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三月金榜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10077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三月金榜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三月金榜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三月金榜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三月金榜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三月金榜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三月金榜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三月金榜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水市 2015 届高三下学期三月点睛金榜大联考(六)语文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之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

2、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历史地看,生态共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夸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 “美索不迭米亚、希

3、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 “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 “一粥一韫,当恩来处不易;半丝丰缕,恒念物力雏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

4、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比如,奎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奎问题不客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这些突出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社会反映强烈,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像有 A 所说的,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 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节选自光明日报 ,2014 年 7 月 11 日)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而人类只有经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然后发展到工业文明,才能最终到达生态文明。B.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并不矛盾,所以没有必要

6、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c.建设生态文明,应立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无视自然规律;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D.生态文明的建设,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的建设是一致的;对自然界,人类既要索取更要投入,既要利用也耍建设。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虽然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人类是自然的一份子,所以人类的行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B.我们常说的“人类征服自然 ”,这是夸大了人类的力量,而忽略了原本强大的自然的力量;如果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C.通过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一

7、书,可以得知,人类在与自然的较量中,虽然能取得短暂的胜利,但从长期来看,自然界会对人类实施报复。D.中国古人所留下的经典诗句和治家格言都是质朴和充满着智慧的,它们流传下来,体现着古人的生态智慧,即便在今天仍给人以警示和启迪。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但是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高发频发阶段。B全国频繁出现的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害,社会反映强烈,民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C.老百姓“求生存”到“求生态 ”的转变,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8、提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而生存问题已经不再被关注。D.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虽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l(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苹、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 ”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用田父” ,十年不出。德

9、宗立,崔秸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予、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士美年十二,通五经 、 史记 、 汉书 ,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都之间矣。 ”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路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徒。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山且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改河南尹,捡校工部

10、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 ”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拴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节选自新唐书郝士美传 )4.对下列句子

11、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张九龄、李邕数称之 数:多次B. 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 不回:正直c. 未冠为阳翟丞 冠:帽子D出禀钱市物自给 市物:购物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 /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2、)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 12 岁时,就能背诵五经 史记 汉书 。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5 分)译文:_(2)卒

13、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5 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9 题。小舟陆游小舟无定处,随意泊江村。云气分山叠,沙汀蹙浪痕。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高咏渊明句,吾将起九原。注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此处指陶渊朗安葬的地方。8.颔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5 分)答:_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深谋远虑的两句是“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

14、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 分)医生沈从文在四川的 R 市的白医生,是一个有风趣的中年独身外省人,因为在一个市镇上为一些新旧市民看病,医术兼通中西内外各症,上午照规矩到市中心一个小福音医院治病,下午使夹了器械药品满街各处奔跑。天生成的好脾气,一切行为像在一种当然情形下为人服务,一个市镇上的人都知道,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个麻烦医生的权利,因此生意兴隆,收入却总不能超过一个平常医生。速好人三月来忽然失踪不见了,朋友们都十分着急,各处找寻得到一点消息。大江中恰在涨桃花水时节,许多人以为这人一定因为散步掉到江里去,为河伯雇去治病,再不会回到 R 市来了。医生虽说没有多少田地银钱,但十年来孤身作客,所得积蓄除了一些家什外,自然还有一笔小小产业。正当各处预备为这个人举行一个小小追悼会时节,因为处置这人的一点遗产,教会中人同地方绅士,发生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彼此各执一说,无从解决。可是,正当绅士同教会为医生遗产事调解分派妥当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