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3100725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六校联盟(广州二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惠州一中、东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需要好好继承发扬。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然而古籍汗牛充栋,应该从何入手呢?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

3、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

4、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

5、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1.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习惯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所以古诗是窥探先民情感倾向

6、和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B. 唐诗宋词表达的内容是普通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故能流传至今,启发我们品味人生。C. 被公认的大诗人往往兼有远大的抱负和极高的才识,这体现了人品文品并重的文学传统。D. 以辛弃疾为首的南宋爱国词人继承并丰富了苏轼词中豪迈壮阔的特点,引领了南宋词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切中肯綮,在逻辑上是步步推进的。B. 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读诗读人的重要性。C. 唐诗宋词的内容与现代人没有距离,这为现代人从唐诗宋词中汲取营养提供了可能。D.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唐诗宋词

7、对今人有教育作用,彰显了立足当下的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要继承发扬先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从而延续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B. 与“诗缘情”相对立,“诗言志”内容更丰富,诗人在诗歌中更注重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C. 李白热爱并讴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积极关注民生和干预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例证。D. 深奥的学术论著固然有其意义,但我们更应该寻求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答案】1. B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

8、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B项,“唐诗宋词表达的内容是普通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故能流传至今,启发我们品味人生”说法错误。扩大范围,唐诗宋词可以流传至今的是一些典范作品。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式”说法

9、错误。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手法,于文无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我们要继承发扬先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从而延续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说法错误。我们要继承的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B项,“与诗缘情相对立,诗言志内容更丰富,诗人在诗歌中更注重

10、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说法错误。诗歌“情志一也”。C项,“李白热爱并讴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积极关注民生和干预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例证”说法错误。梦游天姥吟留别并没有讴歌现实美好的事物,也未积极关注民生和干预现实,文中也未提及。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

11、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2019年8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封面上,一项中国科学研究成果成为绝对主角。这颗画着大脑、充满科技感的芯片,叫“天机芯”,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出“天机芯”的,是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该团队在本期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更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摘编自搜狐网天机芯带您从零崛起)

12、材料二:目前传统计算机芯片,主要基于冯诺依曼架构,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开,通过数据传输总线相连。芯片总处理信息能力受总线容量的限制,构成所谓“冯诺伊曼瓶颈”。而且传统计算机的处理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能耗巨大。同时,由于需要精确的预编程,传统计算机无法应对编程以外的情况和数据。而大脑结构则完全不同:神经元(处理单元)和突触(存储单元)位于一体,不需要高能耗的总线连接,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具有可塑性,能够随所传递的神经元信号强弱和极性调整传递效率,并在信号消失后保持传递效率。突触的这种性质,使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动态可塑,能够随外部数据的变化而适应调整。脑神经网络包含1000亿神经元和100

13、万亿个神经突触,他们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使人脑信息处理能力超强,而神经元只在工作时消耗能量,大脑的功耗极低;可大规模并行处理多个信号;具备学习能力,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有巨大优势。类脑计算芯片可模拟人类大脑信息处理方式,能以极低的功耗对信息进行异步、并行、低速和分布式处理,并具备自主感知、识别和学习等多种能力。同传统计算芯片相比,类脑计算芯片将实现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传统“执行程序”计算范式的局限,有望形成“自主认知”的新范式;二是突破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能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据。(摘编自唐旖浓美国类脑芯片发展历程)材料三:预测2018-

14、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材料四:今天类脑芯片的发展最根本的优势在于,类脑计算可以绕开比特编程和摩尔定律。在算力极限面前,是跟量子计算一样都是人类的主要救生船。但是类脑芯片在今天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有一些基础问题无从解答。比如类脑芯片的任务性处理能力差、算力水平过低。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类脑计算可以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多,但是要看到这些任务都有严苛的先决条件。对于绝大部分计算目标来说,类脑芯片都带不动。另一方面,用电子电路模拟人造突触,是极其不划算的一件事。它要花费极高的工艺与技术成本,来实现效率并不高的神经元模拟。所以面向未来,更多人认为一定要找到可以代替晶体管的,属于类

15、脑计算的新材料但是这个材料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像硅晶片一样便宜,今天都是未知数。还有,适配类脑计算的架构、算法、编程方案等等也处在广泛的空白期。尤其在我们身边,还要特别警惕一件事,那就是类脑芯片虚假繁荣带来的危险。AI火了之后,更未来更AI的技术成为投融资与政府扶持热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类脑计算和类脑芯片,事实上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今天在产业中讨论它,很多时候都是漫无边际的非理性畅想。(摘编自电子工程世界网类脑芯片简史:2019或成类脑芯片爆发元年)4. 下列关于类脑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机芯”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络的异构融合人工智能芯片。B.

16、类脑芯片架构就是模拟人脑神经元和突触传递结构,在处理数据上优势明显,功耗比传统芯片更低。C. 相较于传统计算机芯片而言,类脑芯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运行效率高、架构设计优、学习能力强。D. 类脑芯片不受处理任务限制是因为它能绕开比特编程和摩尔定律,在算力极限面前等同于量子计算。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发表在2019年8月1日自然杂志的论文,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B. 传统计算机芯片主要基于冯诺依曼架构,芯片总处理信息能力受总线容量的限制,处理、存储单元分开,而处理单元能耗巨大。C. 根据材料三,2017年较201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