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

上传人:野原 文档编号:143148493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税务税收筹划修改稿摘要2绪论3一、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5(一)、税收筹划必须准确把握税收政策5(二)、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6(三)、税收筹划的三个前提6(四)、税收筹划三个结合点7(五)、税收筹划四个时机7(六)、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8(七)、税收筹划原则、作用9(八)、税收筹划的意义9二、企业经营与税收筹划策略10(一)、企业税收筹划税种的选择13(二)、企业的注册地点的纳税筹划13(三)、企业组建形式的纳税筹划14(四)、企业投资方向的纳税筹划16(五)、企业投资决策的税收筹划17(六)、企业筹资纳税筹划18(七)、企业扩张中纳税筹划20(八)、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21(九)、企业

2、资产重组税收筹划22(十)、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23三、几种重要税种的筹划25(一)、增值税251、增值税纳税期递延的税收筹划262、兼营与混合销售行为的税收筹划273、让利促销税收的筹划29(二)、消费税301、通过债权转产降低消费税税负302、分设独立核算的门市部,降低消费税税收负担。31(三)、企业所得税311、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332、利用亏损弥补政策的税收筹划333、捐赠的税收筹划344、“视同销售”如何计征企业所得税34(四)、个人所得的税收筹划35四、税收筹划的回顾与前瞻36(一)、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37(二)、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税收筹划38(三)、税收筹划是税

3、务代理机构发展的主方向38(四)、二十一世纪税收筹划将有所发展39参考文献40摘要本文是在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前提下重点介绍了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中的前提、时机、原则、作用及意义;并重点论述了企业经营与税收筹划策略中税种的选择、注册地、组建形式、投资方向、投资决策、筹资、企业扩张、企业合并、企业资产重组和企业分立等方面的筹划,还分别就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举例说明。在文章的最后,对税收筹划进行了总结回顾和前瞻展望。绪论对“税收筹划”概念的定义,目前尚难以从词典和教科书中找出很权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中加以概括。荷兰国际文献局国际税收辞汇中是这样定义的:“税

4、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印度税务专家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一书中说,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美国南加州梅格斯博士在与别人合著的、已发行多版的会计学中说道:“人们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税收筹划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另外他还说:“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作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地少缴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税收筹划。”根据以上相互接近的表述,我们可作这样的概括,

5、即税收筹划指的是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其要点在于“三性”: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合法性表示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属于偷逃税,显然要坚决加以反对和制止。征纳关系是税收基本关系,法律是处理征纳关系的共同准绳。纳税义务人要依法缴税,负责征税的税务机关也要依法征税,纳税人偷逃税是触犯法律的行为。不过在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作出选择低税负的决策,是无可非议的,征税人不应当加以反对。用道德的名义劝说纳税人选择高税负,不是税收法律的要求,因而不值得提倡。筹划性表示事先规划、设计

6、、安排的意思。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增值税或销售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作出筹划的可能性。另外,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收规定也是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这在另一个方面为纳税人提供了可选择较低税负决策的机会。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收已经确定而去偷逃税或欠税,都不能认为是税收筹划。目的性表示纳税人要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有两层意思:一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税收成本,较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高的资本回收率;另一层意思是滞延纳税时间

7、(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收的欠税行为)。纳税期的推后,也许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如避免高边际税率),也许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减少利息支出)。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是税收成本的节约,即节税。随着我国税收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税收筹划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并开始走上前台。但是,由于我国的税收筹划工作才刚刚起步,对税收筹划的概念及其所包含内容的认识还远没有达成一致。从广义上来说,税收筹划应包括征税者和纳税者双方面的筹划工作。从纳税者这一方面来说,纳税筹划是税收筹划,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征税者如何从立法、征管上细致筹划安排,对于组织税收收入和调节经济也是很必要的。由于我国税收立法还不太成熟,还不能与国际接轨,

8、因此选择税制模式、设定税种以及一些具体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设定等问题都急需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另外,在征管上,同样也存在怎样选择征收人员、减少征收环节,从而最终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的问题。狭义的税收筹划就是指纳税筹划,这也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概念。但纳税人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税收筹划呢?一般而言,节税筹划首先被明确地认定为税收筹划。节税筹划的行为是合法的,是受优惠政策引导而产生的。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充分地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运用各种合法的手段,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或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降低自己的税收成本。节税筹划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节税活动的开展并不违背税法精神,相反节税是顺应国家政策,

9、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是国家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另外,纳税人在经济活动中,通过价格的制定,经营活动的安排,可以将自身所承担的税负(特别是流转税)向前转移给供应者,向后转移给产品的购买者。这种使自己少承担税负的活动,也应被看作税收筹划的内容。不过这种筹划工作的主要困难是商品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单个纳税人的力量很小,因此筹划的空间不大。在界定税收筹划的内容上,还有一部分很有争议的内容,那就是避税筹划。避税筹划是纳税人通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中的漏洞,运用各种非违法的手段,减少自己的应缴税款的行为。避税是一种非违法的行为,因此针对这一行为征管机关只能采取堵塞税法漏洞、加强征管等反避税措施,而很

10、难对其进行处罚。避税筹划是在违背税法精神下进行的,因此,是属于被世界各国政府限制的范围。不过,避税筹划在前提上是不违法的,所以筹划者必须非常透彻地研究税法,找出其中的漏洞加以利用,而国家立法机关能及时把握这些动向,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税法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完善税收立法。为了表述方便,我们需要引入节税、避税和逃税这三个概念。节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现行税收法律和法规的优惠政策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减轻税收负担的经济行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许多纳税方案选择时,纳税人有权选择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交易事项。企业出于减轻税收负担动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经营方式,而这种选择与立法精神不相冲突,

11、这种筹划属于节税筹划。避税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不明确的概念。联合国税收专家小组将其解释为:避税可以认为是纳税人采取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以减少纳税人本应承担的纳税数额。虽然避税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避税所使用的方式是合法的。逃税是发生了应税行为,纳税人没有依法、如期、足额地缴纳税款,而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税的行为,也即通常所说的偷税。逃税是以偷、逃国家税款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从法律角度看,逃税是违法的,从

12、时间和手段上讲,逃税是在纳税人纳税义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对于逃税行为,我国税法和刑法都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广义的税收筹划包括采用合法手段进行的节税筹划、采用非违法的手段进行的避税筹划等方面,而“偷、逃、欠、骗、抗”税则应属于税收欺诈的范畴。我们可以看到税收筹划和税收欺诈的本质区别在于“合法”(或非违法)还是“非法”,二者是截然不同、根本对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一、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一)、税收筹划必须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做税收筹划最大的困难是难以准确把握税收政策。这有几个原因:第一,我国税法在立法体制上有多个层次,首先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基本法律,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

13、税收征收管理法,其仅占极少数。税收基本法比较稳定,修改前经过广泛讨论,纳税人对其内容比较熟悉。其次是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如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其也相对稳定,易于把握。第三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规章,如实施细则、通知、办法、函等,这种法规数量庞大,每年都有上千个,把握起来非常困难。税务部门在征税时适用的法规基本上属于此种。第二,具体的税收法规变化频繁,对一个问题一年中可能会发布几个文件,稍不注意,使用的法规就可能过时。第三,大量的税收法规中,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即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难以准确把握。做税收筹划,必须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特别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税

14、法的前后变化。不能只着眼于基本税法的规定,要更多地注意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函等文件对税收政策的变更。特别是目前税法正处于变化较快的时期,更需要准确把握。(二)、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依法治税”亦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而税收筹划将成为法治经济中企业节税的理性选择。随着经济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以及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提高,企业从维护自身整体、长远利益出发,必将摒弃避税、偷逃税等短期行为,转而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谋求长远发展。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纳税人往往面临着一

15、个以上的纳税方案的选择。不同的方案,税负轻重程度往往不同,甚至相差甚远。而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纳税人实得利益的多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参与竞争,其自身利益独立化,税收筹划必然成为企业理财工作的重点。(三)、税收筹划的三个前提要有效开展税收筹划,获取最大的经营利益,必须把握税收筹划的三个前提。三个前提是指:税收筹划应具备超前意识、税收筹划不能与税法相抵触、税收筹划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税收筹划应具备超前意识要开展税收筹划,纳税人就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准确把握从事的这项业务都有哪些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涉及我国现行的哪些税种?有哪些税收优惠?所涉及的税收法律、法规中存在着哪些可以利用的立法空间?掌握以上情况后,纳税人便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目的,也可以利用税收立法空间达到节税目的。由于纳税人的上述筹划行为是在具体的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因而这些活动或行为就属于超前行为,需要具备超前意识才能进行。如果某项业务已经发生,相应的纳税结果也就产生了。当纳税结果产生后,纳税人如果因为承担的税负比较重,利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等手段去改变结果,最终会演变成偷逃国家税款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税收筹划不能与税法相抵触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盲目操作,不能与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相抵触。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终目的是降低税收成本,减轻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