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136647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季风气候显著,丹东市第九中学 薛艳红,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五、教学评价,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比较、综合、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很好的素材。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影响范围 3、了解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4、通过读冬

2、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 和降水柱状图,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 和降水柱状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以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评价季风带来的利弊及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3、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1.冬、夏季风的性质和差异及我国季风 气 候的特征 2.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确立的依据: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后面理解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基础,同时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把这部分知识定为重点。 解决的方法:对重点部

3、分充分利用读图、填表、分析、讨论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加以呈现、强化,使学生了解、记住。,难点:1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2锋面雨的成因,确立的依据:因涉及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等八年级学生还未学习的知识,难于理解,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因此这部分知识是难点 解决的方法:对难点部分利用多媒体动画加以分解,使难懂的部分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二、说教法,启发、参与、合作、探究。 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参与意识; 2通过组织抢答竞赛、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探究

4、问题的能力; 3利用地理课件,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突出重点,有利于难点的突破。,三、说学法,观察、讨论、综合分析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四、说教学程序,1、复习提问 2、导入新课 3、探究新知 4、课外延伸 5、达标反馈 6、课堂小结,四、说教学程序,五、教学评价,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时基本实现: 1、教学目标多元化,涉及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多方面,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

5、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充分发挥地图、多媒体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以具体问题或案例分析、学生的亲自演示为载体,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高。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角色意识,让我的地理课堂上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谢谢各位!,读图2.19和2.20填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差异,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太平洋、印度洋,西北、东北(偏北风),东南、西南(偏南风),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冈 底 斯 山 脉,我国主要山脉,锋面雨,注意观察,锋面雨示意图,北方,南方,暖空气,冷空气,暖空气,暖空气,冷空气,冷空气,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东北,夏季风的进退,东部地区雨带推移,早,晚,长,早,晚,短,(1)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 降水较多的几个月份在 季节, 气温较高的几个月份在 季节。,夏季,读2.23图,分析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夏季,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阿拉伯半岛,长江中下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