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43102519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正确划分古诗的节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古诗的韵味。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脚是“zh”,朗读时韵脚要重读;还要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如朗读三衢道中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欢快些,读出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背诵古诗要讲究方法,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记忆的效果。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绝句描写的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

2、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早春的清晨,诗人信步江畔。迷离的晨雾尚未散尽,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转过青青的竹林,一株桃树闪入眼帘,看那满树花苞,已有两三枝绽放笑脸。一阵“嘎嘎”的欢叫传入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鸭子迈着蹒跚的步子,游过水边的嫩苇丛,在江水中自在游弋。江水转暖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也到了!三衢道中描写的是梅子泛黄的时候,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

3、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声声黄鹂的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第2课燕子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1)朗读指导:首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象画面,什么样的燕子在怎样的春日里飞行、停歇。朗读时要突出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景,读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2)背诵时要先反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进行背诵。2.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偏正式词语,前面的词修饰后面的词。形式是:形容词+名词,即中心语被修饰语修饰。壮丽的山河伟大的人民尊敬的长辈漂亮的蝴蝶崎岖的道路明媚的春光金灿灿的果实俊俏的脸庞3.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

4、一读,再抄写下来。(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3)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4)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第3课荷花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下面的词语。背诵第24自然段。(1)朗读指导: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

5、想象成作者也来到公园看荷花,体验入画的美好心境。朗读时,要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姿态美,表现出喜爱荷花的感情。(2)“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这些词语中,前两个要注意儿化音的读法:“花瓣儿”读时要去掉韵尾加卷舌动作;“花骨朵儿”读时直接加卷舌动作。后两个词要注意轻声的读法:“莲蓬”和“衣裳”这两个词中第二个字要读得又轻又短。(3)背诵指导:背诵时应先理解段落内容,以便记忆。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满池的荷花色彩明艳,开得美丽多姿,而彩色的笔画出的画面也是色彩明丽的;荷花又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亲眼所见,随风舞动,从

6、这些地方体会到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幅活的画”。3.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荷叶的茂盛和荷叶碧绿以及又大又圆的特点。(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形态美。4.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练笔指导(1)描写有序,条理清楚。按一定顺序写,文章才会显得条理清楚。写喜欢的植物,可以按照“由整体

7、到局部”的顺序来写,才能显得有条不紊。(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要抓住喜欢的植物的特色重点来写。可以细致观察,抓住植物的颜色、味道、姿态等来重点写,也可以抓住它们的动态和静态展开细致的描写,将植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3)巧用修辞,适当想象。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巧妙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出色。除了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外,我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我们一走进公园大门就闻到一阵阵的清香。放眼望去,婀娜多姿的秋菊已经开了不少,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在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绿叶的陪衬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菊花的姿态也各不相同,有的

8、头碰头,像是在说悄悄话;有的昂着头,像是在听人们的赞扬;有的低着头,像是在沉思;还有的面向太阳,像是在向太阳挥手。第5课守株待兔1.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1)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其次,要注意停顿: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因释其耒而守株”的停顿是“因/释其耒/而守株”。(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背诵。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那个农夫不好好劳动,幻想凭运气过好日子。他把一个偶然发生的现象当成了一定会

9、发生的事情。最后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又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所以被宋国人笑话。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这个人行驶的方向错了,还固执己见,不听朋友的劝告。第6课陶罐和铁罐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奚落、嘲笑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锈土。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可以看出陶罐谦虚,为人处事和谐。而铁罐目中无人,骄傲

10、自大,讽刺挖苦别人。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明白了:与人相处要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对人要宽容,要互相尊重。陶罐最后成了文物,让我们想到有的人外表并不华丽,但他们的品德和心灵却非常美好,所以他们能经得起挫折和时间的打磨。4.读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北风和铁罐都骄傲自大,不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第7课鹿角和鹿腿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朗读课文时,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鹿的惊讶,对鹿角的喜爱与赞美,对四条腿的不满,遇到狮子时的毫不犹豫以及险些丧命时的感叹。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

11、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有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时,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禁欣赏起自己的角:“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当看到自己的四条腿时,又不禁抱怨起来:“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当一头狮子逼近鹿时,它撒开长腿就跑。不一会儿,就把狮子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猛扑过来,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鹿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3.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我赞成第二种说法,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因为鹿角让鹿更美丽,

12、鹿腿使鹿更善于奔跑,让鹿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生活。第9课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1)学习古诗,重在朗读。首先要读正确,做到一字不差,韵脚要读饱满。同时注意诗句间的停顿;其次,还要读出诗的韵味。(2)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将古诗读熟,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进行背诵。(3)默写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要正确,标点符号也要正确。2.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写的是过春节,写出了过春节时人们燃放爆竹、饮屠苏美酒、开门迎日、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节日。清明写的是清明节,写出了清明时节诗人雨中问路、牧童热情指引的情景。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写出了诗人独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想象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而少自己的孤独情景。第10课纸的发明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1)默读课文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还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2)第1自然段:总述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第2自然段:讲述了早期书写材料的变化,以及得不到普及的原因。第3自然段:写人们发现可以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第4自然段: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得到了传承。第5自然段:写我国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造纸术发明以前:用龟甲、兽骨、青铜、竹片、木片等,材料笨重,携带不便。帛

14、,太贵,不能普及。西汉时代:用麻,粗糙,不便书写。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多,便宜。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用蔡伦改进的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第11课赵州桥1.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1)抄写课文时字迹要工整,书写要正确,标点符号要抄写正确。(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是刻画的精美图案来写赵州桥的“美观的”。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游客朋友们

15、: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赵县,光临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选做3.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同学交流。(1)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墙,用以阻隔敌骑的行动。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3)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第13课花钟1.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1)朗读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练习朗读,读好文中的排比句、疑问句,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