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3146949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服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而在我们中国“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图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愈推愈簿。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

2、心圆波纹的性质。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平住的人是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縮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

3、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已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五伦是天下之达道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

4、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譬如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在差序格局中,社会美系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

5、人联系中发生意义.(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家庭与西洋家庭的结构不同在于中国家庭的人员界限不分明,可以伸缩。B. 中国家庭的亲属关系是通过生育和婚姻所发生的可包括无数人的社会关系。C. 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自我主义的区别在于个人是否在团体中,是否平等。D. “伦”就是一个人和与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亲缘和地缘两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就是差序格局。B. “一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都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论证。C. 文中儒家经典礼

6、记中所讲的“十伦”,正是“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D. 文中采用对比论证方式,比较了西方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差序格局体现为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各种网络的中心不同,且彼此独立。B. 地缘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体现为依据中心势力所在地域不同,社会圈子的大小可以伸缩。C. 孔子谈“克己”,正因为他发现各种社会关系中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自己这个中心。D. 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是私人关系的增加,因而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才产生意义。【答案】1. C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7、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区别在于个人是否在团体中”是错误的。由原文“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可知,不管是个人主义还是自我主义都是在团体中,这是二者的共同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

8、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说是错误的。文章只是指出了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并没有采用对比的手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

9、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且彼此独立”是错误的。由原文“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平住的人是相同的”可知,这个网的中心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的关系是有交叉关系的,所以并不是彼此独立的。B项,“依据中心势力所在地域不同”是错误的。由原文“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可知,地缘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体现为依据中心势力不同而定。C项,“因为他发现各种社会关系中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自

10、己这个中心”是错误的。原文中没有依据。文章最后一段说到孔子注重“推”,先承认一个“己”,然后由己推人。但并没有说孔子发现各种社会关系中可以着手的具体只有自己这个中心。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自1901年首次提出“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活动需求即贫困”后,国际社会对减贫理论与减贫实践进行了不懈探索国外贫困的治理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强调“个人努力进取”的脱贫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在市场中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计,并主要通过个人收入在市场机制中保障自身福利。第二种贫困治理模

11、式是北欧和西欧的福利国家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通过高税收抑制收入差异,再通过收入分配形成相对公平的国家主导下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机制。美国的贫困治理虽然具有很强的个体效率激励效应,但由于其无法救助所有贫困者而备受诟病。欧洲模式虽然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兜底作用,但背负巨大的福利负担,形成了福利陷阱新时期我国设定了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在扶贫政策方面,创新使用政府行政主导、干部驻村等方式;在贫困治理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

12、。筌国832个贫困县有436个摘帽,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表示:中国在对待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它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样的成绩不是开玩笑的。(摘编自精准扶贫:中国扶贫的新实践)材料三在精准扶贫实践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因人因需,采月多元化扶贫方式,形成了大量可借鉴的模式。甘肃将电子商务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改变了贫困地区的产业价值创造模式,将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宁夏采取补偿金融扶贫运行风险,有效破解了市场机制下扶贫开发的融资难困境,实现了生产风险共担、生产收益共享;四川采取“五大行动”补齐贫困地区医

13、疗保障短板,破解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青海发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实现“扶贫”和“扶志”同步、文化与旅游发展同步;云南从多维目标出发综合施策,保证了贫困群众受教育机会,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个人素质和就业率;贵州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疒泛参与扶贫开发,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摘编自精准扶贫实践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模式)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缺乏技术、文化、资金是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发展教育、增加投资可降低贫困发生率。B. 关注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改善他们的医疗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C. 贫困户

14、的数量与其年龄成正比,因此,家庭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与其贫困程度成正比。D. 如何帮助平均年龄在5080岁的贫困户脱贫,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攻坚的难点。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际社会对减贫的不懈探索和中国的扶贫实践,表明消除贫困仍然是当今全球性的挑战。B. 美国所代表的脱贫模式强调个人努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无法让所有贫困者摆脱贫困。C. 因为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兜底作用,北欧和西欧福利国家的贫困治理模式优于美国模式。D. 精准扶贫既要“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也要“扶智”,提供技术、文化支持。6. 我国的扶贫实践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绩?请简要概括,并

15、结合材料说明。【答案】4. C 5. C 6. 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模式:国家为扶贫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完善的贫困治理机制,在具体实践中因地制宜,采用多元扶贫方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成正比”是错误的。由材料二图二可知,年龄在70-80岁贫困户的数量为不到200户,而80以上的贫困

16、户的数量为40多户,所以贫困户的数量和年龄不成正比。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C项,“北欧和西欧福利国家的贫困治理模式优于美国模式”是错误的。由原文“欧洲模式虽然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兜底作用,但背负巨大的福利负担,形成了福利陷阱”可知,虽然北欧和西欧能最大程度上从制度上发挥兜底作用,但也存在这自己的问题,所以北欧和西欧与美国的模式相比各有利弊,不能说哪种模式更好。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