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运动学推荐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144681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踝关节运动学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踝关节运动学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踝关节运动学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踝关节运动学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踝关节运动学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踝关节运动学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踝关节运动学推荐PPT(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踝关节功能解剖学 康复科:程凤玉,2,学习内容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四、足和足弓,3,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4,(二)运动方向 绕额状轴: 跖屈(繃脚尖) 背伸(勾脚尖) 正常背伸至70o,跖屈至140o,约有70o的活动范围。 绕足的矢状轴: 内翻 外翻,5,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一)骨 与踝关节、足部有关的骨共有

2、26块(单侧)。 1块胫骨、 1块腓骨、 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 内侧、中间、外侧楔形骨,骰骨)、 5块跖骨、 14块趾骨(分基节骨,中节骨,末节骨)。,6,7,8,可触及的结构一,内踝 踝部内侧面,胫骨远端突起 外踝 踝部外侧面,腓骨远端突起 外踝低于内踝 外翻受限,容易内翻损伤,9,可触及的结构二,跟骨载距突 舟骨粗隆 足弓重要的结构 距骨 三角韧带(内侧副韧带) 强健的内侧副韧带结合较低的外踝,保证了踝关节的内侧稳定性,10,可触及的结构三,内侧楔骨 第一跗跖关节 第一跖骨粗隆 第一跖骨干 第一跖趾关节,11,可触及的结构四,跟骨 第五跖骨粗隆 骰骨 外侧楔骨,12,可触及的结

3、构五,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 外侧楔骨 第一跖骨 第二跖骨 第三跖骨 第四跖骨 第五跖骨,13,可触及的结构六,距骨 距骨小腿关节 跟距关节(距下关节) 距舟关节 (跗横关节的一部分) 前宽后窄的距骨滑车结构保证了踝穴的稳定性,14,可触及的结构七,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距腓后韧带,15,(二)踝关节的韧带 踝关节的主要韧带有: 1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16,17,2.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在踝

4、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18,19,3.下胫腓韧带 此韧带可分为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 横韧带。 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固。 下胫腓韧带亦有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20,(三)肌肉,1、前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 肌 、第三腓骨肌 2、外侧群:腓骨短肌、腓骨长肌 3、后群: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 趾 长 屈 肌 拇长屈肌,21,小腿前侧肌肉,胫骨前肌 起点:胫骨外髁,胫骨外侧面上13 止点:第一跖骨内侧及跖面, 第一跖骨底 功能:踝关节背曲及内翻 神经:腓深神经 动脉:胫前动脉,22,23,

5、踇长伸肌 起点:腓骨前面中部13 止点:踇趾末节骨底部 功能:伸展踇趾、持续伸展时 踝关节背曲 神经:腓伸神经 动脉:胫前动脉,24,25,趾长伸肌 起点:胫骨外髁、腓骨前面上34 止点:外侧四趾中节趾骨及末节 趾骨背面 功能:外展四趾,伸展动作持续时 踝背屈 神经:腓深神经 动脉:胫前动脉,26,27,第三腓骨肌 起点:腓骨下前面(趾伸肌第五腱 止点:第五跖骨底背面 功能:踝关节背曲及外展 神经:腓深神经 动脉:胫前动脉,28,29,小腿外侧肌,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30,腓骨长肌 起点:胫骨外髁,腓骨小头及腓骨 外侧面上2 3 止点:第一楔骨外侧第一跖骨基底 功能:踝关节跖屈、外翻 神经:腓

6、浅神经 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31,32,腓骨短肌 起点:腓骨外侧面下2 3 止点:第五跖骨外侧 功能:踝关节跖屈、外翻 神经:腓浅神经 动脉:腓动脉,33,34,后侧肌群,腓肠肌 浅层 比目鱼肌 跖肌 胫骨后肌 深层 趾长屈肌 踇长屈肌 腘肌,35,36,后侧浅层,腓肠肌 起点:股骨内外侧髁 止点:经跟腱止于跟骨。 功能:跖屈、(继续跖屈可膝屈曲) 神经:胫神经 动脉:腘动脉腓肠支,37,38,比目鱼肌 起点:腓骨头后面及腓骨干上13,胫骨 比目鱼线(胫骨內缘中13胫骨与腓骨间的腱弓) 止点:经跟腱止于跟骨 功能:跖屈踝关节 神经:腓神经 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 腘动脉腓肠支,39,40

7、,跖肌 plantaris 起点:股骨外上髁 止点:跟腱 功能:跖屈踝关节 神经:胫神经 动脉:腘动脉腓肠支,41,42,小腿三头肌,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合成 腓肠肌为双关节肌,以快肌为主 比目鱼肌为但关节肌,以慢肌为主 作用屈小腿和上提足跟,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身体向前倾倒。,43,后侧深层,胫骨后肌 tibialis posterior 起点:胫骨后外侧,腓骨内侧面上23 止点:舟骨粗隆、全楔骨底面, 第234跖骨底面、骰骨载距突 功能:踝关节跖屈,内翻 神经:胫神经,44,45,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 起点:腓骨下23 止点:踇趾末节趾骨底 功

8、能:踇趾屈曲 神经:胫神经 动脉:腓动脉肌支,46,47,趾长屈肌 flexor digitorum longus 起点:胫骨后面中23 止点:外侧四趾末节趾骨底跖面 功能:屈曲外侧四趾 神经:胫神经 动脉:胫后动脉,48,49,腘肌 起点:股骨外髁、腘斜韧带 止点:比目鱼肌线上方胫骨 后面的三角面 功能:屈曲膝关节,屈曲开始时使胫骨内旋 神经:胫神经 动脉:腘动脉,50,使踝关节运动的肌主要是: (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背伸: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和 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 胫骨前肌

9、。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 腓骨短肌等。,51,2.踝关节运动肌群的功能特征 踝关节肌在工作时,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1)跖屈肌所作的功远大于背伸肌。 (2)跖屈肌有对抗踝背伸与足外翻的作用。 (3)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肌腱在足底部共同形成“腱 环” 有维持足横弓的作用。,52,(四)肌腱 1.后面:跟腱。最粗大,易于识别。 2.前面:有胫骨前肌肌腱,是前面所有肌腱中最粗大者。 胫骨前肌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着有: (1)踇长伸肌肌腱; (2)趾长伸肌肌腱; (3)第三腓骨肌腱; (4)腓骨肌腱;位于外踝后方; (5)胫骨后肌肌腱:位于内踝后方。,53,(五)深筋膜、腱

10、鞘和滑膜囊 1.深筋膜主要作用之一是形成支持带、跖腱膜等。 (1)支持带支持带是深筋膜增厚所形成又称假性韧带,主要起约束肌腱的作用。 (2)跖腱膜为足底深筋膜在足底中间部增厚所成。跖筋膜似一弓弦,张于足的纵弓上。 人在直立或负重时弓弦就绷紧,对维持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 跖腱膜作为足弓的弓弦,是足弓维持与保护的重要组织。,54,2.腱鞘与滑膜囊 (1)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前外侧部后部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坶伸长肌腱鞘及趾伸长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屈坶长肌及屈趾长肌腱鞘。 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共有一鞘。 后方有:跟腱鞘。,55,2.滑囊 足部的滑液囊较大的有

11、: (1)跟骨皮下滑液囊:在跟骨后面和跟踺的浅面。 (2)跟腱滑液囊:位于跟腱止端和跟骨后面上部之间。 在日常生活中,鞋履不平整产生摩擦时,可促使皮下 滑囊引发炎症。 运动训练中过度训练,也可导致慢性滑囊炎的发生。,56,(五)腓骨的作用 腓骨参与踝穴的组成,且还具有以下 作用: 1负重功能 负重时,负荷由距骨传至腓骨。 约承受体重的1/6。 2腓骨缺损时的影响腓骨被部分切除后,胫腓下 关节韧带出现松弛,引起踝关节不稳,最终将导 致骨骼发育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 3外踝的功能保证关节相对稳定。,57,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

12、部在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性,58,(一)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踝关节轴线胫骨及距骨关节面弧 踝关节活动度,59,1.背屈与跖屈即距骨在其横轴上旋转。 距骨头体在矢状面上背屈与跖屈 踝关节屈伸同时伴有距骨下关节(跟距及距舟)和 跗中关节(距舟、跟骰)活动及距骨在踝穴中前后 滑动。 跖屈时距骨内旋,背屈时外旋。 2.内翻与外翻 即跟骨在通过距下关节的斜行纵轴上内旋与外旋,60,总之,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的运动是联 合的。 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足外翻、外旋。 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 之为旋后。 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

13、缘降低,足尖朝外称 之为旋前。,61,(二)踝关节的负荷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静止情况下以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 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 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重的5倍 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面接触面积 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 而明显增加。,62,(三)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与踝穴相适应,且宽 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其次,大多

14、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 均有阻止距骨后移加的作用。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 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63,1背屈时的稳定性 跖屈大于背屈。屈的控制因素有骨、韧带及肌肉。 背屈时距骨颈上面与胫骨远端关节前唇接触, 关节囊后部拉紧,后侧韧带及肌肉紧张,阻止踝进 一步的背屈。 2跖屈时的稳定性 跖屈时,距骨后结节,接触后唇,阻止跖屈过度。 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前部分亦有阻止作用。 距骨在踝穴中,胫骨前后唇阻止距骨前后移动和过 度屈伸。 3横向稳定性 即侧方稳定性,其控制因素一是距骨体嵌入踝穴内, 二是副韧带正好位于距骨侧方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均 可起到稳定作用。,64

15、,(四)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关节,但 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单位面积上的应力却低 于髋或膝关节。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要作用。 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性, 包括决定上位环节作用的效率以及它参加工作的早晚。如果,踝 关节具有足够的力量,便可“提前”参与“工作”,从而缩短整个动 作完成的时间,提高动作的速率。如在跳高时,起跳腿踝关节及 时、充分的提蹱,可提高身体重心的初始高度,并直接影响到腾 空后的姿势和效果。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肌腱的弹性 形变与复原进行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段,通过肌腱的形 变而储备能量。,65,四、足和足弓 足是由26块骨以及 关节、 肌肉、 韧带、 神经、 血管等构成的一个整体。,66,(一)骨关节 1.跟距关节:完成足部的内翻与外翻。 2.距舟关节:距舟关节也有足内翻、外翻功能。 它与跟距关节有同一滑膜腔,又称跟距舟关节。 3.跟骰关节:辅助足内、外翻。 4.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节构成,呈S形状。 5.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五个跖骨组成的关 节,仅为平面微动关节。 6.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节共有五个。,67,(二)足的分部 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