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生活与消费》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3139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生活与消费》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生活与消费》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生活与消费》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生活与消费》ppt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生活与消费》ppt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生活与消费》ppt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生活与消费》ppt优秀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复习导航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考向预测 1. 货币的本质: (1 ) 商品的基本属性;(2 )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 ) 货币的基本职能; (4 ) 金属货币与纸币 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 ) 货币与财富; (2 ) 结算与信用工具; (3 ) 外汇和汇率 3.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 ) 价值与价格; (2 ) 价值决定价格; (3 )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4 ) 供给与需求; (5 ) 影响 ( 均衡 ) 价格的因素4.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 )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2 )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 )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5. 消费及其类

2、型 (1 ) 影响消费的因素 ; (2 ) 消费类型; (3 ) 消费结构 6.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 消费心理; (2 ) 消费行为 1.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外汇和汇率等。尤其是外汇和汇率考查的频率最高,每年考题都会涉及,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且分值较高。 2. 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尤其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考查的频率最高,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试题。 3.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结构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几乎每年考题都会涉及,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试题,且分值较高。尤其

3、是命题往往把价格、消费观、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结合起来,试题综合性都比较强。 1. 结合食品安全、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及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纸币、汇率、价格的变动及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点 2. 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高频考点 一 货币 网络构建 清思路 防遗漏 主干归纳 抓重点 成体系 货币及其发展 拓展升华 重应用 提灵性 1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可分为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汇率的升降与币值变化密切相关。外币升值,外汇 汇率升高,本币汇率跌落。反之,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4、本币汇率升高。 2 汇率升降的利与弊 本币汇率上升 本币汇率下跌 利 弊 利 弊 贸易 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于该国出口 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于该国出口 投资 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不利于该国吸引外资 利于该国吸引外资 不利于该国吸引外资 消费 能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不利于该国扩大外需 利于扩大外需 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债务 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不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利于收回该国外债 不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地位 能提高该国国际地位 会加大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降低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降低该国国际形象 结论 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疑点指

5、津 明双眼 不失误 1 判断一物品是不是商品的三个方法: (1 ) 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 ) 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 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经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2 废品、伪劣产品是商品吗? (1 ) “ 废品 ” 是指丧失了使用价值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商品失去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而是废品;当废品被重新开发利用作为生 产资料,具有了使用价值且被用于交换时则是商品,比如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就是商品。 (2 ) “ 伪劣产品 ” 不具有正规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成为商品,制售 “ 伪劣产品 ”

6、 是违法行为; “ 次品 ” 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果发挥其实际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就可以成为商品。 3 货币可以同时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吗?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一定同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因为人们可以看价但不一定买;但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一定同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因为人们购买的过程自然包含着货币衡量商品价值的过程。 4 将人民币存入银行,此时的 人民币不是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因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更不能保值 ( 长时间 ) ,此时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5 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率、商品价格的计算 ( 计算题是学生的难点又是考试的重点 ) 。 (1 ) 通货膨胀率 ( 纸币的发

7、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2 )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现在商品的价格商品原价格 (1 x%) , x% 为通货膨胀率。 6 纸币发行量与纸币贬值率、商品价格的计算。 (1 ) 纸币贬值幅度 ( 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 纸币发行量。 (2 )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商品的 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现在商品的价格原来商品的价格 / (1 x%) , x% 为货币贬值的幅度。 7 Q 币不是货币,只是一种特殊商品。 8 信用卡不一定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其发行主体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非银行。 9 信用卡可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但不可以充

8、当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10 支票不可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具有结算、取款等功能,不可以用支票消费,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11 外汇 外币。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币是指外国的货币,包括外国的 纸币、铸币,不能把外汇和外币等同起来。 12 ( 1) 关于汇率变化和货币升值贬值的判定。 外币汇率升高 ( 或跌落 ) ,外币币值升值 ( 或贬值 ) ,即外币汇率的变化和外币币值变化一致。 本币汇率升高 ( 或跌落 ) ,本币币值升值 ( 或贬值 ) ,即本币汇率的变化和本币币值变化一致。 (2 ) 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 ( 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

9、法 )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如 M 国与 N 国原来的汇率为m : n ,若 M 国通货膨胀率为 x% , N 国币值不变,则现在 M 国与 N 国的汇率为 m (1 x%) : n 。 (3 ) 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 货币升值贬值会引起汇率的变化,假如 M 国与 N 国的汇率是 m :n ,若 M 国币值不变, N 国货币升值 x% ,则现在 M 国与 N 国的汇率是m : n/ (1 x% ) ; N 国货币贬值 x% ,则现在 M 国与 N 国的汇率是 m : n/ (1 x%) 。关于汇率问题的判断和计算 ( 计算是学生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 ) 。 高频考点 二 价格

10、 网络构建 清思路 防遗漏 主干归纳 抓重点 成体系 1 全面认识影响价格的因素 (1 )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 格低于价值。 (2 ) 价值决定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 ) 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比。 (4 ) 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就会引起物价下跌,出现通货紧缩。 (5 )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影响商品的价格。 2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消 费者 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互

11、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量成正比; 互 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自身的需求量和互补品的需求量都成反比 对生产经营 调节生产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拓展升华 重应用 提灵性 用坐标图理解价格问题 项目 坐标图 解释 供给 (x 轴 ) 与价格 (y 轴 ) 一般而言,商品供给越多,价格会越低 需求 (x 轴 ) 与价格 (y 轴 ) 一般而言,商品需求越多,价格会越高 价值 (x 轴 ) 与价格 (y 轴 )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 (x 轴 ) 与价格(y 轴 )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

12、下,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格越低 价格 (x 轴 ) 与需求量 (y 轴 )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人们对其的需 求量越小 价格 (x 轴 ) 与生产量 (y 轴 )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商品生产者越会提高其产量 疑点指津 明双眼 不失误 1 卖方市场 通货膨胀。卖方市场属于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概念。某类商品的市场,若供给不足,则会出现 “ 物以稀为贵 ” 的现象。通货膨胀则属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概念,它与某个时间过程相联系。全面持续的物价水平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只不过卖方市场 和通货膨胀时,物价都会上涨。 2 供求影响价格示意图。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杠杆,供求平衡是经济

13、平稳运行的基本条件,在经济生活中多处体现。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 价值与价格的比较。 (1 ) 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价值是凝结 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 )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3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们直接接触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 ) 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一般情况下,货币价值相对稳定。 4 正确认识等价交换。 (1 ) 等价交换的含义:即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 价 ” 即价值。 (2 ) 等价交换的实现:

14、货币出现以前,等价交换通过另一种商品,即等价物实现;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没有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与价值不符合,但从一段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总体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动态中实现。 (3 ) 等价交换的意义:只有坚持等价交换,才能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 ) 等价交换不是交换的具体次数,而是指交换的平均数,全过程平均的等价。所以说 “ 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而不存在于个别场合。 ” (5 ) 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引入到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

15、 5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 过竞争、供求和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6 价值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 (1 ) 文物、名画、邮票等特殊商品的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但是总是高于其价值,这是因为它们价格的变化不能引起商品的扩大生产。 (2 ) 国际贸易中的 “ 剪刀差 ” 现象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经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剥削发展中国家,使发达国家的制成品长期高于其国际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长期低于其国际价值。 7 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结到一点上,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8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和心理预期等。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9 需求弹性。 (1 ) 课本图片中所讲的需求弹性是指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一定时期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