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 B卷 学生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3115323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 B卷 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 B卷 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 B卷 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训练卷 B卷 学生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2021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卷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节(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与

2、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2某科研小组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方法运用了昆虫的避光性原理B该方法是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的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C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很好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将大田中用黑光灯诱捕法获取的种群密度与历史记录作对照,可得出反映密度大小的准确数据3下列关于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

3、的是 A种群的数量决定环境容纳量大小 B种群的实际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 C环境容纳量越大种群的动态变化越明显D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群落演替进行而发生变化 4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5某科研小组于2008年在一座小山上调查发现该处有

4、700株杨树,但到2020年再去调查时发现杨树种群数量因死亡而减少了200株。这不能说明A2008年时杨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B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C此处杨树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500株D杨树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与气候、天敌、病虫害等因素有关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只需要消毒处理B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C一个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从盖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D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7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5、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8某科研小组调査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下降,说明该群落的丰富度下降B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随机调査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C结果显示,有效洞穴密度对小花草玉梅密度几乎无影响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増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群落就是由生活在一定

6、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个种群组成C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10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A只有一项 B只有两项 C只有三项 D全部正确1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

7、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12“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B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D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3生态学家对某弃耕的农田进行多年的跟踪调查,截取其中一段时间某项研究结果绘图如下(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优势种A种群在t5时的种群数量与t3时相同B草本优势种A在t2

8、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从图可知,最终草本优势种A会被完全淘汰D图中所示变化可以说明该弃耕农田正在发生初生演替14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昼夜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15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

9、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种群水平的是A利用玉米螟天敌赤眼蜂防治虫害B“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C依据年龄组成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10、D建立人工防护林时注意适当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17研究人员对某地沙棘种群密度及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进行多年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期间沙棘的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B某种灌木入侵导致大部分沙棘死亡可能引起群落演替C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代表暂未利用的能量D610年间沙棘个体生长增加的生物量大于个体死亡减少的生物量18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

11、传递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20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

12、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10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

13、在现有的林场自然环境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群落具有种群所没有的特征,如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等。那么物种丰富度是指 。22(11分)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4、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在海洋中,藻类植物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不同的水层生活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海洋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结构。(3)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23(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的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株/平方米。(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曲线:图中虚线表示在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