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3134499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训练卷 A卷 教师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高考)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

2、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 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 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针对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 解但并不予支持,这表明陈独秀肯定钱玄同反封建的热情,但认为“废孔学、废汉文、灭

3、道教”的 主张过激,因此可以判断,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理性批判,B 正确;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陈独秀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这与当时儒家学说是不一致的,A 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马 克思主义学说,C 错误;材料说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涉及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 错误。 2 1903 年,陈独秀认为人民群众是“草野愚民”,“每喜从同,恶德浊流,惰力甚大”。1920 年, 他则认为“今日的世界,不是资本家创造出来的,乃是数千年来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只有做 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这一变化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知识界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 C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D中国无产阶级

4、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 1903 年时候陈独秀对人民群众是持蔑视态度;1920 年陈独秀认为资 本主义应该被抛弃,认识到创造世界的是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联系所学可知陈独秀在 五四运动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 A;材料体现陈独秀对 人民群众的认识,不能表示知识界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过于绝对化,B 错误;1919 年以前主要 宣传民主与科学,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C;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与材料时 间不符,排除 D。 3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陈炽、郑观应等人主张设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

5、 “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这股思潮() A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B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 C植根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D旨在抵制暴力革命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可知郑观应等人认为设立议 院,实行选举,君民共同来治理国家,是一种初步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但为维新 运动探索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故选 B;中体西用主要学习器物,材料学习制度,A 错误;材料内容 与民族工业无关,排除 C;材料内容与暴力革命无关,排除 D。 4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

6、仁义 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D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可知,严复一改过去对进化论的全面肯定,更 加客观公正,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严复晚年对天演论的反思,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糟粕,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严复更多的是对进化论持负面看法,故 B 项错误;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 进化思想,与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不符,故 C 项错误。 5梁启超对谭嗣同的精神阐释着重于两方面:早期的谭嗣同传若力阐发其舍生

7、收义、拯救中众 生的献身精神、 博大胸怀及烈士形象; 1920 年的 清代学术概论 则主要弘扬谭氏“冲决网罗”、 批判纲常名教、排斥尊古观念的“思想彗星形象。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洗礼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答案】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梁启超对谭嗣同精神阐释分别在不同时期侧重于具有献身精神的烈士形象 及反抗封建的精神,结合材料关键信息“1920 年”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主要和新文化运动促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进思想解放有关,B 正确;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强调的是暴力革命,A 排除;一

8、战于 1918 年 11 月就已 经结束,C 排除;D 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 B。 6郑观应强调,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异邦客商,一切章程, 均南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郑观应的这一观点() A体现了近代国家观念B接受了西方民主政治理论 C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D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郑观应提出在对外交往之时应独立自主,应该遵守国际公法,这实 际上突破了传统上中国的夷夏之防观念,反映出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 误,材料体现的是郑观应只是接受了国际外交观念,没有涉及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9、;C 选项错误, 材料不能表明郑观应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D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这是中国外 交观念近代化的开始。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71918 年,傅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义。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 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这表明他() A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B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D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 【答案】D 【解析】“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这表 明傅斯年主张文言文和白话文相融合,即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故 D 正确;马克思主义的传 入推动

10、了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故 A 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故 B 错误;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故 C 错误。 8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角度矛头 政治层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 思想层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 个人层面批判孔予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三个“专制”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孔子思想中的封建成分进行批判,这不 仅仅是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而是通过批判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合理成分,以达

11、到文化的觉醒和思想 的启蒙,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中的“全面否定”材料无法体现;C 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 的;D 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 为不是主要目的。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9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及阶级斗争、共产主义等基本观点,陆续被介绍到国内,为国人 所知。但 1919 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学说主要是作为理论探讨的对象而非斗争实践的指南。这主 要是由于()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B三民主义思想盛行 C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19 年以前”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12、过程可知,五四运动之前,由 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无产阶级不足以登上历史的舞台,因而马克思主义不能被应用于实践。A 正确;三民主义思想盛行并不是影响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主要原因,B 排除;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已经指导工人运动了,但此时中共还未成立,因此共产党尚未成立不是马克思主义未能指导工 人实践的原因,C 排除;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已经指导工人实践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样艰巨, 因此民主革命任务艰巨与否不是马克思主义未能指导工人实践的原因,D 排除。故选 A。 10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 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

13、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 目的是() 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 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变革 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B 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但非暗 中操作,更未适应革命潮流,排除 A、C 两项;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及史实,排除。 11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 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 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

14、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 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3 B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03 年”“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可知在清末 的时候已经有中国人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了,但因为革命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非当时的中心任务,因此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说明先进的理论要付诸实践必须 适应时代的需要,D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吴玉章在 1903 年曾经接触过社会主义理论,无法看出当 时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成熟,A 项错误;材料“对这种

15、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 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并不是青年的追求目标,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理论的相关内 容,C 项错误。 12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孝之义不 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 术、新国民”。此观点意在() A明确“孝”“忠”的逻辑关系 B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 C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 D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材料通过描述“忠”“孝”联系,表达了作者进行儒教革命传播新思想的目的。根据史 实儒教革命很可能是新文化运动,故选

16、 D 项。材料虽然提及“孝”“忠”的联系,但不是材料的主 要目的,排除 A 项;B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 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13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 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 思想() A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 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可知其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从而萌发出学习西 方政治制度的思想主张,故选 C 项;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洪仁玕,排除 A 项;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排除 B 项;西方社会进化论思想传入中国 始于严复,排除 D 项。 14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仅有少数学者译介西方物理学著作。此后,格物入门(1868)、电 学全书(1879) 格物测算(1882)等物理学专著相继翻译出版, 物理教育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