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

上传人:野原 文档编号:143106618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精编】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精编】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精编】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精编】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会计师会计重点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等;(2)会计要素中的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2011年2010年2009年(新制度)2009年(原制度)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单项选择题115多项选择题12合计12115重要考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考频:只需理解,在脑子里形成印象,不需背诵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

2、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

3、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

4、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重要考点:会计要素考频:只需理解,在脑子里形成印象,不需背诵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二)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

5、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如何理解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二)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6、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

7、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收入

8、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二)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

9、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二)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利润的定义利润,

10、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二)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三)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11、;(3)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5)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6)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等。注:(1)2011年综合题如使用中文解答,最高得分为10分;如使用英文解答,该小题须全部使用英文,最高得分为l5分。(2)2010年考题中还有一道单选题、一道多选题和一道综合题与本章内容有关。重要考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考频:内容要求必须掌握,相关内容需背诵,熟记于心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

12、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1.公允价值上升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公允价值下降借:

1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投资收益或:借:投资收益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提示1】为了保证“投资收益”的数字正确,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要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提示2】出售时投资收益=出售净价-取得时成本【提示3】出售时处置损益(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出售净价-出售时账面价值重要考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考频:内容要求必须掌握,相关内容需背诵,熟记于心持有至到期

14、投资的会计处理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其中,交易费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核算)实际支付款项中包含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提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票面利息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中核算。(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

15、续计量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即为上期期末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提示】就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提示1】就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提示2】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