,避免不恰当的预防性应用,合理的联合用药和积极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等。护理人员用药监护: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确保患者足量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一般状况提高患者抵抗力。【试题】一、名词解释1化学治疗药2化疗指数3抑菌药4杀菌药5抗菌活性6抗生素7耐药性8抗菌谱9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是A头孢菌素类B氨基苷类C.四环素类D大环内酯类2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之一是A产生钝化酶B核糖体靶位结构改变C.RNA多聚酶改变D产生-内酰胺酶3临床常用的评价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是A.抗菌谱B化疗指数C最低抑菌浓度D药

3、物剂量4化疗药物的LD50/ED50比值的意义为A比值越大,临床疗效越好B比值越小,临床疗效越好C.反映抗菌活性大小D以上都不是(二)多选题5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起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红霉素B青霉素GC.头孢唑啉D克林霉素E.苯唑西林6细菌耐药性机制包括A. 产生水解酶B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C.改变细菌的靶位结构D促进细菌DNA合成E.促进细胞壁合成7应用抗生素时,护理注意事项有A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B注意正确配伍C.注意药物价格D监测药物不良反应E尽量减轻用药引起的局部刺激三、问答题1抗菌药抑菌或杀菌的机制有那些?并举例说明。2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主要有哪几种方式?3如何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参

4、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化学治疗药:用于化学治疗的药物即化疗药物,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肿瘤药。2化疗指数:指化疗药物的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即用LD50/ED50表示。3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但对其无杀灭作用的药物。4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又能杀灭细菌的药物。5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6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包括一些半合及少数全合成品7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药物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使细菌对该药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8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9抗菌药物后效应(PAE

5、):指抗菌药物撤除后,病原体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二、选择题1.A2.D3.C4.D5.B、C、E6.ABC7.ABDE三、问答题1抗菌药抑菌或杀菌的机制主要有: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内酰胺类抗生素;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如作用于G-细菌的多肽类和抗真菌的多烯类抗生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阻止蛋白质合成全过程的氨基苷类、与30S亚基结合的四环素、与50S亚基结合的红霉素;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如喹诺酮类;影响细菌叶酸代谢:如磺胺类。2耐药性产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细菌产生灭活酶;细菌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细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细菌改变代谢途径。3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措施:严格按适应症选药

6、,防止滥用,避免不恰当的预防性应用,合理的联合用药和积极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等。第三十五章-内酰胺类抗生素【重点与难点解析】(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对大多数G球菌、G杆菌、G球菌杀菌作用强大,螺旋体、放线菌属亦有效,G杆菌作用弱。抗菌作用机制:与细菌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活性,使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的交叉联结受阻,细胞壁缺损,失去渗透屏障作用,菌体膨胀、变形;-内酰胺类还可增强细菌细胞壁自溶酶的活性,产生自溶或胞壁质水解,使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呈现繁殖期杀菌效应。多数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但长期反复用药金葡菌易产生。为敏感的G+、G-球菌、螺旋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亦

7、可与抗毒素合用治疗破伤风、白喉等。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赫氏反应、青霉素脑病等。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应用时应加以防治。(二)半合成青霉素类1耐酶青霉素类耐酶、耐酸、口服吸收好,严重感染时应肌内和静脉注射给药。对产生青霉素酶的耐药金葡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一般G-球菌和杆菌的抗菌效力不如青霉素G,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感染,亦可用于需长期用药的慢性感染。2广谱青霉素类广谱,耐酸,但不耐酶。氨苄西林对G菌的作用较青霉素G弱,对G菌有较强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不敏感。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系、胃肠道、软组织感染及伤寒、副伤寒、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阿莫西林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

8、相似。3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抗生素类不耐酸、不耐酶。常用药是羧苄西林和哌拉西林。4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匹美西林对G杆菌和球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G+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主要用于G杆菌感染。(三)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有相似。特点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内酰胺酶较稳定,以及过敏反应少等。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胃肠反应、肾毒性等。第一代用于包括耐青霉素类金葡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和部分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第二代适于G-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骨关节、妇产科感染及耐青霉素的淋病奈瑟菌感染。第三代用于重症耐药G-杆菌感染,特别是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及兼有厌氧菌和阳性菌的

9、混合感染。第四代可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四)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经过对青霉素双环进行化学改造,形成了一系列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内酰胺类、氧头孢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指出下列对青霉素G耐药菌株比较多的细菌是A.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球菌C金葡菌D.白喉杆菌2.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前体形成的药物A.万古霉素B.磷霉素C.杆菌肽D.青霉素3.下列氨苄西林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耐酸口服可吸收B.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C.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D对耐药金葡菌有效4.青霉素类共同具有:A耐酸口服有效B.

10、耐-内酰胺酶C.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D.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并有交叉过敏反应5.具有一定肾毒性的-内酰胺抗生素是A青霉素B.耐酶青霉素类C.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D第一代头孢菌素6.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的头孢菌素是:A头孢哌酮B.头孢他定C.头孢孟多D.头孢噻吩7.下列对头孢唑啉的评价哪点是不正确的A.对耐药金葡菌有效B为一代中抗革兰阳性杆菌最强者C肌注血浓度最高D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浓度8.用青霉素治疗可引起赫氏反应的疾病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C.大叶性肺炎D.梅毒9.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青霉素类药物A.氨苄西林B.双氯曲林C.羧苄西林D.苄星青霉素10.青霉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

11、应应立即选用A肾上腺素B.糖皮质激素C.苯巴比妥D.苯海拉明(二)多选题11.属于-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A红霉素B青霉素GC头孢唑啉D羧苄西林E克林霉素12.青霉素G可用于治疗:A梅毒B大肠杆菌性尿路感染C白喉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3能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以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药物:A阿米卡星B青霉素GC磺胺嘧啶D四环素E.链霉素14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性有A.对细菌的-内酰胺酶很稳定B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比第三代头孢菌素强C与青霉素G有部分交叉过敏性D大剂量时可能产生肾毒性E.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比第三代差15.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有亲和力的药物:A磺胺嘧啶B环丙沙星C青霉素

12、GD苯唑西林E.头孢氨苄16.属于-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A头孢氨苄B安曲南C.氨苄西林D亚胺培南E.拉氧头孢二、临床用药分析一肺部感染患者,发热数日,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医生给开了下列药物,请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处方:青霉素钠注射剂800万u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l用法: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三、问答题1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2试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3-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复方制剂有何优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D5.D6.B7.D8.D9.A10.A11.BCD12.ACDE13.

13、BC14.BCDE15.CDE16.ABCDE二、临床用药分析不合理。青霉素钠在水溶液pH66.5时最稳定,如果低于5或超过8时极易分解。若青霉素与5%碳酸氢钠加入同一输液瓶,混合后pH大于8,可使青霉素分解失活。临床需要使用两药时,应分别注射。三、问答题1抗菌谱较窄,敏感菌主要有G+球菌、G-球菌、G+杆菌,其它如放线菌、螺旋体也敏感。主要用于敏感的G+球菌和杆菌、G-球菌及螺旋体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青霉素G的毒性很低,除其钾盐大量静注易引起高钾血症、肌内注射疼痛外,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血清病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仔细询问过敏史,过敏者禁用;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

14、、局部用药和在过度饥饿时用药,注射后应观察0.5h;初次使用、用药间隔3d以上及更换批号时均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注射用药液必须临时配制;用药时应备有急救器材及药品;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就地抢救。2第一代: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但对绿脓杆菌无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常用的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第二代: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稍弱于第一代,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内酰胺酶稳定性提高,常用的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等。第三代:抗菌谱比第二代更有所扩大,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部分厌氧菌有效,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

15、不如第一、二代,对-内酰胺酶稳定性更高,常用药物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第四代:对G+球菌和G-杆菌的作用强于第三代,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三代相似或稍差,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活性,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3由于酶抑制剂可与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结合并使之失去活性,因此保护了复方制剂中的-内酰胺类抗生素,使之免遭酶的水解而保持或增强其抗菌活性,同时减少了抗生素用量。第三十六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重点与难点解析】(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为抑菌剂,高浓度时可杀灭细菌。属窄谱抗生素,对大多数G+菌、某些G-球菌、厌氧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嗜肺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体、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良好的作用,对-内酰胺类耐药的金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