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3101803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1月温州市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地理试题卷(A)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有一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这是在广西野外考察拍下的照片,所谓“鬼斧神工筑溶洞,钟乳倒立显奇功。石笋石柱齐捧场,万千姿态尽其中。”完成下列小题。1. 下列岩石与图中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 板岩B. 页岩C. 玄武岩D. 花岗岩2. 关于洞内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 浅海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风力沉积B. 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 地壳抬升流水沉积风力侵蚀风力沉积D. 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答案】1. B 2. D【解析】

2、【1题详解】图文信息表明,图中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中地下溶洞,当地岩石应为可溶性的石灰岩,石灰岩是外力作用形成。板岩属于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与图中岩石成因不相同,排除.A。页岩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与图中岩石成因相同,B符合题意。玄武岩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岩浆冷凝作用形成,与图中岩石成因不相同,排除C、D。故选B。【2题详解】洞内钟乳石是含碳酸氢钙的流水在溶洞内沉积形成,流水中的碳酸氢钙来源于流水溶蚀(侵蚀)石灰岩,石灰岩被侵蚀(溶蚀)一般要地壳抬升至高处,石灰岩一般是碳酸钙沉积于浅海而形成。因此洞内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是:浅海沉积形成石灰岩,石灰岩被地壳抬升至高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富含

3、碳酸氢钙的流水,流水在溶洞内沉积形成钟乳石,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古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完成下列小题 。3. 推测下列时段最可能出现白露为霜现象的是( )A. 夜晚B. 上午C. 下午D. 傍晚4. 影响秋分后,一夜凉一夜的因素主要是(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地形特征 大气环流A B. C.

4、D. 【答案】3. A 4. D【解析】【3题详解】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0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较多,近地面空气降温迅速,降温可能到霜点以下,从而出现霜,因此夜晚是最可能出现白露为霜现象的时段,A符合题意。上午、下午,地表有太阳辐射补充能量,地面净损失的能量不多,近地面空气温度较高,出现白露为霜现象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C。傍晚,虽然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大于获得的能量,但白天积累的能量较多,此时地表温度和近地面空气温度还不低,因此出现白露为霜现象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A。【4题详解】秋分后,

5、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离我国各地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白天时间变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变少,导致气温降低,使得“一夜凉一夜”,符合题意;秋分后,我国各地海陆位置、地形特征并没有变化,因此海陆位置、地形特征不是影响秋分后“一夜凉一夜”的因素,、不符合题意;秋分过后,随着气温下降,亚洲高压逐渐形成,冬季风逐渐形成并加强,冬季风从较高纬度吹来,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低,因此大气环流是导致“一夜凉一夜”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海陆分布图,虚线为板块交界处。完成下列小题。5. 地降水多于地的月份及经过甲海峡的水流方向,组合正

6、确的是( )A. 1月 自西南向东北B. 7月 自西南向东北C. 1月 自东北向西南D. 7月 自东北向西南6. 下图能正确表示乙地貌成因的是( )A. B. C. D. 【答案】5. C 6. D【解析】【5题详解】图中显示,地位于M岛中部山地区东北坡,地位于M岛中部山地的西南坡。图中M岛属热带季风气候,7月为代表的夏季,当地盛行西南季风,地为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地为迎风坡,因此地降水少于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D。1月为代表的冬季,当地盛行东北季风,地为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地为背风坡,因此地降水多于地。此时期,受东北季风的推动作用下,经过甲海峡的海水由东北向西南流动,排除A,选项C正确。故选C

7、。【6题详解】根据六大板块分布特征判断,乙处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乙处地幔物质从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海底凸出的海岭地貌。图A表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海沟和岛弧地貌,与乙处地貌及成因不同,A错误。图B表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海岸山脉地貌,与乙处地貌及成因不同,B错误。图C表示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洋,与乙处地貌及成因不同,C错误。图D表示大洋板块张裂形成的海岭地貌,与乙处地貌及成因相同,D正确。故选D。【点睛】“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继续上升的岩浆,

8、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扩张。人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底岸石年龄,发现海底岩石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而且岩石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完成下列小题。 7. 关于图中四地的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可能是( )A. 甲地沙尘飞扬B. 乙地晴空万里C. 丙地阴雨连绵D. 丁地风雪交加8. 图中丁地在M天气系统过境前后风向与风力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 风向由东北变为西北,风力变小B. 风向由西北变为东南,风力变小C. 风向由东北变为西北,风力变大

9、D. 风向由西北变为东南,风力变大【答案】7. A 8. C【解析】【7题详解】图中显示,甲地位于蒙古一带,甲地正受冷锋影响,春季空气干燥,很难成云致雨,但风力强劲,因此甲地可能出现沙尘天气或沙尘暴天气,沙尘飞扬,A正确。图中显示,乙地位于暖锋锋前,容易成云致雨,因此乙地不会是晴空万里,B错误。读图可知,丙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因此丙地不可能阴雨连绵,C错误。图中显示,丁地位于冷锋锋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因此丁地不会风雪交加,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读图可知,M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图示时刻丁地处于冷锋锋前,属于冷锋过境前,此时丁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

10、向南,风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此时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随着冷锋(M天气系统)东移,丁地冷锋过境,丁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形成西北风,等压线变密,风力增大,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是指农业用水占比下降,非农业用水(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占比则不断提高的现象。下图为我国2003-2015年水资源农转非的空间分布。完成下列小题。 9. 与海南省相比,广东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淡水资源更丰富B. 农业生产更落后C. 产业结构层次更高D. 地表形态更加平坦10. 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程度提高会导致农业( )A

11、. 生产规模扩大B. 用水效率提高C. 用水成本下降D. 用水难度下降【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淡水资源总量并不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结构,因此淡水资源更丰富不是广东省比海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相对较高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广东省一直以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因此农业生产更落后不是广东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是指农业用水占比下降,非农业用水(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占比则不断提高的现象。与海南省相比,广东省工业和服务更发达,产业结构层次更高,非农业用水量增加更加迅速,从而导致广东省比海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

12、相对较高,C符合题意。地表形态平坦程度并不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结构,因此地表形态更加平坦不是广东省比海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相对较高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题详解】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程度提高,使得农业用水量减少,不会导致农业生产规模扩大,A错误。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程度提高,使得农业用水量减少,为了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会促进农业用水效率提高,B正确。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程度提高,使得农业用水量减少,只有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才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从而增加了用水难度、提高了用水成本,C、D错误。故选B。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图。完成下列小题。11. 下列地点气候类型及降水特征描述

13、正确的是( )A. 甲地中海气候 夏少冬多B. 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多雨C 丙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少冬多D. 丁温带季风气候 夏多冬少12. 关于甲丙两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小及成因说法正确是( )A. 气温年较差甲丙 甲日照长B. 甲气温日较差甲丙 甲阴雨天多C. 气温年较差丙甲 丙海拔高D. 气温日较差丙甲 丙大陆性强【答案】11. B 12. 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50N附近大陆西岸,应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不是地中海气候,A错误。读图可知,乙地位于40N60N之间大陆西岸,乙应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受

14、山地抬升西风的作用,具有全年多雨的气候特征,B正确。图中显示,丙地深居内陆,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稍多,冬季受冷干气流影响,降水较少,C错误。图示区域为北美洲,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季风环流较弱,丁地虽然位于温带大陆东岸,但没有形成温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甲地和丙地纬度相似,甲地临近海洋,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性较强,而丙地深居内陆,大陆性较强,因此气温年较差甲地小于丙地,A错误。甲地临近海洋,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强,而丙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和

15、保温作用较弱,因此气温日较差甲地小于丙地,B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气温年较差丙甲,其主要原因是大陆性的强弱,不是海拔高度,且图中显示,甲地和丙地的海拔相似,都较低,C错误。甲地临近海洋,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性较强,而丙地深居内陆,大陆性较强,因此气温日较差丙地大于甲地,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素:天气、下垫面性质(大陆性)、地势等。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天气直接相关,因此天气是影响气温日变化的重要因素,晴朗天气日温差大,阴雨天气日温差小;下垫面性质不同,热容量不同,气温变化有明显差异,海洋、湿地、植被地日温差较小,陆地、旱地、裸地日温差大;一般地势越高,日温差越小,海拔较高的大高原因天气晴朗,日温差可能较大。图甲、图乙表示两座山的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状况。完成下列小题。13. 图甲中自然带与图乙中最相似的自然带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