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4)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3146965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4)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4)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4)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4)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4)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4)(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

3、“语汇”了。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

4、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比可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

5、“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的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

6、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1. 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B. 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C. 全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一个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D. 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2. 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都

7、使用了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B. 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C. 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是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这些建筑物内部木构使然。D. “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都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3. 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A. 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或若干相连院落。B

8、. 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C. 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D. 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都是应用了院落组织的平面特征。【答案】1. D 2. A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

9、烈”表述错误。原文第6段说的是“建筑物的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这是油饰的作用而非斗拱的作用,而选项说的是“斗拱的作用”,选项偷换概念。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文本信息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找到有关中国建筑文法的内容,两者进行比较。A项,“都使用了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错误,第6段说的是“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

10、金”,选项中以忽略了“主要”,范围扩大。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最后一段,分析最后一段的内容,并与选项进行比对。B项,“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错误,原文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而非“阳光、花木”。C项,“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于文无据。D项,“都是”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故选A。【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

11、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

12、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据国家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2016年参加HSK(新汉语水平考试)等国际汉语考试的全球各类考生达到600万人次。汉语也愈发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重视,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

13、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普遍提高,也呈现出了低龄化趋势。在很多欧美国家,出生于精英家庭的小孩,从小学习中文已成为当地一种流行趋势,这使得会中文的华人保姆在海外更受欢迎。不少家庭纷纷开出高薪聘请华人保姆,帮助子女更好地学习中文。近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公布了一项对上千名英国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文被英国家长选为“未来最有用”的语言,51%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中文。过去10年间,学习汉语的法国中小学生翻了四番,汉语现已是法国初、中等教

14、育里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9月15日,有删改)材料二:“各国汉语教学正在由普及型、兴趣型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机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国家汉办负责人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学员规模持续扩大,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民众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进入社区、植入草根,形成了校内校外互动,各职业、各年龄段、各种身份学员广泛参与的热烈氛围。”目前,学历教育、学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基本成型。图表国家汉办(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10

15、月28日,有删改)材料三:汉语为什么这么热?其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各国渴望更多地借鉴中国经验,而汉语无疑是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其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学好汉语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正如一些荷兰家长指出的那样“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其三,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彰显出大国的气质和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使得更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交往与合作,也使得汉语逐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摘自南方

16、网2018年3月29日,有删改)材料四:具体来看,“汉语热”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数据显示,近年来,欧洲各国高中生学习中文的比例跟其他外语比起来并不高,中文仍是小语种的一种存在。此外,从学习汉语的阶层来看,学习者多集中在中上阶层,外国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仍然缺乏直接接触,对中文的应用也相对较少。“汉语热”其实质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的遭遇到文化差异的挑战,“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意识的做到“入乡随俗”,尽量在不是汉语独立品格的前提下做到与差异文化完美结合。其实,“汉语热”也并非新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节点前后,国外都一度出现过学习汉语的热潮,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学习的规模有了显著提升,但地位仍不高,国际官方场合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