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3144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ppt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ppt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ppt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ppt优秀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高频考点串讲 高频考点 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网络构建 清思路 防遗漏 主干归纳 抓重点 成体系 1 灿烂的中华文化 汉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在今天为中华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源远 流长 见证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独特性 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区域性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区域特征明显,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博大 精深 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 化;它们都

2、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原因 中华文 化特有 的包容 性 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

3、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必要性及意义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 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途径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 主心骨 ” 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

4、精神相结合;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拓展升华 重应用 提灵性 1 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相关典故、诗词、格言 内涵 典故、诗词、格言 团结统一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爱好和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之用,和为贵。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中华民族以 “ 礼仪之邦 ” 享誉世界。 郑和七下西洋 勤劳勇敢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业广唯勤。 天道酬勤。 不畏强御。 勇者不惧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

5、海。 不怨天,不尤 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主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 源远流长 ” 是从纵向角度说的,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没有中断; “ 博大精深 ” 是从中华文化内涵的角度说的,是指中华文化内涵丰富、体现在各个方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是中 华民族在历史和现实所共同创造的能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

6、成果的总和。 (2 )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 (3 )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既有文化精华,也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 (4 )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疑点指津 明双眼 不失误 1 古老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 (1 ) 政治、经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融合、经济的发展繁荣。 (2 ) 文化: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

7、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3 )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 (4 ) 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明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 2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这并不意 味着从古至今,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帆风顺,始终辉煌的。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和新时代的再创过程。 3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吗?不是。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4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8、就是指我们的优秀文化能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吗?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前者指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后者指它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包容性不只指向兼收并蓄,而且兼收并蓄指 向的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不是中华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吸收。 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冲击,面对侵蚀、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 “ 包容性 ” 的特点,既要“ 求同存异 ” ,又要 “ 兼收并蓄 ” 。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睦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不会走向衰落,而会走向

9、辉煌。 6 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这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点。因此,在经济全球 化条件下,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7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并不是说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8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类型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区 别

10、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就是民族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联 系 中华文化有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中华文 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

11、神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 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上述内涵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 “ 天人合一 ” 的 “ 和合 ” 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10 发展我国国防与爱好和平矛盾吗? 爱好和平,走和平发展之路,并不表明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就要放弃正义的战争,在外敌入侵或其他分裂国家行为存在时,我们要用武力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这与爱好和平并不矛盾。 11 不能把 “ 中 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和维系中华各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 说成 “ 勤劳勇敢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和维

12、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精神纽带 ” ,把二者在逻辑上等同是错误的。必须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避免类似错误发生。 12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古代爱国主义 缔造、维护和捍卫祖国统一及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近代爱国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推翻腐朽的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 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3 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3、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民族 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4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 ” 的观点是错误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14、优秀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高频考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网络构建 清思路 防遗漏 主干归纳 抓重点 成体系 1 正确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比较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 “ ” 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区别 表现形式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一是政治思想上的腐朽文化;二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明显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特征的邪教文化;三是日常生活中,对

15、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文化,如 “ 黄赌毒 ” 等 区别 对待措施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共同点 都是糟粕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都不是我们倡导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有喜有忧。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融合中,我们要奏响主旋律,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