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新)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3104360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温岗位一、术语1、高温作业: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二、危害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

2、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2、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可能出现呼吸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到38.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3、重度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度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前必须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认真检查所属设备

3、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进行维修。3、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4、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5、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6、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7、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健康体检。四、应急措施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者处置措施(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大腿根部等处。若病人能饮水时,可给病人饮水中加入

4、少量食盐。(3)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2、重度中暑者处置措施(1)将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做简单的降温处理,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中心。(3)立即联系车辆,由救护组送至医院,或直接拔打120急救。 (4)暂时停止现场作业,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噪声岗位一、术语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2、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它危害的声音,且8小时/天或40小时/周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

5、0dB(A)的作业。二、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三、卫生限值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 (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 (A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 (A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 (A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 (A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 (A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 (A )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 )四、职业卫生操

6、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正确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2、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场方可进行操作,如出现故障,要及时上报,安排人员对故障设施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3、加强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4、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5、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6、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健康体检。粉尘岗位一、术语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粉尘作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

7、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二、危害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三、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mg/m3四、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防护用品。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及时

8、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5、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降低粉尘产生。6、生产现场严禁饮水、就餐。如需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内,并提前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7、下班离开岗位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身体及衣服上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8、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健康体检。煤气岗位一、术语一氧化碳:分子式CO,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危害煤气主要危害来源于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可逆性结合引起缺氧所致,一般认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30270倍,一氧化碳

9、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的速度又极慢,导致机体组织缺氧。三、接触限值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为20mg/m3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四、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岗位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交接班及班中对生产现场的煤气设备设施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消除现场不安全隐患和煤气泄漏现象。3、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煤气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生产现场和操作室内必须保持通风良好,时刻监视现场的煤气浓度是否超标,防止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

10、故。5、进入煤气区域,严禁吸烟和动火,禁止穿戴钉鞋和易产生静电的衣物进入现场。6、煤气区域作业必须携带便携式煤气报警仪,且至少保证两人互保作业。7、进入煤气设备内部作业时,应取样进行一氧化碳、氧气含量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进塔(炉)前30分钟。作业中应实时对一氧化碳及氧含量进行监测。应设专人监护,防止煤气中毒、窒息。8、当空气中CO浓度小于24PPm时可长时间作业;2440PPm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4080PPm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80160PPm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大于160PPm时,禁止入

11、内工作。五、应急措施1、当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时,发现事故人员在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情况下,立即报告当班班长,按事故上报程序说明事情的发生时间、地点、人数等。2、当班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至少两名员工戴着空气呼吸器赶赴现场,抢救中毒人员并关闭管道阀门,当班班长将事故情况上报作业长和煤防站。3、当班作业长接到报告后安排主控室操作人同立即按停车程序关闭各阀门,并通知应急办公室和主控室停止供气。待一切生产设备停止以后,组织人员戴好防毒面具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清点人数,同时携带报警仪组织现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4、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将中毒人员送到上风侧通风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若

12、中毒者情况较严重,待煤防人员到达现场后使用苏生器对中毒人员抢救,等待期间不得对中毒人员停止急救措施。酸碱岗位一、术语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2、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HCI)的水溶液,是一种强酸。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能在上方看见酸雾,那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二、危害氢氧化钠、盐酸物质可以烧伤皮肤及眼部,造成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部灼伤。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从事酸碱工作的操作、装卸、搬运、检修等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护目

13、镜、耐酸碱手套、防酸碱工作服、耐酸碱鞋等防护用品,否则禁止作业。2、定期检查酸碱设备、管道等,发现泄漏及时联系检修处理。3、夜间作业,在酸碱设备和容器的地方,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否则不得进行作业。4、检修酸碱设备容器、管线前,必须清除内部的残余物料,并采取中和、清洗、吹扫等措施,在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5、在酸碱作业场所必须设置便于冲洗用的水管或喷淋器,并保证实时有效。6、禁止随意排放酸碱,如需排放应收集起来统一进行酸碱中和处理。四、应急措施(一)皮肤灼伤1、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裤、鞋袜等。2、立即用大量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冬季注意保暖。3、创面上不要涂油膏或红药水,

14、可用清洁布覆盖,创作面积大者,应给伤员服适量的含盐饮料。4、初步处理后,及时送医院治疗。(二)眼灼伤1、迅速在现场用自来水、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不少于15分钟,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千万不要未经冲洗处理,而急于送医院。2、如无冲洗条件,可把头部埋入盆水中,把眼皮掰开,眼球来回转动洗涤。3、初步处置后,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三)中毒急救1、凡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上风向新鲜空气处,松解患者衣领,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2、毒物污染皮肤时,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清水冲洗不少于15分钟,头面部污染时首先要注意眼睛冲洗。3、经口中毒者,可以饮牛奶或蛋清解毒

15、。4、中毒引起呼吸、心脏停止的人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挤压(心肺复苏术)。5、初步急救后,及时送医院治疗。苯岗位一、术语苯,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二、危害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严重可致白血病。长期吸入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急性中毒会产生神经痉挛甚至昏迷、死亡。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2、对生产现场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3、当物料发生泄漏时,应立即控制泄漏进行通风,并及时回收和清理。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维修人员进行处理。5、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在有毒有害岗位不得进餐,工作完毕立即洗手,工作服勤洗勤换。6、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四、应急措施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所有的衣服及颈、胸部纽扣。腰带,使其静卧,口鼻如有污垢物,要立即清除,以保证肺通气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